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方位词“旁”的考察与判定

2017-02-17娄纯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1期
关键词:方位词空间

娄纯

摘 要:现代汉语方位范围划分的问题上,因方位词内部尚缺乏完整的鉴定标准使得某些词能否划入方位词出现争议,其中“旁”就是一个典型词语。文章从空间表义及语法功能两个角度对“旁”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可以划入方位词范围。

关键词:旁 方位词 空间 语法功能 词类划分

方位词因其词类标准尚不明晰导致在范围的确定上一直出现分歧,较通行的办法就是通过词的语义特征确定某个词能否进入方位词范畴,这样做的结果就导致方位词内部成员混乱,一个词只要能表方位就可以进入,方位词整体特征不明晰,如此循环,更难以提出判定方位词的标准。

在单纯方位词范围的确定上,确有个别人认为“旁”不应划入其中,如储泽祥(1997)曾用“准方位标”对“旁”一类词进行归类,认为它们是“介于方位标与命名标之间的一种方所标记形式”[1]。抛开词类归属问题,单从表义角度看,“旁”有表方位的用法是无疑的,但同具有明显特征的方位词相比,“旁”有哪些不同导致在方位词划分时出现争议,并且这些不同是否从本质影响它作方位词用,正是判定“旁”是否为方位词的重要理据。

一、“旁”的空间方位概念

方位词表所表的“方位”概念,是一个较为概括的说法,在其内部是有区别的。单纯方位词中,“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后”这十个方位词应认为是表达最基本方位的方位词,在词类划定时完全不会出现争议,其原因就在于它们表达方位概念,完全包含了方向和位置这两组概念,既能指示方向,又能指示位置。而像“里、外”等方位词只能指示位置,只有依靠语境中出现的其他信息才能表示方向。方位词所表的方位概念,是把方向和位置两个意义融合而说的,并非所有方位词自身都能同时表达这两个概念。而“旁”和“里、外”等一样,只能用来指示位置,严格讲不能单独表方向。试比较:

(1)“是啊,长白山雪峰太高了,挡住了我们往东看;”(人民日报,1993.5)

(2)“小时候,母亲开箱子找东西时,刘洋喜欢踮起脚尖,把着箱子边往里看,觉得一定藏着很多宝贝。”(1994年报刊精选,05)

(3)“罗辑低声说,再向旁边看。”(刘慈欣《三体》)

(1)中不需要其他参考点就可以知道要看的方向,而(2)如果脱离具体语境或者缺乏参考点则很难判断“里”的具体方向,究竟往哪里看,需依赖其他参考点出现,如“往教室里看”。同理(3)中如果缺乏具体参考点,也无法判断往什么的旁边看。由此,基本方位词在表达方位时的显著度或明晰性要强于一般的方位词,无需参考点出现就可以指示空间关系。

上述十个基本方位词又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东、南、西、北”,第二组“上、下、左、右、前、后”。第一组表达的方位概念是恒定的,不会因说话人的处所位置的不同及参照物的不同而改变,相反,第二组方位词表达的方位义具有相对性,如A相对于B来说A在左,可能相对于C来说A又在右。很显然“旁”表达的方位义是符合第二组方位词特征的。但总体来说这两组词表达方位的方向都是单一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旁”作方位词解释为“旁边”,“旁边”在今天表达的方位是指“左边或右边”,表达的方位具有选择性,要依据其他语境信息再进行选择。而更多时候我们使用“旁”往往只为凸显二者位置的相邻,具体到左右具体位置往往不是表达的重点。

通过“旁”与基本方位词从表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旁”表方位时的用法特征。首先“旁”所表达方位显著度或明晰性要弱于基本方位词,脱离参考位置和语境不能进行方向表达。其次,“旁”在表义时具有相对性特点,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位置关系也不同。最后,“旁”表达的方位有“左”和“右”两个,具有方向选择性。由此,从方位概念表达来看,“旁”与其他单纯方位词虽有差别,但这种差别仅作为区分基本方位词而产生的,它所表达方位概念仍涵盖在方位词方位义之下,单看这一点,“旁”应属于方位词。

