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宋代常用慢词词调的改名现象

2017-02-20王珅

文学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宋词

内容摘要:词调改名由来已久。据中华书局本《全宋词》统计,宋代常用词调正名200多调,其中常用慢词90多调,其异名达220多调。这些常用慢词的改名,有的以词中字句为调名,有的以词中所咏之物为调名;有的词人擅长化用前人诗句作调名,有的词人则善于化用典故为调名。词调改名作为词学发展潮流的一个方面,承载了其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蕴。

关键词:宋词 慢词 词调易名 改名方式

伴随着隋唐燕乐的兴起,词文学从萌芽而走向兴盛。词是“倚声填词”,一般按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叫“词调”或“词牌”。其由来有的沿用原来的乐府旧题,有的是唐教坊乐曲的名称,而后代的词人根据需要更改调名的现象也逐渐增多,大多为契合当时之境、篇中之意,也有些追和大家之作,化用古人词中之句的词作产生。慢词词调改名现象复杂,改名数量虽多,但也有规律可循。本文将从词作和词人两大角度探析其改名的因由、方式与特点、修改的效果等,探究词人喜欢更改调名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价值。

一.从词调改名数量观照慢词调名改易

据万树《词律》、王奕清《钦定词谱》统计,约三分之一的词调一调多名,少则一个或两个异名,多则十几个异名,甚至更多。《念奴娇》作为宋代慢词长调中的名篇之一,其使用频率仅次于《水调歌头》,二者在宋代的创作盛况皆与苏轼相关。而就词调改名而言,自苏轼《念奴娇》出,该调的创作与调名改易十分频繁。宋代现存《念奴娇》词618首,其中615首是在苏轼之后创作的,并且普遍受到东坡风格的影响。据统计,《念奴娇》的词调异名达二十二种之多。[1]作为宋代慢词改名最多的词调,其改名颇具典型性。苏轼是继沈唐首唱之后,第二位作《念奴娇》的词人,他创作的两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念奴娇·中秋》,使得《念奴娇》一调最终跻身于宋词长调“三大金曲”之一的行列。[2]分析《念奴娇》词调的改名现象,两种手法居多。

其一,起初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有“大江东去,一樽还酹江月”句,故此调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词》等,其变体大同小异,以苏词为正体。苏轼之后,大量出现了以词中之字句而更改调名的现象,见表1。

据《全宋词》第二卷943页词前小注可知,赵鼎的“双翠羽”这一词牌实是“念奴娇”的别名。词人依照“念奴娇”的曲调,以自创词中的一句“竹坞无人双翠羽”而将词调名更作《双翠羽》。这些词人将自己词中的字句用作词调的别名,不仅对苏词的思想意蕴进行了承袭和发扬,丰富了《念奴娇》一调更宽的文化内涵和词学深度,还赋予了其各具特色的个性意蕴,“同中求变”,使得《念奴娇》这一词调在历史的长河里愈发显示出它独有的魅力。

其二,以词中所咏之物、所抒之情而更改调名,这也是慢词常用的改名方法之一。用更合适的调名作词牌,“缘题而赋”, 彰显词意情韵,可以使词人摆脱曲调本义的桎梏,自由发挥,进一步追求“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姜夔将《念奴娇》更名《湘月》,描写迷人的湘江月色,词中有言“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清幽的景色与词人的怀旧情思表里契合,引人入胜;米友仁将《念奴娇》更名《白雪词》,词中无“白雪”却处处是“白雪”,词中有言“凭高临望,桂轮徒共千里”,登高望远,借咏雪寄托清高的品性……此外,还有一些词人,他们或因事所系,寄托愿祝,或依据篇之字数而更改了调名。具体内容见表2。

可见,无论是题材表现还是思想内涵上,《念奴娇》词调的易名不仅有个中之美,还有大同之象。它们都或多或少蕴含着一些“东坡文化意味”。词人们并没有只是简单地使用词中之字句进行易名,他们或缘情而发,或因事所系,或依据篇之字数,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念奴娇》词调的内涵。

苏轼的“赤壁怀古词”使得《念奴娇》一调一唱成绝,后人争相唱和,推陈出新,这是经典的继承,是慢词发展史上的一大盛况。

此外,改名数量较多的慢词还有《贺新郎》,《满庭芳》,《水龙吟》,《喜迁莺》等。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常因词中之字句而更改调名。如《贺新郎》因叶梦得有“谁为我,唱金缕”句,故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满庭芳》因晁补之有“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句,故又名《瀟湘夜雨》。但这些慢词的改名方式并不单一,它们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比如《晋书·阮孚传》载阮孚尝以金貂换酒,《贺新郎》一调更名《貂裘换酒》,不仅因词中有句“把貂裘换酒长安市”,同时还涉及用典。

