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厂”传奇,功在中华(上)

2017-02-20叶建华本刊专栏作者中国化工博物馆研究员

化工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永利大厂硫酸

叶建华(本刊专栏作者、中国化工博物馆研究员)

“大厂”传奇,功在中华(上)

叶建华(本刊专栏作者、中国化工博物馆研究员)

80多年前,范旭东等前辈在南京卸甲甸旁建起了“远东第一大厂”,生产出了在当时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硫酸、硝酸、肥田粉等化工产品,书写了“大厂”传奇,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增添了一抹亮色。“大厂”不仅留存于人们的记忆里,而且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地名,在人民的心中永远耸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范旭东;永利铔厂;化工先驱;化工研究社

图1 毛泽东同志为范旭东先生题词

毛泽东主席在20世纪50年代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说四个人不能忘记: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到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到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范旭东先生仙逝时,正值毛主席和蒋介石在重庆举行国共谈判,国共双方决定终止谈判一天。毛主席亲笔题词“工业先导,功在中华”,委派周恩来同志前往范旭东先生寓所重庆沙坪坝参加追悼会,蒋介石亲笔题写了“力行致用”挽匾。共产党和国民党两位领袖同为一个人书写挽词十分罕见,可见,惟至真至善至美者才能打动不同政见者的心。

2016年7月4日,《中国化工报》以两个整版刊发了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同志的激情之作《渤海湾畔的丰碑—重读百年“永久黄”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使读者了解了“工业先导”范旭东先生在渤海湾创办民族盐、碱两业的艰辛历史。令读者心灵震撼,对范旭东等化工前辈肃然起敬。80多年前,范旭东等前辈在南京卸甲甸旁建起了“远东第一大厂”,生产出了技术艰深、具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硫酸、硝酸、肥田粉等化工产品,书写了“大厂”的不朽传奇,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增添了一抹亮色。“大厂”不仅留存于人们的记忆里,而且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地名,在人民的心中永远耸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范旭东先生是一座精神富矿,可为后人尤其是中国化工人提供精神滋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不可或缺的深沉禀赋,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今天,就让我们巡览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的档案馆、陈列厅,以南京永利•厂的厂区文物以及人物史料为主要线索,走近范旭东、侯德榜等先贤,讲述他们在南京卸甲甸激荡历史风云,实业救国、拓展视野、科学管理、率先垂范、忠贞爱国的动人故事。

双脚落地 阔步前行

在南京有一个长江拐弯的地方名叫“卸甲甸”。“卸甲甸”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楚汉相争时,楚霸王项羽率领江东子弟西征时,被这里的美丽风景和秦淮歌声所吸引,下令执坚披甲的士兵在此卸甲休整,“卸甲甸”因此得名并流传久远。在这不寻常的江甸畔,注定要激荡历史风云,要书写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要成为鲲鹏展翅的灵秀宝地。在项羽卸甲2000多年后的1934年,“工业先导”范旭东和化工专家侯德榜带领他们的团体在这块土地上再次激荡历史风云,在这里书写了中国化工史上的传奇。

图2 中国化工先驱范旭东先生

此前,满怀实业救国凌云壮志的范旭东,在经历了思想和物质准备后,与几位同仁一起出资,在1914年创建了久大精盐公司,构筑了民族资本实业救国的起点;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为中国最初的纯碱和烧碱工业开创了事业基础。范旭东看着身边滚滚东去的长江意味深长地说:“我国有了纯碱、烧碱还只能说有了一只脚;要等有了硫酸、硝酸,才算有了两只脚,我国化学工业才可以阔步前进了。”

硫酸、硝酸,是为国防军工生产火炸药的重要原料,生产化肥更是离不了它们。对于贫穷落后的中国来说,如果不能生产硫酸和硝酸,将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发生了空前严重的农业危机,民不裹腹、饿殍遍地。仅靠施用畜禽粪便和草木灰等农家肥料增长的粮食难以维持全国人的肚腹。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国人的肥田粉悄然进入中国,沿海一带的种植大户首先尝到了洋肥料的好处,于是价格昂贵的肥田粉进口量急剧增加,大量白银滚滚外流,每年多达 2000万元之巨。