二、“旁”的词类特征及语法功能考察

词类的确定要从意义标准出发,而最终判断仍要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主。现在对方位词较为通行的定义是:表示方向和位置的词称为方位词。如果仅从这个定义出发确定方位词的范围,只考虑方位词的表义功能,而忽略其词类特征及语法功能,划出的方位词范围未免过于宽泛且缺乏共性,因此从意义角度出发进行划分仅帮助我们确定了大致范围,还要通过对其词类共性及语法功能等方面的考察来精确范围。“旁”在方位义表达上符合方位词的标准,但最终划入该词类还要看其语法功能是否符合词类标准。

(一)“旁”的后附性

“旁”表方位时在句中主要以“N+旁”形式出现在句中,其中的N可以看做参照物名词。方位词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后附性,而“N旁”正是这一特性的体现。

能进入该格式的N的性质,过去的研究着重在通过“N旁”与“N边”相比较来确定“N旁”中N的特性,事实上这两个格式本身就属于相似的表达,很多名词都可以共同后附这两个词缀,且在意义上无区分。储泽祥(1999)曾用边界性和整体性来概括“N旁”中N的特点。如果仅观察“N旁”中N的特点,可以发现多数名词都可以进入该格式,具体分类如下:

1.用于指人的名词

用于指人的名词在“N旁”中出现的频率最高。N可以是人名、人称代词、表身份的名词等。如:

“坐在司机旁边的是陈白露,穿着淡雅却质地极贵重的衣裳。”(曹禺《日出》)

“他就这么回过头来,走到了矮人的遗体旁。”(《罗德岛战记》)

2.用于指人身体部分的名词

像眼、耳、鼻、肩、椎、咽、膝、太阳穴等属于人身体部分的名词都可以和“旁”搭配使用,但由于人们使用习惯的不同,其中有些名词很少与“旁”搭配使用,如“眼”“眼睛”,只有极个别文学作品中出现了“眼旁”“眼睛旁”的用法,更多的是用“旁边”,如:

“虽然如此,她可是也觉得委屈,摸了摸眼旁的傷口,她落了泪。”(老舍《四世同堂》)

“旁”后置于指人体部分的名词后,指的是在该部分周围的区域,而不包括该身体部分本身。但像“上、里、内、中”等方位词后置于这些名词,所指的范围就在该身体部分其中或表面。

还有一个较特殊的用法,指身体的词“身”,用来指代整个人体,它所指的部分要大于其他身体部分,所以“身旁”和其他“身体部分+旁”不同的一点是,“身旁”有时并不光表示在某个人身体的旁边,有可能引申为周围生活的环境。如:

“而其他已故的子女如大女儿、大儿子和小儿子却仍然落葬异国他乡,未能回到父母的身旁。”(《宋氏家族全传》)

该句中“父母的身旁”并不指父母身体的旁边,而是指子女不能回国和父母一起生活,“身旁”在这里隐喻为“生活的环境”。

3.江、河、湖、海类名词

按照储泽祥边界性和整体性的观点来看这类词,这类事物本质都是由水组成的,而水本身的特点具有流动性,如果是一滴滴的水,很难看做一个整体,但是当水滴汇集成溪、河、湖、江、海后,以一个整体展现给人们,并且它们都是有边界、尽头的,因此可以以“旁”后附,“旁”在这里指的就是附近、周围。如:

“色彩艳丽的繁花开在雄奇峻拔的苍山,开在柔情万千的洱海旁,难怪‘金花成了美丽的白族姑娘的代名词,难怪有那么多白族姑娘叫金花。”(人民日报)

“巧合的是,利苍的墓于20世纪70年代在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被发现,这就是著名的马王堆乡汉墓,其中二号墓主就是利苍。”(《中国人盗墓史》)

