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种地的盈利“陷阱”

2017-02-21孙文涛

农经 2017年2期
关键词:租金陷阱规模化

文| 孙文涛

规模化种地的盈利“陷阱”

文| 孙文涛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政府提倡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对于种植业来讲什么是“适度”规模?如何经营才能跳出盈利“陷阱”呢?

当前,我国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在很多省市,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已经初具模型,村民们搬上了楼房,过起了跟城里人一样的日子。随着50后、60后老一辈农民逐渐退出农业生产,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将土地租出去,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化种植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毫无疑问,规模化种植将打破运行了30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农经济现状,也将成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国家政策也将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

规模种植的生产效率虽然显著提升,但与精耕细作的农户种植相比,单产略有下降,管理经验的欠缺更是显而易见。抛开政策和法律方面的因素不谈,建立在土地流转基础上的规模种植要想使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实现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还有太多的风险需要规避。这也是政策层面提出规模要适度的应有之义。多大的规模?如何规模才能跳出盈利“陷阱”呢?

资本推动土地租赁价格虚高

廊坊绿园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春华从1988年成立公司以来,已经在农资行业摸爬滚打了近30年。近几年,农资流通企业面临着竞争激烈、利润下降、赊销严重等难题,她也在积极思考转型的问题。对于土地流转和规模种植,她也曾反复思考和研究过,最终还是放弃了。

“规模化种植确实利于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细算一下投入产出比,如果没有好的盈利项目而纯粹种植的话,在固安肯定行不通,因为土地的租金太高了。”杨春华表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固安县的土地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平均每亩的租金已经到了1500元。种植大田作物的效益本身就比较低,在租金五六百元的前提下,去掉种子、肥料、农药、机械收种以及人工费用等,每亩能有一两百元的利润就已经非常好了。

“1500元这个价格确实太高了,况且粮价始终很低迷,更让我们碰都不敢碰了。”杨春华说。

事实上,流转的土地租金过高不是个案,全国各地的流转租金都呈现出上涨趋势,并且地区间的差异也非常大。从2016年《全国各省土地流转市场价格排名》报告中可以看到,平均价格最贵的是上海地区,达到了每年每亩3240元,而北京、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的价格也在600—2000元之间。

造成土地流转租金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推手恐怕是资本的炒作。自从土地流转政策推行以来,大量资本流入农业领域,但动机不纯者不在少数。他们有的为了拿到项目,有的为了政府补贴,有的甚至囤积居奇,赌一次机会。土地租金就这样被哄抬了起来,有价无市,而真正想做农业的企业再想拿到土地,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从而加大了盈利风险。

所以说,泡沫是客观存在的,承包者一定要看清其中的水分,理性分析真实的价格究竟有多少,否则的话宁肯不做。

除此之外,相对于资金紧张、晾晒困难、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粮价低迷,市场议价能力不足成为规模种植的最大软肋。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数家庭农场粮食销售方式仍然与普通农户的出售渠道一样,销售价格依旧处于和普通农户一样的较低水平。80%的种粮大户因此面临巨额亏损,最后不得不黯然退出。

劳动力成本过高的“死局”

每亩1000元以上的租金种大田作物肯定不盈利。但是,难道不能种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品种吗?

能,但有可能亏得更惨。

结完最后一笔租金后,在山东寿光摸爬滚打了10多年、精通温室大棚技术和管理的刘建民决定再也不跟人谈包地种棚的事儿了。

承包20个大棚两年多来,健硕的刘建民的体重从160斤降到了120斤,个人资产也从100万元变成了负债20万元。

“指挥别人干是一回事,自己干却是另一回事!”交完120万元“学费”,刘建民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朋友跟他说过类似的话,他都从心里呵呵一笑,觉得他们的“胆子”太过小了。现在看来,其实是自己的步子迈得太大了。

“老百姓自己种棚一个棚挣15万,我去掉10万的工钱,挣5万行不行?或者再少挣点,3万,10个棚也还有30万呢。自己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即使不赚钱,赔钱总不至于吧?”不知道有多少像刘建民这样的种植和管理高手,以这样的心态投入到规模种植大军之中,最后却血本无归。

“看上去很美好”,但实际上是死局。

忽视劳动力的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是导致 “死局”的最重要原因。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像寿光这样的蔬菜产业化程度在国内领先的地区,采用的仍然是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而难以看到企业化运作的种植基地。

一方面,人工成本本身就已经很高了。以寿光为例,在劳务市场上最普通的工人工资130元/天左右,技术成熟的可能就得翻倍甚至更多。100米的大棚大约两亩地,平均每天至少需要两个工,农忙或采摘的时候还需多雇人。这样算下来,账面上的人工开支每个大棚就要10万元。

另一方面,是无法估算的隐形人工成本。无论大棚种植蔬菜、果树还是其他农产品,都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譬如说整枝打杈,不该打的打了可能会抑制生长,降低产量;该打的没打可能会造成长势过旺,从而造成棚内透光通风效果差,对产量的影响更大。老百姓自己种棚,单纯由于技术差距产生的利润差距尚有3万—5万元,更别说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临时雇工了。再说,对技术要求高的又何止整枝打杈一项。

此外,在劳动效率上,老百姓自己种棚往往起早贪黑,差不多一整天都泡在棚里,如果种的是青椒之类相对容易管理的品种,一个人可以管一个100米的棚,采果的时候再雇人就行。但雇工是按8—10小时工作的,两个人的工作量也比不上老百姓一个人。这样一来,人工成本在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一倍。