为了解决国防和农业困境,国民政府实业部意识到必须发展自己的化学工业,非自行创设硫酸铔(“铔”即为“铵”之旧称)厂不可。同时实业部又顾虑此项工业技术艰深,及资金筹措不易,希望引进外资合作建设。政府成立筹备委员会专务此项事宜,筹备委员会委员中有永利制碱公司经理范旭东先生及海内专家、金融界领袖。筹委会先后与英国帝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德国蔼奇染料公司等海外公司进行了多轮商洽。不料海外公司店大欺客、态度傲慢,所提条件十分苛刻,例如要求财政部对于进口原料给予减税,并且必须将硫酸铔厂出品交与外方在华经理代售,承诺12 年内中国不得在长江以南再建新的硫酸厂,并且索要的工厂设计费用十分昂贵。时任政府实业部部长的陈果夫听取汇报后,情绪激动、气愤不已。认为海外公司欺人太甚,这种有损国格国力的合作无法接受。

在筹备委员会的一次汇报会上,气氛十分严肃,委员们一个个愁眉不展。陈果夫部长无奈地将目光投向了范旭东先生,希望能从他身上找到化解危机救国救民的良方。范旭东,这个身材不高、举止儒雅、满脸坚毅的湖南汉子认为硫酸铔厂生产的产品“平和时代为农田肥料之泉源,一旦国有缓急则改造军火以效力疆场,因此绝不能受制于外国,中国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建设硫酸铔厂。”其实,早在1931年6月,范旭东经人引荐在天津与美国氮气工程公司白斯脱和律杰森等有过会晤,探讨过创建硫酸铔厂有关事宜,给了范旭东足够的底气,因此,范旭东心中已有了底数。范旭东的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述与建议,使愁眉不展的陈部长看到了民族化工的曙光,于是茅塞顿开、喜出望外。鉴于范旭东先生不仅有着忠心报国的意愿和担当振兴民族化工事业大任的气度,而且有着成功创办天津盐、碱两业的经验。陈果夫部长在会上毅然提议:中国的国营硫酸铔厂事业让归永利碱业公司承办,遂决定谢绝外人,由部呈请行政院批决。

由于建设中国的硫酸铔厂意义非同小可,行政院也为之提高了运行效率。在不久的1933年12月8日,实业部转发行政院第136次会议审议公决,核准永利碱业公司经理范旭东先生承办硫酸•厂事业,并限于动工后两年半建成。1934年3月28日,永利制碱公司在天津召开临时股东会,通过永利制碱公司更名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的决议,组织力量着手筹建硫酸铔厂。

关于永利创办硫酸铔厂之事,当时有些与范旭东一起创业经历磨难的股东和挚友也有不少担忧,担心范旭东分心费力难以兼顾,担忧工程巨大资金难以筹集,担忧制酸工业技术艰深难以驾驭,担忧国字号项目耽误不起,甚至有请范旭东知难而退的声音。在盐、碱两业呕心沥血、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范旭东先生深知创建硫酸铔厂事业之艰巨与困难。他曾发出“全然出自国家见地,真是拼命跳火炕”之感言:他把个人的生死名利置之度外。他不辞艰巨、欣然担当、昂首挺胸、一往无前。这就是为何要创建民族硫酸铔厂的动机。

厂址的选择犹如一个人的先天基因,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产生着重大影响。筹备组专家曾先后赴上海杨树浦、安徽马鞍山、湖南株洲、长沙、南京卸甲甸等处跋山涉水、实地勘察、专题讨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硫酸铔厂成立经过及概况》一文记载了最后定址南京卸甲甸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此项工业之机器特别笨重,如合成器竟重达一百多吨一件,其他六七十吨一件者甚多,该公司为此笨重之机件,即在卸甲甸运输便利,如厂址设在内地,则搬运此类笨重机件,不但耗时伤财,上游水浅,海轮不能直达,几为不可能之事,同时卸甲甸为国都水上交通之门户,三面环山适于工业建设。” 另外,卸甲甸离津浦路干线仅25公里,水陆交通均较便利;此地地价便宜,征购方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卸甲甸地处长江拐弯处,水流湍急,不易淤积,属于天然良港,不仅有利于水路运输,而且有利于降低码头管理及疏浚成本。