4.路径类名词

“旁”可以用在表示道路一类的名词后,“路、渠、道、径、轨道、街”等。如:

“路轨旁抛扔着死猪,绿头苍蝇嗡嗡起舞;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粪便和腐尸的混合臭气。”(《中国企业史》)

“在里约热内卢市中心智利大街旁,一栋雄伟壮丽的大楼耸入云天,格外醒目,这就是巴西最大企业之一——巴西石油公司的总部。”

“正从渠旁经过的包含芳,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忙循着声音走去。”(人民日报)

5.表示一定空旷地域范围的名词

这一类名词包括“广场、草地、森林、竹林、公园、厂”等,它們的共同特征是都在有限的范围内的地域,边界清晰,给人一种整体感。如:

“我们从华西村广场旁一条小路转进去,看到几间十分朴素甚至可说简陋的厂房。”(人民日报)

“公园前面,公园里面,公园旁边的吉祥路和连新路,都站满了人。”(《三家巷》)

6.建筑物类名词

像“学校、寺庙、楼、屋、桥”等建筑物名词后都可以加“旁”。如:

“有些没有脱贫的地方,孩子们在危房里上课,学校旁边却修起了崭新的庙宇。”(人民日报,1995.1)

“在立交桥旁下车,循着招牌的方向,步行过一段尘飞扬的土路,终于来到了茶馆门前。”(1994年报刊精选,05)

7.一般物体名词

可以和“旁”搭配的一般事物名词,要有固定的形态,像“雨、雪”这类没有固定形态的抽象名词不能和“旁”搭配。这样,一般物体的名词,凡在空间上可以用指周围的,都可以后加“旁”,如“桌子、火炉、电脑”等。

“旁”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相比,能结合的物体名词数量要多,原因之一就在于从空间角度看“旁”可以指称的范围要大很多。虽然严格讲“旁”只指左右两边的区域,但在有些情况下,如果分辨不清所指物体的左右,“旁”还可以用来指环绕物体的所有区域,也就是说在物体周围环绕的360度范围都可以指“旁”。如:

“在台湾省和闽南,全家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旁。”(《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这句话中“圆桌旁”指的就是圆桌的四周,而不再只指桌子的两边。

(二)“在旁”与“N旁”的关系

在语料搜集中还有一个格式的使用频率仅次于“N旁”,就是“在旁”的使用。吕叔湘曾在《方位词使用情况初步考察》一文中对单音和双音方位词进行过对比,在介词与单音方位词组合时他特意提出“介词‘在不与单音方位词组合”[2]。按照吕叔湘的观点,如果我们把“旁”看做单音方位词,那么它是不能出现在介词“在”后的,而通过实际语料检索,“在旁”这种形式的确大量存在,那么其中的“旁”能否看成方位词是需要讨论的。

介词短语“在旁”,意义等于“在旁边”。“在旁”出现在句中,可以做定语、状语、补语,前或后应出现对应的参照物,如:

“不须再加任何佐料与附料,只备一小碟老醋在旁,属于蘸用的调料。”(人民日报,1998)

“一时在旁的群众好奇了:这么大热的天,孙夫人到苏州干什么来了?”(《宋氏家族全传》)

这里“旁”可以用“旁边”替换,二者意义相同。

有时,“在旁”又引申为“在身旁”的意思,如:

“在宋家6兄妹中他是长子,而在母亲病重时,他却没能在旁服侍尽孝。”(《宋氏家族全传》)

可见,“旁”后附于介词“在”时,意义和“旁边”相同,二者可以互相替换,可以认为“在旁”就是“在旁边”的省略。

吕叔湘认为“旁”与“旁边”意义相同,前者是单纯方位词,后者是合成方位词。这样推测,是否单纯方位词与其相对应的表义相近的合成方位词可以构成类似“在旁”与“在旁边”的省略关系呢?我们仍以前文方位词为对象进行比较,把“东、南、西、北、上、下、前、后、左、右”这十个基本方位词用F表示,加后缀“边”可构成“F边”合成方位词。那么介词短语“在F”能否看成是“在F边”的省略呢?

