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企文化体系提升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2017-02-17韩浩波

企业文明 2017年1期
关键词:神东文化企业

韩浩波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曾说过:“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状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这种精神力量在企业中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其一旦形成,就会大大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的自觉性,从而主动融入企业,推动企业的发展。

中央企业作为国之命脉,在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的反映时代要求、具有行业特征的先进企业文化伴随国家建设的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公司内部、员工队伍中的价值观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市场供需变化使员工的思想更加活跃,利益调整更加困难,一些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制度和机制的变革,更需要认真研究人的精神和思想观念,有必要对现有文化体系进行再梳理、再完善、再升级、再提升,并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企业文化体系的发展具有传承历史、牵引未来的作用。中央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积淀形成了不同的精神文化。比如中石油的大庆精神,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艰苦环境和激情岁月里形成,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与时代脉搏相呼应,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传承、创新发展。比如神华神东煤炭集团经过30年的发展建设形成的创领文化,既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传承,也是神东走向未来的旗帜、永续发展的动力。“艰苦奋斗、开拓务实、争创一流”的神东精神1991年提出,伴随战略调整和体制的变革正式孕育形成,不断丰富完善。不论时代如何变、生活工作条件如何变,神东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永远不能变,永远要保持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克勤克俭、励精图治的精神,一代接一代不断发扬光大。“开拓务实”是神东人始终秉承的可贵品质。敢为人先,不是异想天开,而是科学的实践。以务实的态度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既遵循客观规律,有所发明,又脚踏实地,有所创造。“争创一流”是动态的创建过程。从20多年前确立了“奋战十年,争创一流,建设具有特色的国内一流现代化能源基地”的战略目标,到今天“创百年神东,做世界煤炭企业的领跑者”的共同愿景,体现了神东争创一流的不懈追求,体现了神东人勇于自我挑战、追求卓越的精神。

企业文化体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总结,不是凭空想象造词,它孕育、发展、成熟的过程,记录了一个企业整体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企业建设者对社会理想、人生价值的深层思考,是企业发展壮大极其宝贵的原动力。因此,企业文化体系提升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历史结合起来,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找准变与不变,在传承中继承,在改革中创新。

处理好制度规范和文化理念的关系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财富》杂志发榜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上榜的中央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创造过无数第一,有行业第一、中国第一,也有世界第一,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同时伴随企业的发展壮大,问题也暴露无遗。企业改革进入攻坚期,面临的诸多难题和制约,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文化与制度不匹配。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文化的落地。笔者曾去华为进行文化考察学习,最大的感受就是制度在文化中的作用。文化传递来自于制度,普及传承靠的是制度杠杆。制度为华为公司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华为公司所有的流程、经营管理体系的建设原则都是以客户为心。强化践行“以客户为中心”,融入干部评价与选拔的关键要素,融入关键业务流程,纳入自我批判主题。“以奋斗者为本”,做好价值分配,机会和待遇向奋斗者倾斜,助奋斗者成就公司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用制度培养优秀企业文化,考核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得到合理回报。持续自我批判是基于客户,持续改进。以价值导向,激励机制持续牵引员工以客户为中心,坚持艰苦奋斗。

企业文化是个系统工程,绝不是做好哪一项就有文化。如果公司所倡导的理念与企业激励机制、决策流程、人力资源、干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所体现的不相吻合,与企业领导层日常的表达不相统一,企业文化出现“融入不够”“两张皮”现象就绝非偶然,员工在思想上出问题也属意料之中。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企业文化落地是从“高”向“低”,从“公司”向“基层”,事实上文化的落地重要的是相对于文化理念、价值观而言的制度与行为。制度是文化传递的重要保障。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确定后,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制度匹配性审查。管理制度要体现管理思想,管理行为要与管理思想一致。因此,企业文化体系提升一定要基于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制度”与“文化”的关系,实现制度约束和文化导向协调统一。

处理好好听、易记与有效管用的关系

实践是价值活动以及价值关系产生的最根本基础。实践决定着价值观的生成、发展与实现,决定着价值观的基本指向。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意识,本身就是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企业文化体系的总结与提升必须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必须源于企业员工的个人岗位实践,这是其形成、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条件。企业文化提升中,为了有效发挥激励、约束、导向、辐射等功能,要结合企业和员工实际需要,注重理念体系的动听、易记、上口,充分地振奋精神、鼓舞士气,非常必要。但是文化应当具备足够的实际意义,绝不能是飘在空中的,应当务实管用,在员工思想深处和经营管理过程落地、生根,不断弘扬、传承。为此,要广接地气,从优秀传统中去汲取营养,梳理兼顾各方价值需求,在协同中聚集文化共识,以共同的价值理念来激发员工群众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激励自觉做出符合企业利益和战略实现的行为,促进企业战略的有效落实。即企业文化体系提升一定要基于企业的发展实践,处理好“好听、易记”与“管用”的关系,推动文化的转化、落地、生根。

处理好内生和开放的关系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会凭空产生,会有很多因素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其形成和发展不仅仅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地域和行业特征的影响,而且要适应客观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央企业的发展壮大一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说,其集中反映了如何改变传统工业形象,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重大命题。中央企业所传承、总结提升的理念、精神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围绕国家战略定位,支持战略实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凝结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进入“十三五”,國家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是最大的时代特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突出困难和严峻挑战。2016年7月4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国务院国资委自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相继制定出台专项改革意见或方案,对国企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国企改革从基础性改革到关键性改革举措的推出,改革的速度、力度、范围将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作为民族文化在企业中的特殊形态,文化理念的凝练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去汲取营养。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以及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孝老爱亲,这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永不褪色的价值。企业文化体系提升要一定在处理好“开放”和“内生”的关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辩证取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和国企改革的深入不断吐故纳新。

(责任编辑:罗志荣)

猜你喜欢

神东文化企业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谁远谁近?
陕西神东总医院赏析
神华神东液压支架油缸拆装机获国家发明专利
媒体在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