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评估工具的分析与启示*

2017-02-18钟桂英王兴华王智莹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婴幼儿发育量表

刘 馨 钟桂英 王兴华** 王智莹 刘 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一、引言

动作发展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国内外研究者通常把动作分为两类:一类是粗大动作或称大肌肉动作(gross motor),如爬、走、跑、跳、上下楼梯等;另一类是精细动作或称小肌肉动作(fine motor),如抓握、使用勺、穿脱鞋袜、握笔画画或写字等。婴幼儿动作的发展是感知觉发展的基础,对婴幼儿认知、个性、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是婴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价值。诸多研究表明,动作的发展是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生命早期开始,动作发展水平就是评价、诊断、监测个体身心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1〕

对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估,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婴幼儿动作发展状况,探寻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因素,从而对婴幼儿实施有效教育,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选取目前国内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婴幼儿动作发展评估工具,分析基于量表的评估、基于真实情境观察的评估以及基于游戏的评估这三种评估方法各自的优势和局限,以期为婴幼儿动作发展评估工具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对三种评估方法的分析

(一)基于量表的评估

基于量表的评估是目前在国内外婴幼儿动作发展评估中采用最多的评估方法。目前国内外评估婴幼儿发展的综合性量表主要有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早期儿童保健和发展量表》《中国儿童发育量表》《儿童发展评估表(修订版)》。此外,也有针对儿童动作领域的专项量表,如《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二版)》。

1.《贝利婴儿发展量表》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贝利(Bayley)编制,是目前国内外较具影响力且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发育评估的诊断性量表之一。

第一版贝利量表(BSID-Ⅰ)于1969年发布,适用于评估2~30月龄的婴幼儿,量表包括智力发展和神经运动发展两个指数的评估。修订后的第二版贝利量表(BSID-Ⅱ)于1993年发布,包括智力、运动和行为三个分量表。

第三版贝利量表(BSID-Ⅲ)〔2〕于 2006 年修订完成,适用于评估0~42月龄的婴幼儿,其评估领域覆盖更为全面,包含儿童发展的五个方面:认知,语言,动作,社会性情绪,适应性行为。其创新之处在于基于对婴幼儿发展过程的调查和相关理论,确定了婴幼儿发展的典型行为。其中,动作量表包括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两个子量表。精细动作量表共66个项目,粗大动作量表共72个项目。该动作量表的编制充分考虑了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连续性特点,测查的内容较为完整,同时特别关注对婴幼儿动作质量和感觉统合的评估。该动作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目前国外研究者应用BSID-Ⅱ的居多,除了在教育和科研中加以应用外,较多用于儿童早期发育筛查,即诊断儿童是否存在发育迟滞,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早期干预。国内研究者应用较广泛的是我国学者易受蓉等于1993年在BSID-Ⅱ的基础上修订的城市版BSID-Ⅱ(即BSID-CR)。〔3〕该修订版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4〕国内研究者多将其应用于筛查婴幼儿的发育状况。该量表对于鉴定婴幼儿是否存在发育落后、智力低下的情况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也有少部分研究是用于早期干预后的评估。目前仅有极少部分研究是用于评估发育正常的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

国外研究者对BSID-Ⅲ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但目前国内研究者对其应用不多,尚未引进和修订。

2.《早期儿童保健和发展量表》

卢尔德博士(Ledesma)于2002年编制的《早期儿童保健和发展量表》(The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Development Checklist,ECCD)在国际上应用也较为广泛。该量表适用于评估0~6岁儿童的发展状况,评估领域涉及儿童发展的七个方面: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自理能力,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认知,社会情感。其中,粗大动作领域适用于0~1岁婴儿的有12项,适用于1~3岁婴幼儿的有10项,主要用于评估婴幼儿头颈、躯干和四肢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水平,如姿势、移动;精细动作领域适用于0~1岁婴儿的有4项,适用于1~3岁婴幼儿的有10项,主要用于评估婴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水平,如抓握、伸手够物、功能性手部技巧、物体操作。同时,卢尔德博士建议对婴幼儿的发展进行持续性评估,部分项目可以听取家长的报告。〔5〕

