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格《格萨尔》艺人迪琼·巴吉说唱艺术浅析

2017-02-20甲央齐珍

文化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德格格萨尔曲调

甲央齐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文学评论】

德格《格萨尔》艺人迪琼·巴吉说唱艺术浅析

甲央齐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以口头说唱为主要传承方式的史诗。四川德格艺人迪琼?巴吉作为《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丹仲的杰出代表,他的说唱方式及特点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梳理了艺人迪琼·巴吉学习说唱的人生历程,之后分析了他的独特说唱方式与特点,最后阐述了艺人迪琼·巴吉在《格萨尔》传播中的杰出贡献。

格萨尔;丹仲艺人;迪琼·巴吉;说唱艺术

引言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下简称《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奉献给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部史诗得以传承至今,皆得益于众多说唱艺人的集体智慧与世代传唱,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传承者,就如降边嘉措老师所言:说唱艺人是史诗的创造者、传承者、发扬者,他们是真正的民间艺术家,是饱受人民赞誉的民间诗人。本文即是对德格县著名吟诵艺人迪琼·巴吉的介绍、说唱艺术特点的分析及其贡献。

一、早年经历

藏历第十五绕迥铁羊年,公元1931年,迪琼·巴吉出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龚垭乡卡登村名为迪琼的大户人家中,父亲索南绕登是一位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曾在德格八邦寺做过多年的大管家,母亲嘎松泽措是一位待人宽厚,贤惠慈祥的女性。迪琼家族对《格萨尔》有特殊的爱好,他们家中收藏了《卡切玉宗》《大食财宗》等抄本、刻本多达10几部,其中抄本《降服霍尔》篇成为迪琼·巴吉初学藏文的第一个启蒙读本。迪琼巴吉先生从小生长在《格萨尔》文化广为流传的德格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格萨尔》文化的熏陶,更是受到父亲索南饶登、大哥迪琼洛曲等家族的影响,可谓对史诗《格萨尔》有着深厚的兴趣。

八岁时开始在家学习藏文,学习唱腔曲调。他的大哥迪琼·洛曲,是当地一位知名的《格萨尔》吟诵艺人和学者,掌握唱腔曲调60多种。他是康区著名噶举派寺院八邦寺的堪布,也是大活佛司徒·白玛旺秋嘉波的仲译(秘书),因此很多人称他为“仲译洛曲”。20世纪80年代,在竹庆乡成立四川省藏文学校时,曾被聘请为藏文老师。

司徒·白玛旺秋嘉波是第十一世司徒活佛,他是一位酷爱《格萨尔》说唱、对《格萨尔》史诗颇有研究的大活佛。1947年司徒仁波切前往拉萨朝圣,迪琼·巴吉的大哥洛曲作为活佛的侍从一同前往,历经三年之久。朝圣之后,从拉萨经藏北返回家乡途中在一个驿站休整时,恰遇青海玉树杂多县噶举派班玛寺日哇巴叶活佛一行。据说这位活佛与《格萨尔》有着特殊的因缘关系:史诗中有这样一段故事:雄狮大王格萨尔闭关修行期间,他的爱妃梅萨被黑魔王鲁赞抢走,为了救回爱妃,降伏妖魔,格萨尔出征魔国。相传格萨尔在降伏妖魔鲁赞王的征途中,他的宝贝坐骑赤兔马踩死了一只青蛙。格萨尔感到十分痛心,他立即跳下马,用如意鞭子将青蛙放在路上方,并虔诚地为它祝福,求天神保佑,让这只青蛙来世能投生人间,并让他把格萨尔降妖伏魔、造福百姓的英雄业绩告诉所有的黑发藏民。[1]据说日哇巴叶活佛就是那只青蛙的转世和化身,在他的后背上有格萨尔王的马蹄印。日哇巴叶活佛能够熟练演唱威慑会场调等《格萨尔》60多种不同经典唱腔。民间众多的说唱艺人常常自称是那只青蛙的转世和化身。司徒仁波切遇见巴叶活佛之后,特意在此逗留了十余天,专门让洛曲到日哇巴叶活佛那里学习《格萨尔》唱腔曲调。洛曲从日哇巴叶活佛处学会了60余种不同的唱腔曲调。