二.从改名词人角度来看慢词的调名改易

谈到两宋慢词,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擅长俗词创作的市井词人柳永。此人用调量多,擅自度新曲,但不热衷于调名改易。若依照一般认识,将90字以上的词视为长调慢词,则柳永的慢词则100首,[3]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他虽是宋代慢词的开拓者,但在慢词改名上的贡献却并不突出。

据刘尊明《唐宋词的定量分析》,[4]宋代常用词调一览表中慢词90多调。笔者以《钦定词谱》为纲,统计与分析参与这些常用慢词改名的词人,发现更改调名较多的,一位是张辑,另一位是张炎。

张辑擅改调名,无论小令还是慢词,均有涉及。其常用慢词之改名见表3。

由上表可知,张辑更改调名的方式较为单一,基本是以词中之字句更改调名。宋代常用慢词几个大调如《念奴娇》,《贺新郎》等他均有涉及,但并未出现一调多改。《念奴娇》,《贺新郎》曲调豪放,慷慨激昂,历来深受名家喜爱。词人对它们的改名大多偏爱摘用自己的词句,不仅使词调更富于形象性和词韵美,还使调名与词的内容更加贴合,有助于达到画龙点睛的传神效果。更改后的调名多富有诗意,如“江山”、“淡月”、“杏梁燕”,像一幅白描的画勾勒在眼前。因而,尽管张辑对词调的改名方式略显单一,但其大量改名的做法对慢词词调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张炎对调名的更改与张辑不同,呈现多面性的改名特征。既有受名人名句影响更改调名的,如将《八声甘州》更名《萧萧雨》,因柳永词有“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句;《探芳信》更名《西湖春》,因周密词《探芳信·西冷春感》韵词有感;又有咏物抒怀的,如将《暗香》改名《红情》,借指歌咏荷花的“无边香色”;将《疏影》改名《绿意》,借指赞美荷叶的“碧圆自洁”;还有化用典故为调名的,如将《新雁过妆楼》改名《瑶台聚八仙》,瑶台本为仙人所居,词中有言“白头共开笑口,看试妆满插,云髻双丫”,将八仙聚瑶台的情景描绘的栩栩如生,神行俱在。

另外,对宋代常用慢词改名较多的还有韩淲。他改名的特征多与张辑相似,喜以自己词中之字句作为新的调名。特色不明显,不作赘述,见表4。

总之,词调的改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就慢词而言,有为了词调雅致而更改调名的,如张炎因柳词有“对萧萧暮雨洒江”句,将原调名《八声甘州》改为《萧萧雨》,全词笼上了一层“萧萧暮雨”的凄凉悲壮,使词调雅致更符合情韵;也有因事而更改调名的,如《水调歌头》一调曲调高昂,慷慨豪放,因其用于元旦朝会这般盛事,故又名《元会曲》;有化用前人诗句为调名的,如吴文英因苏轼有词“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故将原调《满庭芳》改名《江南好》;也有化典故为调名的,如《声声慢》又名《凤求凰》,缘起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有以地名而改调名的,如周邦彦因词中有句“绿芜凋尽台城路”,故将原调《齐天乐》改名《台城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除了以上提到的部分,词调改名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声情。词由燕乐发展而来,最初词人依曲填词,调名与曲调不可分离,如《水调歌头》是高亢悠扬的慢声长调,在宋代曾用为军乐,故又名《凯歌》。但随着词的繁荣与发展,常常出现曲调与调名脱节的情况,如中调《千秋岁》曲调凄凉幽怨、声情幽咽,并不如其调名般适合作祝寿之曲。而词调的改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调名与词意相分离的情况,很多词人秉持着以调名彰显词意情韵的创作初心,更改了大量调名,成为宋词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调多名现象反映了宋代文人词作创作的盛况。就宋代慢词创作而言,它们的易名方式多样,易名效果各有千秋。更改后的调名有的充满诗意哲理,引人深思;有的寄寓作者期冀,令人动容;还有得则富于形象性,令后人印象深刻。这些词调的改名现象为宋代词坛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笔,反映了整个宋词发展繁荣的盛况。词人们着力于词句、放眼于文化声情,融所想于文笔,化思情归调名,极大地丰富了词调的内涵,扩充了多角度的审美形态,使调名在原先的基础上更具音韵美和词情美,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参考文献

[1]张高宽.<念奴娇>词牌异名琐谈[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117

[2]刘尊明.从用调与创意看苏轼的词史地位[J].文艺研究,2007(5):52

[3]徐安琪.试论柳永慢词的创作思想[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13

[4]刘尊明,王兆鹏.唐宋词的定量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8-122

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201610304002)。

(作者介绍:王珅,南通大学文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张领的诗
一场又一场的错过
小茉莉
如何培养学生的宋词鉴赏能力
宋词课程给学生种下文化的种子
宋词
宋词
刘羽亮??《宋词数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