ECCD主要用于鉴别发展迟缓的婴幼儿,对其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其最大的特点是测试项目简单,其表述易于理解,很多项目可以在婴幼儿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进行评估,因而婴幼儿的日常照顾者也可参与评估。例如,其中的粗大动作测查项目18,适用于1岁1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其表述为“跑动时不会被绊倒或跌倒”。但也正由于该量表的项目设置过于简单,故较难全面评估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且难以体现出个体间的差异。目前国内尚未看到应用ECCD的相关研究。

3.《中国儿童发育量表》

目前国内儿童保健工作者最常用的儿童发展评估工具是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制的 《中国儿童发育量表》(China Developmental Scale for Children,CDSC),该量表是在1980年开发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简称“儿心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于2013年完成修订的。〔6〕该量表主要适用于评估0~6岁儿童的发展状况,其评估内容涉及儿童发展的五个方面: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共计261个项目。其中,大运动子量表包含50个项目,主要测查爬、走、跑、身体平衡等大肌肉动作能力;精细动作子量表包含52个项目,主要测查捏、抓等手以及手指的小肌肉动作能力。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以及信度和效度。〔7〕

《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其测试项目评分较简便,易于操作,且适应我国文化背景,因而在医学和儿童保健领域应用较多,可为0~6岁儿童的早期发育偏离、迟缓或发展不均衡等状况的诊断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等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

CDSC则以测查婴幼儿的综合发育状况为主,其中对动作发育状况的评估更多是作为评估婴幼儿心智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因而缺乏对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中具体项目的更为细致的分析。目前将CDSC应用于专门的婴幼儿动作发展方面研究的还很少。

4.《儿童发展评估表(修订版)》

香港的儿童教育及福利机构“协康会”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在20世纪80年代编制的 《儿童发展评估表》的基础上,于2005年修订完成了《儿童发展评估表(修订版)》(Development Assessment Chart,Revised,DAC)。该量表主要应用于对0~6岁儿童尤其是轻度至中度智障儿童和弱能儿童的评估。其评估领域为儿童发展的六个方面: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自理能力,认知,语言,社交与情绪。其中,对大肌肉动作的评估包括地面活动能力、基础移动能力、进阶移动能力、操作性活动技能四个维度,共有93个项目;对小肌肉动作的评估包括基本操作、拾放物品、文具和用品操作、双手配合运用、手眼协调、握笔写画六个维度,共有66个项目。该量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8〕

该量表配合协康会编制的 《儿童学习纲领》,一同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教材,在香港、澳门、台湾及内地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得到应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5.《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二版)》

《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第二版)》(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2,PDMS-2)是美国发育评估与干预治疗专家Folio和Fewell在1983年出版的商业化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的基础上,通过十余年的研究修订而成的,适用于评估0~72月龄儿童的发展状况。该量表是专门为存在发育迟缓现象的儿童设计的运动评估量表,也可用于儿童运动康复的评定。该量表分为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两个子量表,共有249个项目。其中,粗大运动量表包括151个项目,主要用于测试和评估儿童的反射、姿势、移动和实物操作水平等;精细运动量表包括98个项目,主要用于评估儿童的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水平等。整个量表测试需时45~60分钟不等。〔9〕该量表不仅为评估者提供了评估标准,而且还提供了一系列针对测试结果所显示的发育问题而进行训练的方案。〔10〕

PDMS-2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动作发育迟缓的儿童具有鉴别作用,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对象以早产儿、高危儿、脑瘫患儿等非正常发育的婴幼儿为主,也可用于考察不同种群儿童的动作发育水平以及不同干预措施对儿童动作技能发育的影响。但由于该量表中评估项目所设定的标准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在评估发育正常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时区分度较差。

概言之,基于量表的评估,其优势在于评估工具标准化程度较高,评估结果受评估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小,信效度相对较高。而其局限性在于,评估工具多用于筛查和评估动作发育迟缓的婴幼儿,而非发育正常的婴幼儿;评估方式多为终结性评价,且以量化分析为主,较少关注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过程性和连续性,缺少对动作发展的质性分析;此外,测查过程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需要婴幼儿较好地予以配合,因而实际评估具有一定难度,有时甚至可能影响结果的真实性。

(二)基于真实情境观察的评估

婴幼儿天性好动,爱操作、好探索,其动作发展水平与状况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更真实、更全面,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婴幼儿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行为表现来获取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相关信息。高瞻课程(High/Scope)的《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以及道治(Dodge)编制的《教师策略黄金评估系统》,就是基于真实情境观察的评估工具。