二、学习《格萨尔》说唱

迪琼·巴吉十五岁那年,哥哥洛曲带着他一同去司徒仁波切的住处说唱《格萨尔》,那是他第一次在司徒仁波切那样的大活佛面前演唱,当时既感到荣耀,又感到非常害怕。在哥哥的鼓励下,在活佛面前演唱了《霍岭大战》(下部,即《降服霍尔》)片段,得到了活佛的肯定和赞扬。此后,他经常去当地贵族家说唱《格萨尔》,尤其是每当遇到喜庆的日子,他便被德格土司泽翁邓都,德格土司大臣夏格朗加多杰、邓柯邓郭仓、八乌加让仓和卢让仓等贵族家请去说唱《格萨尔》。他的说唱技能逐渐成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迪琼·巴吉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德格土司的大臣夏格多登不仅喜爱吟诵《格萨尔》,而且熟悉故事内容。他将《格萨尔》读本放在远处,不看本子就能直接说唱,有一次,他让迪琼·巴吉说唱一段《格萨尔》,迪琼·巴吉谦虚地回答:“我虽会说唱,但说唱的不好。” 当迪琼·巴吉说唱一段后,他得到了夏格多登大臣的夸奖。然后夏格多登大臣自己也演唱了一段,那曲调非常好听,于是迪琼·巴吉便恳请夏格多登大臣重唱那段曲调,迪琼·巴吉自幼聪明过人,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学唱能力,一下子就学会了这段唱腔。后来迪琼·巴吉被戴上了宣扬迷信思想的帽子,限制了他说唱《格萨尔》的一切活动,十三年间他在当地以放牧为生。

19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重视,备受藏族民众喜爱的《格萨尔》说唱也在蓬勃兴起,迪琼·巴吉的演唱生涯开始了全新的里程。1980年底,他应四川省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到成都录制《格萨尔》,同时被邀请的艺人还有,德格著名说唱艺人卓玛拉措、阿尼。在六个多月的时间,三位艺人录制了《赛马称王》《霍岭大战》上下部,共计126盘磁带,4200多分钟。[2]特别在演唱《赛马称王》中使用了多种唱腔进行演绎,并对各类唱腔附加了介绍,他们录制的《格萨尔》一经由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在藏族地区,尤其是康巴地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欢迎,迪琼·巴吉的名望也再次传遍雪域大地。

1984年在拉萨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格萨尔》艺人演唱会,这次会议云集了五个省区的藏族艺人近40人,以及来自新疆内蒙古的蒙古族艺人。[3]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的著名艺人迪琼·巴吉、卓玛拉措、阿尼参加了此次演唱会,迪琼·巴吉作为四川的代表在演唱会上表演了《格萨尔》片段,而且对格萨尔王的生平,德格阿须草原的诞生地吉苏雅格康多,以及贾查霞尕尔的城堡欧曲朝宗等德格县境内关于格萨尔王的文物遗址进行了全面地介绍。还介绍了民主改革时期,在德格龚垭地区的寺庙和贾查的城堡被毁坏之时发现贾查的箭头和欧曲朝宗的墙基上倒有水银等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德格地区格萨尔文化资源提供了参考,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赞扬。

1986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格萨尔》工作总结、表彰暨落实任务大会”上,迪琼·巴吉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四部委的联合表彰。

迪琼·巴吉的家乡位于德格县西南方的一个山坡上,其所在的卡登村是一个偏远的山村,交通十分不便,2015年底才通电。正是因为这个山村有了像迪琼·巴吉这样的说唱艺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格萨尔》说唱情有独钟,在田间地头只要一闲下来就聚在一起说唱《格萨尔》。据了解,卡登村男女老少大都会说唱《格萨尔》,与当时迪琼·巴吉给学生传授《格萨尔》说唱是分不开的。

1982年至1988年,迪琼·巴吉在卡登村民办小学当老师,为学生教授藏文读写等基础课程,同时把《赛马称王》《天界篇》《霍岭大战》上下部等《格萨尔》当作课本,为学生传授《格萨尔》唱腔,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藏文水平,而且为培养学生热爱《格萨尔》说唱奠定了基础。后来卡登村的很多年轻人喜欢上了《格萨尔》说唱,有的学生成为了优秀的说唱艺人。

