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蓄寓象,意在言外

2017-02-21陈廷文

中华诗词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东吴少妇含蓄

陈廷文

当前,传统诗词创作恰逢盛世,勃然兴起。然而,伴随而来的是重数量轻质量,有高原无高峰,佳制华章不多,庸篇劣作屡见,严重地制约了精品战略的顺利实施,影响了中华诗词的健康发展。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原因之一是形象匮乏,概念盛行,平直浅白,缺少含蓄。

梁·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说,好的作品必须是“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古人还讲:“凡作人贵直,作诗文贵曲”(清·袁枚《随园诗话》),“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宋·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转述宋·梅尧臣之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司空图《诗品·含蓄》)都是强调诗宜含蓄深藏,耐人寻味;忌平白直露,一览无余。换言之,我们写诗填词不要把意思明白地说出来,而是包含在形象里,借景生情,托物言志,让读者去咀嚼、品味、领悟、联想。犹如隔纱窥月,雾里看花,隐约可见,朦胧能解,给人以藏而不露、曲折委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之美。这样的美才是大美,更能感人,使读者享受心灵的愉悦,获得审美的满足。细品,如赏鸳鸯,遐思不尽;似嚼橄榄,韵味隽永。

品阅古人诗篇,不乏含蓄佳例。先看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是一首闺怨诗,含意深远,暗藏无痕,景物传情,形象表意,如“玉阶”、“白露”、“罗袜”、“水晶帘”、“秋月”等。一二句写闺中少妇秋夜步出门外,独立玉阶,翘首眷远,望月怀人,寄托心中思念,盼望丈夫归来,时间长久,更深夜寂,以致白露滋生,侵湿罗袜。三四句写盼人未果,身心已凉,无奈自户外转入屋里,放下水晶帘,上床欲寝,辗转反侧,情耽至爱,欲罢不能,起来痴情地窥望玲珑剔透的秋月,渴望与丈夫团圆。全诗描写少妇心猿意马,彻夜无眠,由爱生思,由思生怨。但通篇没有一个“爱”字、“思”字和“怨”字,而爱思怨之情和盘托出,尽显无遗。

杜牧堪称含蓄高手,写了不少翻案诗,《赤壁》是其中之一,他用隐曲的笔法轻而易举地翻了历史旧案:“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绝也是婉曲隐晦,意寓形象,如“折戟”、“沉沙”、“磨洗”、“东风”、“铜雀”、“二乔”等。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赤壁之战关系到东吴的成败——这恰是本诗的高妙之处:以小见大,曲径通幽。诗人不讲社稷消亡,只说二乔危难,乃因大乔是前朝吴主孙策之妇,当朝吴主孙权之嫂;小乔为东吴军事统帅周瑜之妻,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的权威和尊严——二乔即东吴也。如果东风不起,赤壁战败,二乔被掳,锁于铜雀,东吴丧国,可想而知。此作曾引发诗界一场笔墨官司。宋人许頫不理解杜牧藏在深处的诗意,对此诗颇有微词,认为诗中不闻不问国家衰亡、生灵涂炭,钟情闺阁红颜,爱管二乔命运,唯知小节,不识大体。如按许頫的意思,将最后一句改为“治国齐家到此消”,或“社稷黎民两尽抛”,平铺直叙,白蜡清水,诗味何在?谁愿读它?这首诗能成为千古绝唱么?

诗意含蓄的典型例子还有陈陶的《陇西行》:“誓掃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此诗也属隐含未露,形象寄托,如“不顾身”、“貂锦”、“胡尘”、“河边骨”、“梦里人”等。本意是揭露边塞战争给百姓造成的苦难,表达作者坚定的反战立场,但不明写,而是曲说,从而提升了诗作的韵味和品位。起承两句简述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唐军惨遭失败,“五千貂锦”捐躯,激烈悲壮,可歌可泣。“誓扫”、“不顾身”展现了唐军将士为国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为增强下文的悲剧色彩做了充分的铺垫和埋下有力的伏笔。转结两句另辟新境,推出正意——那些苦等丈夫归来的少妇,未知爱人已经战死,依旧在梦中与之相会。“河边骨”和“梦里人”精心选象,巧妙联系,反差明显,对比强烈,使全诗产生撼人心魄的悲剧力量,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这比直写反战要高明得多——此乃含蓄(寓象)之魅力也!

运用形象、构建意境,含蓄幽婉、意藏言外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举了。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宜曲径暗通幽,欲抒之情寓形象,不尽之意见言外。我们要拜古人为师,向名家学习,努力增强自身的思想品质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诗内技巧和诗外功夫,学会形象思维,掌握比兴手法,用意象说话,让概念靠边,写出含蓄宛转、余味无穷的诗词作品来。

猜你喜欢

东吴少妇含蓄
撞狗
东吴·名家
寻短见的少妇
寻短见的少妇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东吴为何没有五虎将
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墓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未来面临的挑战:语言学与中国——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憧憬含蓄是一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