1.《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

高瞻课程的《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Child Observation Record,COR)是一个基于教育情境的真实性评价体系。〔11〕该系统包括《学前儿童观察记录量表》和《婴儿—学步儿观察记录量表》两个评估量表,适用的年龄范围为0~6岁儿童。其评估领域包括儿童发展的九个方面:学习方式,社会性与情绪发展,身体发展与健康,语言与交流,数学,创造性艺术,科学与技术,社会学习,英语学习,共有36个项目。每个观察项目从最低水平0到最高水平7,共设有八个等级,评估者可以对儿童进行持续、动态的观察和记录,并根据该年龄段的“关键发展指标”来判断儿童的发展水平。其中,身体发展与健康领域包含三个项目,分别为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精细动作发展,自理活动与健康习惯。以大肌肉运动技能水平为例,八个等级分别为——水平0:儿童能运动整个身体;水平1:儿童能行走;水平2:儿童能在阶梯上爬上爬下,跑着穿行于人和物体之间;水平3:儿童能双脚交替上下楼梯,能双脚离地跳起来或快跑;水平4:儿童能用手或脚击打一个大的物体;水平5:儿童能连续跳8下或更多;水平6:儿童能用扁板或球拍、球棒击打移动的小球;水平7:儿童能将一系列动作组合成一个流畅而有序的动作。〔12,13〕

运用COR对儿童进行基于教育情境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评价,可以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关于儿童的客观、真实的发展信息,以帮助他们制订适应儿童发展需要的教学计划。其评价结果能够被及时应用到教学中,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该系统主要应用于高瞻课程中对儿童的评价,但也有研究者将其应用于其他早期教育项目,并证实了其评价的有效性。〔14,15〕

国内有学者对COR的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实施方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但目前尚缺乏在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评估方面的相关应用研究。

2.《教师策略黄金评估系统》

《教师策略黄金评估系统》(Teaching Strategies GOLD®Assessment System)是一套基于真实情境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用以评估儿童持续发展的能力,适用于0~71月龄的儿童,其评估领域包含儿童发展的十个方面:社会情感,身体发展,语言,认知,读写,数学,科学技术,社会学习,艺术,语言习得,共有38个项目。其中对身体发展的评估有4个项目,用以评估儿童在运动、平衡、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方面的发展水平。〔16〕

GOLD评估系统有两个方面较为独特。其一,评估者为教师。教师每天都与儿童在一起生活和活动,能较全面、准确地获取有关儿童发展方面的信息。教师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有日常观察,与儿童及其家长交流,收集儿童的作品以及相关照片、视频、录音等,教师可据此进行全方位评估。其二,评估反映了儿童能力发展的过程。GOLD评估系统中每个评估项目分为10个水平,最低为水平0,表示完全未达到;最高为水平9,表示已超过了该年龄段儿童的发展期望。其中水平2、水平4、水平6、水平8的表述能帮助教师根据对儿童的日常观察和了解把握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水平 1、水平3、水平5、水平7则表示“处于两个等级之间”,表明儿童的某种知识、技能或行为正在形成但尚未完全建立。〔17〕

GOLD评估系统在国外已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在国内尚缺乏相关的研究。

概言之,基于真实情境观察的评估,其优势在于,评估情境接近婴幼儿生活和教育的常态,教师可作为评估主体,因而所获得的关于婴幼儿动作发展方面的信息较为客观和真实;评估方式多为形成性评价,关注婴幼儿动作能力发展的过程,可为教师制订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评估工具适用于全体适龄儿童,其中也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但基于真实情境观察的评估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评估过程增加了观察后信息的整理等环节,故而较为费时费力,同时评估结果受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可能会增加。

(三)基于游戏的评估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儿童能自主地投入到游戏中,与环境产生积极的互动,并充分表现出个体特征、现有的能力水平以及发展潜能。有鉴于此,基于游戏的评估逐渐为研究者们所关注,它更贴近儿童的自然状态。美国丹佛大学Linder教授等创立的“以游戏为基础的跨学科评价法”(Transdisciplinary Play-Based Assessment,TPBA) ,就是一个较有影响力的基于游戏的评估工具。