三、迪琼·巴吉的说唱艺术特点

(一)家族传承

《格萨尔》丹仲(吟诵艺人)不同于神授、掘藏等艺人,“他们一般产生在上层贵族家庭,家中藏有《格萨尔》的本子,且有经常照本说唱的习惯。”[4]由于受家庭的影响,许多吟诵艺人都是在儿时以《格萨尔》为课本学习藏文的,如迪琼·巴吉,8岁时开始学习藏文,在其家族中保存的十多部《格萨尔》文本中,抄本《降服霍尔》篇成为迪琼·巴吉初学藏文的第一个启蒙读本。本文前面所述,迪琼·巴吉家族酷爱《格萨尔》,他们家族中曾出现了多名堪布和《格萨尔》吟诵艺人,他的父亲、舅舅、哥哥等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说唱艺人。迪琼·巴吉自述,他的父亲索南绕登是一个非常崇信格萨尔的人,非常喜欢说唱《格萨尔》,一有空闲便拿出来唱上几段,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他的哥哥迪琼·洛曲是巴邦寺的堪布,又任十一世司徒活佛的秘书,司徒活佛对《格萨尔》情有独钟,为此哥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成为酷爱《格萨尔》的说唱艺人。在这一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迪琼·巴15岁时就开始说唱《赛马称王》《霍岭之战》等版本,继承了家族的说唱传统。

(二)丰富的说唱曲调

本文所提及的《格萨尔》吟诵艺人是指对史诗十分钟爱,且文化底蕴好,声音条件好,通过学习各类曲调进行演绎的说唱艺人,艺人在照本说唱时,除了拥有委婉动人的声音之外,还掌握着多种形式的唱腔韵律。迪琼·巴吉是他们中的佼佼者,迪琼·巴吉不仅声音细腻动人,而且在曲调丰富、韵律完整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迪琼·巴吉凭借自己的惊人天赋和独特创造力,无论从唱腔还是韵律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说唱风格。他在说唱时不是单纯的照本说唱,而是借助声音与曲调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迪琼·巴吉的说唱表现出对每个人物透彻的理解,并配以不同的曲调,使史诗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体现了迪琼·巴吉极高的文化素养、音乐素养。

史诗《格萨尔》是一部长篇巨著,其中人物繁多,形象各异,演唱曲调丰富多彩,有学者调查研究,已经发现的多达二百多种。[5]艺人通过利用声音的抒情性特点,而且要掌握丰富的唱腔曲调,调动一切表现手法来实现的。因此,曲调的丰富与多样化是吟诵说唱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艺人迪琼·巴吉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吟诵艺人,他可以用60多种不同的曲调来说唱,加上他嗓音洪亮,藏文基础扎实,熟悉的故事多,在当地很有影响,深受听众的喜爱。《格萨尔王传》中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曲调,比如他掌握的曲调中,格萨尔王的专用曲调就有: 威慑会场调( khrong chen zil gnon)、吉祥徽旋调(bkr a shis vkhyil klu)、成凌远扬调( zil gnon rkyng krks)、雄狮六变调(seng chen druk vkyur)、大幕据傲调(lyol chen vkyur klu)、三世幻化调(srid ksum snng vbr)、神咒伏魔调(drk sngks vdul klu)、大小颤韵调(ldem chen ldem chung)等曲调,运用如此丰富的音乐手段来演绎《格萨尔》,显示了他驾驭史诗说唱的艺术才华。

评价一个吟诵艺人优劣的标准,就如杨恩洪老师所述,“当地群众评价一个艺人优劣时,除看其讲述故事生动与否外,曲调的种类及变化多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他们最忌讳那种一曲套百歌的唱法。”[6]也就是说唱时,以运用曲调的多少是评价一个艺人非常关键的标准。

迪琼·巴吉不仅熟悉的格萨尔故事,掌握的说唱曲调极其丰富,在叙述性表达为主的说唱中,吐字清晰可以说是他的又一独特风格,迪琼·巴吉说唱时在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同时,运用语言的语气、语速、轻重急缓变化多端,因此当地人对他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至今,迪琼·巴吉说唱的《格萨尔》故事有30多部,其中有《赛马称王》《霍岭之战》(上下)、《天岭卜筮》《丹玛青稞宗》《诞生篇》《卡契松石宗》《姜岭之战》《辛丹内讧》《降魔篇》《门岭之战》《达食财宗》《分达食财宗》《世界公桑》《歇日珊瑚宗》《阿里金宗》《雪山水晶宗》《祝古兵器宗》《米努绸缎宗》《百热绵羊宗》《蒙古马宗》《阿扎玛瑙宗》《地狱篇》等等,其中《赛马称王》《霍岭之战》(下)、《达食财宗》《分达食财宗》等部是群众最喜爱的,也是他经常说唱的章节。