1934年4月5日,永利公司与六合县政府代表就土地价格、房屋拆迁、安置就业等问题达成协议,1934年6月下旬,厂址购妥,共计征购土地1277亩5分1厘6毫。80多年后的南化公司档案馆仍然保留着《永利化学工业公司迁移费领款存根》,记载着各搬迁户的土地面积和领款数额。这些村民为了硫酸铔厂建设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民族大计的实现蕴涵着广大民众的参与和付出。1934年7月起,基泰工程公司进入工地平整场地,开始建筑大码头,修筑纵横马路,浇灌基座,盖厂房、公用房等,永利铔厂建设序幕全面开启。

在设计合同实施过程中,范旭东先生借鉴碱厂的教训,将准备使用的国内水、煤、硫磺等样品寄往美国,以作化验和实验之用,提醒设计方注意中国环境特点,要求设计方全部按照最差标准进行设计,不准套用美国厂家原有图纸,使设计方对700多份设计图全部重新绘制。当美国氮气公司完成初步设计任务后,侯德榜又组织技师赴美对图纸逐一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核对,其中纠正了不少差误,1935年春,永利铔厂设计任务基本完成。

1935年2月,美国氮气公司指派3名技师来华,监督工程建设和机件安装。5月,永利在国订购的机器设备陆续运达,次第安装,9月该厂两座大气柜装置完工,矗立云表,顿成壮观。同时在江边建起了双杆百吨起重机及趸船,用于起卸重型设备的全钢浮码头落成,可以吊卸百吨合成塔等重型设备。点睛之笔是1935年“双十节”由美运抵之百吨重铔气合成器,在技师的有序指挥下,经过员工的同心努力,仅用一小时就平安卸下海轮,接着顺利安装于厂内,铔厂员工士气大振。塘沽碱厂全力协作,制造机器设备,南运卸甲甸工地供给安装。各部门加班加点、克服困难、加快进度,至1936年春,厂房建设和机件安装任务过半。1936年9月,压缩部、合成部、精炼部等铔厂重要工程均已次第完成,至12月中旬,锅炉房、硝酸厂、硫酸铔厂、内外管线、冷水塔、江边深井等工程一一告成,永利铔厂基建工程至此全部竣工。

为了解决永利铔厂技术来源,1934年4月8日,公司委派侯德榜先生率领塘沽娴熟技术专员张子丰、章怀西、许奎俊、杨运珊、侯敬思共6人远涉重洋赴美洽谈硫酸铔厂设计合同、设备采购及人员培训事宜,并赴相关硫酸铔厂实地考察,学习借鉴海外企业的成功经验。侯德榜先后与美国氮气公司、法国克劳特公司、意大利福塞尔公司和意大利卡塞尔公司进行洽谈,价比多家,优中择优。经过几轮比较,美国氮气公司的优势明显,但达成最终协议是异常艰难的。侯德榜事前做足了功课,采用了投石问路、欲擒故纵的智慧,经过艰苦努力,多轮商谈,美国氮气公司在取消诸多专利限制的前提下,将该公司的设计费由19万美元降到10.2万美元,最终与美国氮气工业公司签定了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哈伯法生产工艺设计合同,最大限度地维护永利铔厂的利益。美国氮气公司总经理蒲柏事后曾戏称:“侯德榜真是不易与之交涉者也!”这座远东当时最大的化工厂,从1934年开始动工建厂到1937年2月正式投产,总共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一位曾代表美方,为日本、苏联和中国兴建相同规模的硫酸铔厂的美国工程师事后评论道:“就进度快和质量好而言,中国稳居第一。”他还说永利技术人员及工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尤其使他深为感动。

图3 建成后的永利铔厂生产厂房

为了节省资金,创建永利铔厂时范旭东还决策制定了“不引进成套设备,只引进关键设备,自己能做的自力更生”的方略。侯德榜先生亲率5名技术娴熟人员赴美,从700多张全厂设计图样中一张张比对、审查,从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国的3万余封关键设备报单中,一台台进行参数计算、校核。选购的多国设备型号规格繁多,性能各异。然而经过精心设计、细致安装,竟然与在中国本土制造的设备能够准确配套,严丝合缝,未出现任何安装问题。精益、严谨的施工安装就是永利铔厂人对科学信条和负责精神的生动诠释!

