APP下载

董氏奇穴治疗50例中风病急性期半身不遂的临床观察

2017-02-21练春玲黄天析潘栋唐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风

练春玲++黄天析++潘栋++唐剑

【摘要】目的:观察董氏奇穴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半身不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0例中风病急性期半身不遂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50 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配合传统针灸疗法,治疗组配合董氏奇穴疗法,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率为46.0%,总有效率为84.0%;治疗组显效率为58.0%,总有效率为9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董氏奇穴疗法,疗效优于传统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半身不遂;董氏奇穴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1-0072-03

Abstract:

Keywords: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吞咽不利或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属、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而半身不遂是中风最常见症状之一。在我国约有80%的中风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偏瘫的发生率最高[1]。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相映成趣,其理论渊源与《内经》一脉相承,因其源于民间,集数十代人智慧之大成,所以临床应用更重实效性,且在取穴、针法、诊法、理论及治疗方面又有其独到之处,可与传统针灸相互印证[2]。笔者用董氏奇穴联合西药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半身不遂,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中风半身不遂患者100例,意识障碍者及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不列入。將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4~76,平均年龄(60±16)岁;偏瘫肢体为左侧28例,右侧22例;患肢肌力0级8例、Ⅰ级10例、Ⅱ级21例,III级11例;病程1~12d,平均(6±5.2)d。对照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0±14)岁;偏瘫肢体为左侧27例,右侧23例;患肢肌力0级9例、Ⅰ级12例、Ⅱ级19例,III级10例;病程1~13d,平均(7±5.4)d。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中医诊断符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与卫生部中医急证中风病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3],西医诊断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并查头颅CT确诊者;②发病在两周以内,有半身不遂症状者;③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②某些特征人群如血管性痴呆患者;③ 有相关的皮肤病患者;④同时应用其他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影响结果判定者。

1.4治疗方法两组均治疗14d为1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

1.4.1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静滴甘露醇降颅压(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F16061707)、七叶皂苷纳(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1203308)清除氧自由基及改善脑循环、脑蛋白水解物(云南盟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8-16)营养神经,以及根据病情用抗血小板聚集、调整血压、血糖、血脂等药物治疗, 配合传统针灸疗法,取穴:百会、头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风市、委中、足三里、悬钟、太冲,选穴6~10个,每日1次。

1.4.2治疗组[JP2]用董氏奇穴疗法,主穴:木火、灵骨、大白、九里。配穴:肾关、人皇、地皇(前三穴合称下三皇)、肩中、重子、重仙、正会、后会,可根据患者病情选2~3个配穴,如肝肾亏虚者加双侧肾关或下三皇;上肢痿软重者加肩中;患者手指拘挛不张加健侧重子、重仙等。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用木火穴(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取健侧穴。方法:针尖向小指方向斜刺0.1~0.2寸,针感为微酸疼痛。此穴一定要配合董氏奇穴的“动气针法” [2] ,动气针法具体操作:①先决定针刺穴位;②进针后有酸麻胀痛等感觉,即为得气,然后边捻针边嘱患者患部稍微活动,患者症状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相引,达到疏导及平衡作用时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待木火穴起针后,取健侧灵骨穴(第患者、2掌骨结合处)、[JP3]大白穴(手背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2穴用倒马针2法,深针;取九里穴(大腿外侧中央线之中点)直刺 1~2 寸;肾关向后肾经方向斜刺 1 ~2 寸;肩中直刺 0.5~1寸;[JP3]重子、重仙直刺1寸,2穴齐针成倒马针;正会、后会直刺0.1~0.3寸,2穴齐针成倒马针。上述针法1次/d。药物治疗同对照组。

1.5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1.6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odified BarthelIndex,MBI)》[5]评价,100分制,≤45分为无效;50~70为有效;≥75分为显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显效率为46%,观察组分别为92%和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无不良反应。

3讨论

董氏奇穴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针法内容有四: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瘤疾奇迹般速愈[6]。本研究在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半身不遂时,先用动气针法针刺木火穴,取健侧穴,“动气针法”即嘱患者活动患肢或由家属、治疗师协助,以引动其气,使针穴与患肢之气相互通应,起到疏通与平衡的作用,董氏奇穴认为中风与肝风、痰火关系密切,木(肝)火(心)两阴经均上行至头,肝风与痰火为引起中风主因,针刺木火穴可以对应肝(木)和心包(火),穴位接近心包经的井穴,在井(木)穴与荥(火)穴之间,也是称为“木火穴”的原因,井穴可治疗神志的疾病,故能有效治疗中风[7]。用倒马针法针刺灵骨、大白二穴,倒马针法是指同经邻近两穴一起下针之意,有加强数倍效果之作用。灵骨、大白二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取阳明经穴以补气温阳活血,以调整全身气血,也合“治痿獨取阳明”之说。灵骨调气补气温阳活血作用极强,且有活脑部血气之功,大白穴通经活络,清调肺气,通降肠胃,通气清瘀,配灵骨治疗范围甚广,凡属气滞血瘀之症均有效,两者倒马治疗效果更佳[8] 。董氏奇穴认为中风症半身不遂,用九里倒马效果显著。肾关穴为补肾要穴,配合脾经循行线上的肾关穴向后透刺肾经,可滋补肝肾,肝肾亏虚者用之有良效。取下三皇健脾化湿,疏肝益肾,从而达到祛风除湿,疏通经络的作用,亦可使气血通达肢体、濡养经络从而缓解半身不遂症状。重仙穴治疗书痉亦极有效,曾治因喝酒后手指拘挛不伸的患者,针刺对侧重子、重仙立即见效;本穴也可治疗半身不遂[9]。董氏也常用肩中穴、正会与后会倒马治疗半身不遂。用上述针法具有祛风化痰、补气温阳、活血通络等功效,联合西药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半身不遂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莉,仲其艳.针灸对中风之偏瘫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2,25(4):373.

[2]左常波.董氏奇穴针灸特色疗法(1)[J]. 中国针灸,2003,23(5):283-286.

[3]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和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6,1(1):58-59.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J].CGP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1,14(12B):4013-4017.

[5]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3-73.

[6]左常波.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C].//庆祝中国针灸学会与大韩针灸师协会缔传姐妹学会十周年暨全国针灸新疗法新技术现场演示和疑难病症针灸治疗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2002:9-12.

参考文献

[7]李鹏程,朱晓委.董氏奇穴配合运动再学习技术训练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326-327.

[8]时高波,白慧.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脑梗死后肢体麻木临床研究[J].中 医 学 报,2015,9(30):1379-1380.

[9]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29-39.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中风
尤易被忽略的“另类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你属于中风高危人群吗?
中风康复急不得 耐心坚持有则守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风后复健可针药并用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