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兴风雅颂,共铸诗国魂

2017-02-21李文朝

中华诗词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诗词中华传统

李文朝

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不变的文化基因,是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华人世界共同的精神血脉,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当代诗词的创作与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交流,展现了许多动人的景象。这正是中华诗词从复苏走向复兴的又一体现,也是诗词文化追求真善美的又一彰显。借此机会,我就新形势下中华诗词发展的有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与广大诗友们共勉。

一、需要加快中华诗词的复兴步伐

当代中华诗词之发展,仅以中华诗词学会于1987年成立算来,也有三十个年头了。其间的发展,虽然情况变化,道路曲折,然而却节节提升,步步兴盛:诗人群体不断扩大,诗词组织不断增加,诗词网站不断涌现,诗词影响不断加深……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是得到有力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在近期的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也明确指示:“坚定文化自信,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也就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作为重要方针落实到文化建设各个方面。要礼敬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的扶持。”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第一次使用“中华诗词”这一文学概念。而且,在党中央强调“加强”“扶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门类中,文学门类里只提到了“中华诗词”,还突出置于其它各项门类之首,足见中央重视程度之高,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繁荣和发展中华诗词的殷切期望。适逢如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每一个当代诗人词家都应具有“复兴诗词,匹夫有责”的文化自觉性和历史责任感,乘势而上,加快推进传统诗词文化的脚步,努力把中华诗词事业做大做好做强,奏响时代的主旋律,诗词高扬中国梦!我们正在开展的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与“聂绀弩诗词奖”活动,正是在践行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繁荣发展中华诗词的要求,正是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积极作为,奋力前行。

二、需要深入加强两岸诗词文化的交流

两岸四地。血浓于水,文化同根同源,在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的同时,文化交流也早已开展:互相派遣留学生、互相宣传旅游文化、开展两岸文学艺术交流等等。在这个时代,我们寻根寻祖,彼此从未放弃;在这个时代,我们手足情深,相互从未淡忘。这样的精神,彰显于诗词,是感人肺腑的,是伟大而深沉的。我不禁想起台湾同胞余光中那首《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是一支始终萦绕在两岸人民心中的旋律,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最深切的旁白与注释。而传统诗词界呢?更是不甘落后,凭借着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觉悟,每逢重要节日和重大时事,爱国思亲作品不断涌现,不断唱响祖国统一的时代心声,将热爱祖国的主旋律奏得更加响亮和高昂。比如,200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曾主办“海峡两岸楹联诗词大赛”,获奖作品中有一首七律《中秋夜念台胞》:

巡天望月共良宵,一样瓜蔬一样谣。纵有惊天千顷浪,难摧跨海一心桥。

寻根痛洒思乡泪,掬土遥闻弄玉箫。待到莼鲈成旧梦,霞天碧野宴春朝。

这首诗就抒发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并寄语台胞“月是故乡明”的情愫。

获奖作品中还有一首《咏台胞思乡诗》,也委婉寄托了天涯游子思故乡的家国情怀:

遥想神州梦断肠,长天碧海两茫茫。

亲朋骨肉今何在,芳草萋萋是故乡。

凡此类诗词之花,每遇佳节,倍加开放。不断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是我们的愿景,也是我们必须为之努力的方向。加强两岸交流,传统诗词是一条美丽而坚韧的纽带。近些年来,两岸诗词界的来往唱和更是络绎不绝。在福建龙岩,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海峡诗词笔会;中华诗词学会赴台湾参访团,已完成了两岸诗人词家交流的“破冰之旅”,等等。事实证明,运用诗词来促进两岸的交流,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我们举办的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也是一个重大举措。我们始终坚持两岸一家亲的观念,注重两岸“心灵的契合”,每届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的召开和“聂绀弩诗词奖”的评选,都非常重视面向海峡对岸的台湾诗友和大学生。这种有意识地跨越海峡文化交流的远见卓识,在当今诗坛是值得肯定的。这些活动都无疑让我们能增加两岸同胞的交流和握手的机会,让彼此更理解对方的诉求,让彼此更理解对方的需要,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感情,从而共同携手,使两岸诗人和两岸同胞更和谐融洽,亲如一家。

三、需要为中华诗坛注入青春活力

当今中华诗词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在全国总人口中,诗词爱好者所占比例较小;在诗词爱好者中,青年诗人群体所占比例相对更小,这已引起大家的关注。如何认识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这个群体的特点,充分发挥中华诗词的魅力,激发当代青年群体对中华诗词的认同与热爱,引导青年群体读诗、背诗、写诗、用诗的兴趣,将这份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引导他们成为诗词文化的薪火传人。这是能否真正繁荣发展中华诗词文化重要课题。可喜的是,诗词界与主流媒体正在为此进行有效的努力,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在影响面最广的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发布厅栏目和中央其它主流媒体,都加大了对传统诗词的宣传力度。由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和由河北卫视举办的《中华好诗词》节目等,对宣传普及传统诗词,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繁荣发展中华诗词,决不只是对传统诗词经典的存量盘活、背诵记忆的知识比拼,而是要运用中华诗词的传统艺术形式来反映时代,反映现实,努力创作出反映时代风采和时代气派的中华诗词精品力作。这才是真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文件中所强调的“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个时代总要有一批又一批记录时代特征和反映这个时代人民心声的、能够“惊风雨、泣鬼神”的佳作、精品乃至经典。繁荣中华诗词事业,中心环节是抓好创作。必须指出,当代中华诗词精品力作,决不是某些人自封或小圈子内互相吹捧的脱离现实的“假古董”作品,而是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三有”作品,是时代精神与诗词艺术的完美结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繁荣发展中华诗词事业,我们对青年人寄予厚望。由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院主办,由湖北省学生联合会、湖北省荆门聂绀弩诗词研究基金会、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共同承办的“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已于2015年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今年正式启动。这项赛事以“创造诗词新篇”、“注入青春活力”为使命,面向两岸四地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旨在激发当代大学生对中华诗词的认同与热爱,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该项赛事已纳入“一奖、一会、一刊”系统工程的制度安排,使得“三个一”系统工程不断充实,不断壮大。青年是國家与民族的未来,也是中华诗词事业的未来,我们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促进青年诗人茁壮成长,努力让中华诗词事业后继有人,后来居上。

中华诗词的发展前途光明,使命艰巨。在推进中华诗词复兴繁荣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有着许多薄弱的环节,比如诗词创作总量虽然很大,但总体质量欠佳;写诗词的人很多,写诗词评论的人却不多,而且诗词评论文章的质量总体偏低;诗词理论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都是亟待我们去补足的“短板”。因此,诗词界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是光荣的,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艰巨的。诗词界当专注于传统诗词复兴之伟大事业,为文化强国之未来,竭诚贡献自己的热情与力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中华诗词从复苏走向复兴的诗国梦也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我谨用一首《临江仙》来结束我的闭幕讲话,并再一次祝贺本次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的圆满成功:

血脉情浓穿海水,诗桥又会群贤。唐音宋韵满山川。联吟歌禹甸,戮力筑骚坛。翰墨清香飘两岸。滋兰种蕙结缘。国风雅颂化千帆。金瓯争共补,华夏大同天。

猜你喜欢

诗词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