图4 永利铔厂生产的第一包肥田粉

1937年2月南京永利铔厂的硫酸厂、氮气厂及硫酸铵厂试车投产,规模为年产合成氨3.3万 吨、硫酸 4万吨、硫酸铔5万吨和硝酸0.33万吨。建设者的心情无比激动,1月31日第一批合格液氨走出流水线,大家互相小心翼翼地传递着试管中的氨样,闻着从试管里散发出来的氨味觉得比世界上最醇美的酒还醉人;2月5日下午3时许,第一包“红三角”牌肥田粉从流水线上孕育而出。其时,正值春耕之季,“红三角”牌化肥销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极受农民欢迎,并可与英国卜内门“狮马”名牌化肥媲美,打破了英、德垄断中国化肥市场之局面,开启了中国化肥工业之先河。

在永利铔厂建成剪彩之日,范旭东和嘉宾们一起走上最高建筑,纵览全厂壮观景色,远眺滚滚长江,面对欢呼雀跃的同人,无比感慨地说:“中国基本化工的两翼—酸与碱已经长成,任凭中国化工翱翔,不再怕基本原料缺乏的恐慌了。”长期压在他心中的恐慌之石顿时落地成基,他为此兴奋不已。随着永利铔厂如期南京卸甲甸建成投产,从此中国化工双脚落地,两翼奋飞。这段光荣的历史永远载入中华民族史册,范旭东、侯德榜等先贤的伟业镌刻在了“十朝都会”的大地上。

开拓视野 精诚合作

图5 南化生产区保存着80年前从德国进口的压缩机

范旭东先生在投身实业尤其在创设永利•厂之时就志向远大、起点高新,要求设备先进、人才一流。硫酸、硝酸、肥田粉装置的关键设备都不惜成本从当时最先进的德国、美国、英国等海外公司购买。这些高质量的设备装置为成功投产,顺利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出中国第一袋肥田粉的关键设备,被工人称为“大车”的第一台循环压缩机于1936年自德国ABORSIG公司购得,这台压缩机正常运行长达52年,现作为历史文物永久保存在了今天的南化公司生产区,以供人们观瞻。这台孤品存世的压缩机见证了中国化肥的发展历史,与永利铔厂员工同悲同喜。前两年,德国厂家了解到这台80年前出售给中国的设备仍在珍藏,曾出价100万元想购回保存,但永利铔厂后人却说,这台设备已成为不可移动文件,出再多的钱也不会出售。

范旭东、侯德榜等先贤能够在国弱民穷、列强欺凌的困境中发展中国化学工业,在万国博览会上夺得金奖,并且在短时间建成“远东第一大厂”,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迪。范旭东先生创办的《海王》旬刊,是中国第一份企业办的刊物。打开泛黄的《海王》旬刊可以看到每期都有翻译的世界化工发展前沿动态的文章。“永久黄”(久大精盐、永利铔厂、黄海研究社)员工通过《海王》旬刊可以及时获取世界前沿信息,感受世界风云,了解发展动态,调整前进方向。

当人们谈起中国化工历史时,自然要联想到范旭东与侯德榜两人的合作和友谊。范旭东本人毕业于日本西京帝大化学系,并考察过日本称为老师的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这些海外阅历,扩大了他的视野,开拓了他的胸襟。范旭东先生深知“事业的真正基础是人才”,他要在全球范围招聘一流人才,打造世界一流的化工企业。1919年,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侯德榜结识了永利制碱公司发起人之一的陈调甫。陈调甫向侯德榜介绍了范旭东的为人及志向。侯德榜听罢对未曾谋面的范旭东相识恨晚,他认定这就是他人生中的贵人和事业的伙伴。

陈调甫致信范旭东先生,他难以抑制激动之情在信中写道:“我已在美物色到你所需要的人才。”信中对侯德榜的赞誉之辞溢满纸张。范旭东先生接到信后十分高兴,立即复信道:“有了侯德榜,有了陈调甫,中国的化学工业敢不振兴吗?”振奋和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侯德榜为范旭东先生的人格与事业所吸引,他归心似箭,迅速办理了相关手续穿越海洋回到了祖国,直接奔向了范旭东。从此侯德榜与范旭东携手,他们志同道合、彼此信任、配合默契。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开拓创新。在共同的奋斗之旅中,他们的伟大友谊成就了事业的辉煌。在创建渤海湾畔的盐碱事业成功之后,范旭东再一次把重担托付给了侯德榜,委任他为永利铔厂厂长兼技师长(即总工程师)。范旭东先生深知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为了成就民族化工伟业,他不惜重金在全球范围广为招揽优秀人才。在兴建永利铔厂的过程中,从塘沽碱厂抽调了大批技术骨干予以支援,永利铔厂一时“具有大学毕业程度者共80余人,其曾经留学国外有高级工程学位者约20人。该厂容才之多,为国内各厂所仅见”。