(三)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对于《格萨尔》说唱艺人的分类,著名格学专家杨恩洪在《民间诗神——格萨尔艺人研究》一书中归纳为:神授艺人、闻知艺人、掘藏艺人、吟诵艺人、圆光艺人等五种类型;[7]有学者将艺人分为诵读艺人、传承艺人、顿悟艺人等等。众所周知,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说唱特点为散韵结合,讲述故事用散文形式,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或独白则用韵文形式来表现。《格萨尔》说唱广为藏族人民喜爱,在雪域高原传承久远经久不衰,最主要的原因归功于这种独特的说唱形式,归功于民间说唱艺人的口头传唱,尤其是吟诵艺人的照本说唱。事实上,曲调成为说唱史诗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史诗广为流传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史诗各类《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说唱曲调是研究《格萨尔》不可忽视的内容。迪琼·巴吉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传承,而且注重培养传授《格萨尔》说唱,时至今日,迪琼·巴吉,这位已经85岁高龄的老人有了接班人,他的儿子亚批和布黑继承了他的吟诵说唱,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说唱艺人,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学上大学的迪琼·巴吉的外孙次仁绒布也受家庭的影响,他从六岁开始从外公迪琼·巴吉和自己父亲那里学习藏文,《格萨尔》故事作为初学藏文的读本,他还经常跟着爷爷学唱,模仿着爷爷的样子唱上几段,在父辈的影响下,他从十几岁时就开始为村里的百姓说唱《格萨尔》,深受当地村民的喜爱。次仁绒布在学校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为同学演唱《格萨尔》,成为迪琼·巴吉家族90后的继承者。为此,迪琼·巴吉的说唱艺术在来自家族传承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为原生形态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格萨尔》说唱焕发更加亮丽的光彩。

结语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传承与众多说唱艺人的长久口述分不开,他们都为这一部藏族伟大史诗的传承做出了贡献。《格萨尔》,自史诗产生并在民间传播之初,就有音乐曲调的陪伴,是《格萨尔》说唱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格萨尔》说唱音乐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得益于众多民间艺人的世代传唱,其中丹仲-吟诵艺人的演绎,又将史诗说唱音乐推向新的高峰。艺人迪琼·巴吉作为丹仲的杰出代表,继承了迪琼家族的说唱传统,又在常年的说唱中汲取其他艺人的说唱曲调,融会在自己的说唱中,使其更加丰富并有所创新。他的说唱风格汇聚了德格、玉树一带康巴地区的说唱特色,成为该地区《格萨尔》说唱的典型代表。

迪琼·巴吉的家族说唱传统至今已延续了四代人,历经一个世纪,而在家族传承的同时,由于他担任民办教师期间坚持以《格萨尔》为识字课本,这一说唱还在他的家乡德格卡登村的民众中得到代际传承。在史诗《格萨尔》的世代传承链上,迪琼·巴吉作为一个重要的说唱艺人,承上启下,为《格萨尔》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他人无可替代的贡献。

[1]周爱明.“格萨尔”神授艺人说唱传统中的认同表达[EB/OL]. http://www.gesaer.net/

[2]王康荣.雪山回声[M].内部资料,2006.

[3][6][7]杨恩洪.民间诗神—格萨尔艺人研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160.80.72.

[4]杨恩洪.丹仲在传承格萨尔口头传统中的地位与贡献[R].成都: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甘孜州人民政府,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

[5]扎西达杰《格萨尔》说唱音乐研究[R].玉树: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玉树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13.

【责任编辑:王 崇】

汉 兰池宫当

I106.9

A

1673-7725(2017)01-0070-05

2016-11-05

甲央齐珍(1974-),女,四川德格人,博士,主要从事藏族史诗格萨尔研究。

猜你喜欢

德格格萨尔曲调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星星
《格萨尔》的音乐体系
40年西藏《格萨尔》工作回顾
布谷鸟
漫画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索德格朗
《格萨尔》向何处去?——后现代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演述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