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并进,让数字技术助推队员发展

2017-02-19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校长徐梅芳

少先队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与学导学数字

□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校长 徐梅芳

各地经验

三维并进,让数字技术助推队员发展

□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校长 徐梅芳

让科技引领梦想,用信息技术支撑学校内涵发展是我校“E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我们从“数字导学、数字导行、数字导评”三个维度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从而提升办学综合“校力”,努力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个“中一”学生。

一、数字导学,翻转课堂,快乐学习

我们致力于通过微视频与课程整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的微视频制作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其一,着眼课程知识体系,横向纵向串联,结构化推进;其二,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把握学生认知重点和难点,情景化演绎;其三,多方位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团队型发展。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我们聚焦合作学习,积极探索班级授课制中因材施教效应的最大化。我们的主要体会有三点:

1.以学定教——“微视频”促进了“教与学”需求的相互引导

“微视频”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生成,教师由“幕前”转移到了“幕后”,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更为协调地发展。通过课前视频学习、在线交流和课堂讨论,老师掌握了学生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也就是学生最需要弄清楚和老师最需要讲清楚的主要问题,使“教与学”的需求在相互引导中得以有机融合。

2.合作学习——“微视频”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相互融合

“微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导学视频,重在导出师生间和学生间合作学习的契合点,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深度融合。课前合作,让我们的课堂找到了学生的需求点;课内合作,让我们的课堂准确把握了互补点。在教师引导下采用了同质合并、异质分组、分工协作式、讨论交流式等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一个个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中迎刃而解。

3.教学相长——“微视频”促进了“教与学”效果的相互提升

导学之“导”,事实上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引导,数字导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寓教于学”的过程,而对教师来说则是“寓学于教”的过程,赋予了“教学相长”新的内涵,也有效促进了“教与学”效果的相互提升。我们对我校四年级169名学生从“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能在小组学习时积极发表建议的,实验前为17.3%,实验后为76.2%;能与同学开展友好合作的,实验前为47.4%,实验后为87%;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能主动提出有价值数学问题的,实验前为21.8%,实验后为52.6%;在学习过程中有满足、成功与喜悦等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的,实验前为68.8%,实验后为97.5%。

二、数字导行,示范引导,快乐生活

我校以“基于数字导行,提升学生行为规范品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为抓手,围绕“星星亮晶晶,规范伴我行”主题,制作和利用“数字导行”的资源,系统性地进行“情景导行,明理导行,自主导行”。情景导行重在外部规范,使学生知道“要我怎样做”,明理导行重在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我这样做”,自主导行则重在激发学生“我要这样做”的内在动力。

1.整体架构,细化要求,情景导行

我们根据学生的一日生活作息,将文明习惯分为四大类: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再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细化,例如,我们将生活习惯细化为:按时上学、整理书包、节约水电、超市购物、文明乘车等十大生活好习惯。将礼仪习惯分解为:进校礼仪、课堂礼仪、游戏礼让、观看演出等十大礼仪好习惯。通过动画、动漫、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创设体验情境。

2.激发兴趣,循序渐进,明理导行

学校紧紧围绕“激趣、明理、导行”的制作总要求,将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的有关内容,从规范入手、从细节入手,“看与学”“做与练”“学校与家庭”同步进行,让学生从视频中了解专心听讲、文明休息、有序活动的规范及要求。一年级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为此我们精心制作了相关的教育视频,还自编了适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儿歌,并配以训练和检查,利用班会和十分钟队会,开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和新要求。

3.主题活动,实践体验,自主导行

我们开展了三个主题的系列实践体验活动:在家庭生活中体验——“我爱我家”,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在少先队集体生活中体验——“我爱我校”,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我爱社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争做‘中一’小先锋,共筑五彩少年梦”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学校行为规范工作的管理中来,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的辛苦和甘甜,从而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通过看视频、用视频、学视频,学生们的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逐渐养成在校内轻声细语的习惯,集体活动后的操场、影院、公园再也不见往日的纸巾和纸盒……一年级的一位小女生,在观看了如何洗手绢的视频教育片后,竟然有模有样地在家里洗起手帕来了。激动不已的母亲将这一瞬间定格下来传到了学校的“E档”上,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孩子,没有想到在我眼中什么都不会的你竟然也学会了洗手帕。这块手帕虽然很小,但是它将妈妈的心占得满满的。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我的孩子长大了。”

三、数字导评,丰富经历,快乐成长

近年来,我校通过《基于关键事件构建学生成长‘E档’的实践研究》,着力推动教学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E档”由“快乐动态、快乐成长、快乐活动、快乐学习、快乐心声、收获快乐”六大板块构成,注重强化数字导评的发展性、多元性和激励性。

1.立足关键事件记录成长历程,强化数字导评的发展性

借助“网档”, 基于“关键事件”,以“电子书”为呈现形式,一方面记录了学生成长中自主发展、自我教育、自主评价的轨迹,另一方面记录了教师和家长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中所寄予的期望及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轨迹。在快乐成长板块中,我们预设了每个年级的关键事件:一年级的入学和入团教育、二年级的入队仪式、三年级的十岁生日、四年级的心灵洗礼、五年级的毕业典礼。关键事件也可以是生成性的: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收集各类活动的文字、照片、影像资料,学生自评、伙伴互动、家长参评、教师点评……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互动,促成影响和激励学生发展的关键事件的生成。我们相信这本成长“电子书”一定会成为学生童年生命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2.构建多重交互自我展示平台,强化数字导评的多元性

我们通过“E档”中“快乐学习”的勤学习、善实践、巧探究三个模块,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多重交互的自我展示平台。通过“快乐活动”板块,学生可以尽情展现自己在自主实践、社团活动、主题探究等活动中的体验和风采。“快乐心声”以论坛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自由交互的空间。“收获快乐”是学生成长中最值得骄傲的板块,记录着每个学生的进步、特长和收获。通过上传、浏览、欣赏、体验成长的喜悦,领悟生命的价值。此外我们还特别设置了即时交流、在线咨询、视听演示等专用模块为学生释疑解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探索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创新,强化数字导评的激励性

在构建“E档”的评价功能中,我们注重把握三个要点:通过“育”和“评”的统一,体现评价的过程性;通过“新”和“旧”的结合,体现评价的发展性;通过“上”和“下”的互动,体现评价的多元性和激励性。三年级3班的小胡同学是学校足球社团的中坚力量,他酷爱运动,乐于服务,可学科成绩不太理想。尽管如此,在“星语星愿”一栏中他获得了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的高度评价。这些评价对他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在数学闯关游戏中,他凭借自己的能力闯到了第四关,在获得多枚“勤学章”的同时,小胡同学登上了学校“善学习”点击率的TOP 10排行榜。

目前,我校的基于“数字导学”,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被列为上海市教委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基于数字导行,提升学生行为规范品质的实践研究”被列为上海市学校德育“德尚”系列研究课题,基于关键事件构建学生成长“E档”的实践研究被列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我们感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微视频为我校数字导学、数字导行、数字导评的“三维并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但是,数字助推学生发展的成功,根本上有赖于将育人为本理念贯彻于数字技术的研究和运用的始终,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深入探索数字技术助推学生发展的成功之路。

猜你喜欢

教与学导学数字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答数字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