首先一个问题,并非所有F都能出现在“在F”格式中。以“上”为例,就不存在“在上”这种方位表达。从“上”表达的空间概念来看,它包含两种位置关系,一是目标物位于参照物的上边,二者并不接触;二是目标物位于参照物上边,二者表面相接触。无论是哪种位置关系,目标物与参照物都不在同一平面上,“上”反映的就是处在不同平面的空间关系。也就是说,“在上”包含“在上方”和“在上面”两种情况,如果我们把“在上”看做是“在上边”的省略,那么会出现歧义,因此“在上”这种说法不成立。相反,“旁”或“旁边”所指的空间范围中,虽然也会出现目标物与参照物接触与否的问题,但二者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在认知上不会出现偏差,“在旁”完全可以等同于“在旁边”,“在旁”可以看成一种省略的说法。

第二个问题,既然“在旁”这种介词短语能够成立,那么它与另一种介词框架“在……旁”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仅从语义角度出发来看这两个结构,它们表义相同,所表达的空间意义也都是参照物附近的范围,二者的不同就在于与之搭配的名词的差异。

首先来看与“在旁”搭配的名词的特征。“在旁”完整的句法结构应该是“在其旁”,中间指示代词“其”往往因为上下文信息的出现而省略不说。通过对语料分析,“在旁”在句中位置自由,可以出现在定语、状语、补语位置上,但无论出现在哪种位置,与之搭配的名词都是指人或动物的有生名词或人称代词。如:

“在旁一个办事员开了口:‘两位长官,孙夫人可还在门口站着哪!现在外面已经围了很多人。就这样僵持下去,最后恐怕不好收拾呀。”(《宋氏家族全传》)

“费格拉哈在旁忙喊道:‘老爷留神!那刺客点穴了。”(《努尔哈赤》)

其次来看“在……旁”中间可以出现的名词的特性。其实“在……旁”是“N旁”一种特例,“N旁”前面还可以和前置介词“在”组合。其中N的性质将在上文已進行分类。如:

“卢森堡公园旁,是一家挨一家的露天酒吧,有人喝着咖啡看报纸,有人品着葡萄酒,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谈论着什么,书和讲义随便地堆放在餐桌上。”(《林徽因》)

句中“卢森堡公园旁”就可以改成“在卢森堡公园旁”。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N”和“旁”之间如果有定语标记“的”存在,则“N旁”和“在……旁”都不能成立,必须改成“旁边”。

这样看,如果我们把“在旁”看做是“在其旁”的省略,而“在其旁”是“在……旁”中的一个小类,“在……旁”和“N旁”等同,那么“在旁”就可以认为是“N旁”中的一类。

综上,“在旁”在语义上可以看做是“在旁边”的省略,在句法上可以看做是“N旁”的一个小类。“在F”格式中,因为“旁边”是方位词,与它语法功能相同的相对应的“旁”也理应看成方位词。

通过对“旁”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两方面分析,可以确定“旁”是完全可以进入方位词中的一员。在空间方位义的表达上,“旁”符合方位词最基本的表义功能。在词汇特性上,它符合方位词后附性这一重要特点。通过对“N旁”中N性质的分类,进一步证明了“旁”在表方位义时可搭配词语的广泛性。最后通过介词短语“在旁”和“N旁”之间的关系再次证明“旁”是符合方位词一般用法的,划入方位词范围应无争议。

注释:

[1]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吕叔湘:《方位词使用情况的初步考察》,中国语文,1965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吕叔湘.方位词使用情况的初步考察[J].中国语文,1965,(3).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倒序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猜你喜欢

方位词空间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方位词研究
创享空间
动物们的聚会
创享空间
古今方位词与时间隐喻的关系
图形背景理论在方位简单句中的应用研究
汉语方位词研究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