TPBA是一个为0~6岁儿童设计的评估工具,被应用于教育和干预项目。评估者需将儿童置于不同类型的游戏情境中,从认知、社会情感、交往能力和语言以及感觉运动四个方面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学习风格、气质特点、交流模式以及其他相关行为进行综合、全面、动态的评估。评估者是一个由跨学科人员组成的团队,其中包括儿童的父母。游戏引导者为儿童设置了家庭区、戏剧游戏角、艺术角、沙水区、手工操作角和大运动器械区等六个常见的游戏区,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玩具和材料,鼓励儿童游戏,并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以帮助儿童更专注地投入到游戏情境中,表现出真实的能力与水平。评估者主要针对儿童在非结构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同伴交往、亲子互动、运动类游戏和吃点心等六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观察,整个观察过程大约需要1~1.5小时,一般使用摄像机进行记录。《TPBA观察指南》为评价者提供了针对各领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框架,并建议评价者在记录时使用高质量的用语对儿童的表现进行描述,而非“是”与“否”的简单评判。

TPBA在应用中对儿童感觉运动方面的观察和评估主要由理疗师和职业治疗师来完成,内容涉及八个方面:1.动作的一般概况(身体外观,游戏时采取什么姿势,能否从一个游戏区独立移动到另一个游戏区);2.肌肉张力/力量/耐力;3.感觉输入的反应性;4.游戏中的身体稳固(俯卧、仰卧、坐、双手双膝着地、站立);5.游戏中的身体动态行为(俯卧和仰卧时的运动,坐位时的运动,双手双膝着地时的运动,站立时的运动);6.其他动作的发展(跳、攀登、球技);7.运动和控制(抓握和操作);8.运动规划。TPBA为评估者提供的儿童感觉运动方面的观察指南较为全面、具体,其中包含儿童动作发展方面的关键能力,并从质性描述和量化数据两个方面提供了评估的框架,同时,还提供了各主要动作技能发展的年龄参考值,用作判断儿童是否存在发育迟缓的情况。《TPBA观察指南》还特别强调评估者要基于儿童动作发展的观察结果制订相应的干预计划。

此外,TPBA的应用是包含儿童家庭成员在内的评估小组共同工作的过程,家庭成员的参与不仅可以为评估小组提供相关信息,而且他们在观察儿童游戏的过程中也在听取小组中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对儿童发展情况给出的解释、分析和建议,因此,评估的过程对家长来说同时也是有益的指导。〔18〕

与TPBA配套的 “以游戏为基础的跨学科儿童干预法”(Transdisciplinary Play-Based Intervention,TPBI)〔19〕, 用以帮助评价者结合评价结果制订儿童的干预计划。

Linder等人后来对TPBA进行了一些修改,于2008年完成了TPBA第二版的修订,即TPBA-2。TPBA-2仍然延续了TPBA的主要评估思想和方法。

TPBA及TPBA-2在国外已有一定的应用。尽管其研制者并未提供相关数据以证明TPBA的信度和效度,但有研究发现TPBA-2与BSID-3的动作量表在结构效度上高度相关(r=0.825),因此认为TPBA也具有一定的信效度。〔20〕国内有学者对TPBA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也有学者对TPBA作了初步分析,但目前尚缺乏相关的应用研究。