在“永久黄”的团体中,既有侯德榜等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本土人才外,还有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等国家的外籍化工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为中国的化学工业的初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一位来自美国化工技术专家与中国结下了不解情缘,他的中文名字叫“李佐华”。李佐华将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中国的化工事业,在几个聘任期内帮助永利化学公司尤其是永利•厂解决了许多设计、工艺、设备等技术难题,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佐华的工作得到了范旭东、侯德榜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李佐华不仅在化工专业技术方面辅助、帮助中国,而且成为传播中国文化,介绍真实中国的友好使者。

科学管理规范运作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建立之初,即具有现代企业的管理雏形。公司股份制的结构,有着明晰的产权界定。 股东会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为企业日常经营的决策机构,总经理在董事会领导下执行董事会决议,负责生产运行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的执行。各项章程规范齐全,最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决策、权力、执行、监督等职能运行规范、井然有序。即使在日寇侵略、战火连天,多次转移的艰难岁月中公司仍然不改初衷、不坏规矩、依规运作。在南化公司档案室里有一份“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第五届股东常会记录”,这份记录详细记载了此次会议的情况。从记录可以看出,股东会议充分发扬民主,作出决定不违定章,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范旭东勇于革除民族资本企业旧式家族式管理的陋习,崇尚科学的精神,大胆吸收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永利公司制定了一套科学的会计制度、物料管理、选派人员出国学习等先进管理制度,永利公司的企业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尤其是人事管理制度,既有西方严格的考核体系,又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关心和改善职工的福利生活,大力激发职工的爱厂之情。永利公司在几十年前就先后兴建起了工人食堂、宿舍、职工消费合作社、运动场、图书室、附属医院、幼稚园、明星小学校等福利设置。工厂实行职工三班工作制,成为中国企业界最早实行每日八小时工作制的工厂。

图8 位于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黄海化工研究社旧址

尊崇科学是范旭东先生为“永久黄”制定的“四大信条”之首。他认为一国富强,必须脱离闭塞愚昧,学习科学知识,提升国民素质。范旭东先生面对当时中国的时局,发出如下感叹:“中国广土众民,本不应该患穷患弱,所以贫弱完全由于不学,这极微的病根易被人忽略,他却支配了中国的命运,可惜存亡分歧的关头,能够看得透彻的人,至今还是少数。”范旭东先生植入胸中的科学种子,得到阳光雨露后,终于生根发芽破土而出。范旭东等股东出资,于1922年8月在河北省的塘沽成立中国第一个民营化工研究机关--黄海化工研究社。

黄海化工研究社聘请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孙学悟(颖川)博士为社长,久大、永利的技师均为该社的当然研究员。研究社确立了三项目标:即协助久大永利之技术;调查及分析资源;试验长芦盐卤的应用。后来增加了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项目:如轻重金属之于国防工业;肥料之于农作物;菌学之于农产制造;以及水溶性盐类之于化工医药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化工基础研究是一项投资巨大、周期很长、难见成效的事业。为此范旭东先生做了大量的解释与宣传工作。他说:“现代化的新企业,都是在研究室中胎育的,哪个企业离开了研究,他本身便不能够生存。”范旭东先生以其高瞻远瞩与真知灼见,倾力呵护着黄海化工研究社的成长与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化学工业理论研究和科研成果的发祥地,我国化工科技人才的摇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经历90多年的风雨洗礼,黄海化工研究社历

猜你喜欢

永利大厂硫酸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求职季“上岸”记
深圳市永利种业有限公司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硫酸渣直接还原熔分制备珠铁
毕永利教授简介
广西大厂91、92号锡多金属矿体的成矿构造特征
2019年硫酸行业运行情况
2018磷复肥硫酸大数据发布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