所以说,在无法实现机械化、人工用工又太多的设施农业领域,人工成本消耗了过多的利润。在没有高效的销售渠道或政策补贴的情况下,规模化种植几乎无法实现盈利。农户个人种植之所以挣钱,除了种植技术相对成熟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不需要支付工钱,或者说种植户挣的就是工钱。

总之,规模化种植和精细化种植并不冲突,规模化程度高也不代表农业现代化水平高。比如说法国、荷兰和日本等人口密度大、对单产要求高的国家,他们都以精细农业为主,也同样成为了世界农业强国。

适度规模,打造品牌

规模化种植不是无限制地规模化,在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劳动力价格攀升、规模化种植管理经验欠缺的现实情况下,“适度规模”是每个农场主首先考虑的问题。

在查干新谷农场总经理张大志看来,“适度规模”就是有多少资金就种多少地,多大饭量就吃几碗干饭。

张大志的查干新谷农场坐落于吉林省松原市境内的查干湖畔,2013年8月,张大志用从乡政府和周围农户流转过来1800亩盐碱地在这里创建了查干新谷农场。经过两年的整地、引渠、土壤改造等措施后,2016年,查干新谷农场的第一批有机水稻已经上市。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张大志还在稻田里养鱼、养蟹,志在打造种植养殖一体化的综合型农场。

在建农场前,张大志对于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已经充分了解,对经营的风险也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前期投入非常大,有一定的风险,但从长远看,我觉得非常值。”张大志这样说。

张大志流转的盐碱地每亩租金1000元,承租期限30年。农场的前期改造包括引渠、修路、改良土壤等所有费用加起来共540万元,平均每亩3000元。对于这个价格,他觉得“可以承受,比较合理”。

查干新谷农场地处查干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环境优美,空气和土壤均未受到任何污染,昼夜温差大,水稻的品质好,而且交通运输也非常便利。正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张大志最终选择了这里,并注册了“查干新谷”商标,计划在数年内将自己的农场打造成无公害品牌大米的生产基地。目前整个农场共有职工12人,都是经验丰富的种植能手,负责农场的具体事务。他则通过网络、媒体等各种现代化方式进行销售渠道的拓展和开发。与此同时,为了抵御风险和帮助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他还联合了附近3000亩左右的合作社和农户加入“查干新谷”的品牌塑造。

2016年9月,查干新谷农场的第一批水稻上市,每亩500斤的产量虽然低了些,但平均10元/斤的售价还是让张大志看到了希望。况且,销售体系的建立和品牌影响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需要一段较长的过程,他有信心支撑到黎明的那一天。

“大农业”和“小农业”有机结合

对于当前的规模化种植,北京迪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博在做农资项目的时候也有所感悟。“种植大户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种植业的中坚力量。”张博表示,“目前来看,很多种植大户大多数是由传统的农资经销商转型而来,在资金和经验上都不欠缺。虽然暂时面临各种困难导致利润率很低,但只要坚持住,规模化农业一定会给他们带来稳定、可观的利润。”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亿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鄢和平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规模化种植,并称之为“企业种地”。他在其著作《企业种地改变“三农”》中论述道,未来十数年内,农村绝大多数土地将由企业来种,而农民也将成为一种高级技术工种。

那么,规模化种植究竟能否盈利?

至少在目前来说,三个方面必不可少。第一,提高机械化程度,剔除最不可控、最不稳定的人力劳动;第二,种植作物单一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第三,打造品牌,创建渠道,并保证销售渠道畅通、价格平稳。

总部位于香港的中国利农集团就是一家以农产品研发、标准化种植、标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国际化农业公司,并于2010年10月30日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利农集团把美国的规模农业和日本的精细农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种植实现了流水化作业。同样是以设施农业为主,与寿光等北方地区的高温大棚不同,利农集团采用的是面积更大、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拱棚,人工成本大幅降低。种植基地的工人就像企业里的职工,拥有较高的职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也因此得到保证。

利农集团拥有强大的信息网络,在利农的福州总部,设有专门的信息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不同时间蔬菜价格的变化,以制定最合理的种植计划,保证每种蔬菜批量上市的时候是市场价格最好的时候。利农的信息情报人员遍布全国主要的蔬菜批发市场主产区,同时还通过种子公司搜集不同时间不同种子的出售量,以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向。

在这个基础上,利农集团在设施农业领域稳扎稳打。截至目前,其在国内的种植面积已超过3万亩,几乎所有产品都直供香港、欧洲等地区的商超。由于有稳定、高效的销售渠道,仅种植一项,每亩的纯利润超过5000元。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农业就是为了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而存在,是最基础的行业,也是最难盈利的行业。如果作为投资的话,农业还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的产业,既不可能一蹴而就又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平,缺一不可。然而近些年,农业却被贴上了“热门行业”“赚钱行业”的标签,大量社会资本像潮水一般涌入农业领域,导致整个社会都在炒作和夸大农业。最后的结果就是,各种概念、各种模式被炒得上了天,真正运作起来却由于昂贵的成本无力为继。

对于盈利,或许正如有人所说的:“在真正的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尚未建立之前,做农业先别谈盈利,需先讲情怀。”

猜你喜欢

租金陷阱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租金320元!70斤iPhone官方自助维修包,里面有什么?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保障性住房租金会计核算案例
大树爷爷收租金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陷阱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陷阱2
陷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