概言之,以TPBA为例,基于游戏的评估其优势在于,注重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自然、轻松且更贴近其天性与需要、更能发挥其自主性的游戏环境(如大运动器械区、手工操作角),并通过游戏引导者适宜的引导以及儿童家庭成员的参与,让婴幼儿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能力水平,因而所获得的婴幼儿动作发展方面的信息更客观、真实;重视从质与量两个方面对动作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更全面;将评价过程同教育指导、早期干预有机结合,突显了评价对促进婴幼儿动作发展的价值。跨学科的合作与综合评价使评价更具专业性,尤其有利于对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与干预;但也正因为跨学科,故而对评价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此外,婴幼儿的感觉统合等能力在自然游戏状态中较难表现出来,因此,这类评估工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评估中,基于量表的评估占主流地位,由于其标准化的测查内容、程序与要求,评估结果受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小,信效度相对较高,但其局限性也不少。与此同时,基于真实情境观察的评估以及基于游戏的评估已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这两类评估方法具有很多优势,并对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评估提供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引领。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三个现实问题:第一,很少有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而设计的评估工具,绝大部分评估工具是面向0~6岁儿童的。众所周知,3岁以下婴幼儿在动作方面的发展及其生活环境等,与3岁以上儿童有较大差距,因而已有评估工具所适用的评估环境和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对3岁以下婴幼儿不一定完全适用。第二,当前对婴幼儿发展的评估以综合性评估为主,较少有专门针对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评估,故而较难诊断婴幼儿动作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第三,当前有关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评估工具主要是国外学者开发的,国内的相关基础性研究极其匮乏。尽管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主要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但来自环境的因素(如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家庭生态环境等因素)也对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21〕因此,亟待研制适用于我国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本土化评估工具。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是个体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评价和分析其他心理方面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全面、科学地评估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非常重要。为此,首先,研究者要确立正确的评估目的,即评估是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状况,并探寻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教育支持和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其次,研究者需选择适宜的婴幼儿动作领域测查项目,确定婴幼儿阶段动作发展的关键性指标。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研究者应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着力于在婴幼儿生活与游戏的自然情境下获取客观、真实的信息,并考虑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连续性与成熟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我们需要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评估工具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国婴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分析,积极推进婴幼儿动作发展评估工具的本土化研究,从而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婴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1〕〔21〕董奇,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11,107-116.

〔2〕BAYLEY N.Bayley scales of infant and toddler development (third edition):Administration manual 〔M〕.San Antonio,TX:Harcourt,2006.

〔3〕易受蓉,罗学荣,杨志伟,等.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在我国的修订:城市版〔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3,1(2):71-75.

〔4〕孙晓勉,任永惠,苏祖佑.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96,(1):51-53,64.

〔5〕LEDESMA L.The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development(ECCD)checklist:Technical and administration manual〔D〕.Quezon City: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Diliman,2002.

〔6〕金春华,张悦,李娜,等.《中国儿童发育量表》修订的基本思路〔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9):899-901.

〔7〕张丽丽,金春华,李瑞莉,等.《中国儿童发育量表》北京地区常模(0~4岁部分)修订与信度分析〔J〕.中国儿童保 健杂 志,2015,23(6):573-576.

〔8〕香港协康会.儿童发展评估表:修订版〔M〕.香港:青塔印务有限公司,2013:4-31.

〔9〕M RHONDA FOLIO,REBECCA R FEWELL.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上册)〔M〕.李明,黄真,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0.

〔10〕M RHONDA FOLIO,REBECCA R FEWELL.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下册)〔M〕.李明,黄真,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3.

〔11〕霍力岩,陈雅川,周彬.美国学前儿童观察记录系统的评价内容、实施方法与借鉴意义〔J〕.中国特殊教育,2015,(1):63-67.

〔12〕High Scope.Assessment:COR advantage〔EB/OL〕.〔2017-04-24〕.http://www.highscope.org.

〔13〕High Scope.Observing and assessing children’s development 〔EB/OL〕.〔2017-04-24〕.http://coradvantage.org.

〔14〕SCHWEINHATT L J,MCNARI S,BARNES H,et al.Observing young children in action to assess their development:The High /Scope child observation record study〔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3,53(2):445-455.

〔15〕YUMIKO SEKION,JOHN FANTUZZO.Validity of child observation record: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 dimensions and socia-emotional and cognitive outcomes for head start children〔J〕.Journal of 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2005,(23):242-257.

〔16〕Teaching Strategies Inc.Teaching strategies GOLD®:Birth through kindergarten 〔EB/OL〕.〔2017-11-03〕.http://www.teachingStrategies.com.

〔17〕LAMBERT R G,KIM D H,BURTS B C.The measurement properties of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GOLD assessment system 〔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5,(33):49-63.

〔18〕托尼·W·林德.在游戏中评价儿童〔M〕.陈学锋,江泽菲,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托尼·W·林德.在游戏中发展儿童〔M〕.陈学锋,江泽菲,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0〕O’GRADY M G,DUSING S C.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play-based assessments of motor and cognitive skills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A systematic review〔J〕.Physical Therapy,2015,95(1):25-38.

猜你喜欢

婴幼儿发育量表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刺是植物发育不完全的芽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