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五彩作文的源头活水

2017-02-17江苏省沭阳县吴集中心小学马银娣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19期
关键词:事情习作母亲

江苏省沭阳县吴集中心小学 马银娣

开创五彩作文的源头活水

江苏省沭阳县吴集中心小学 马银娣

小学生的作文既可检验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也可看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它是一名小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作文的水平应从“有话可说”逐步达到“表情达意”的要求。

记叙类习作;写话起步;情感表达;习作热情

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都对小学生习作水平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其中的“内容具体”和“感情真实”,是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核心评判标准。

一、感受生活——体验发现的乐趣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也不会写作文。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小学生的这种现状呢?

1.怎样才能“有话”

(1)会观察

孩子怎样才能写好自己没有见过的事物、没有体会过的感想呢?见多才能识广!这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巴金说:“50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要想写出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理解,细致入微地观察是其先决条件,也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深刻。

(2)勤思考

论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与思的关系。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同时,还必须培养他们的思考习惯。对于一件事情,要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其中的人物为什么会那样做?你对这样的事情有什么样的看法?如果换作你自己,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有没有更好的想法和做法?

(3)多阅读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的内容,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多多阅读一些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同时,作者们对知识的呈现方式、结构的安排、表现技巧的灵活运用、语言的风格特点等方面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2.如何达到“可说”

(1)养成按一定顺序写作的习惯

小学生在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时,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说了半天还不知所云。这时可先逐步训练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可以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的顺序,说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确定了一定的表达顺序,说的过程也就有纲可依、有章可循了,便于说得明白,听得清楚。

(2)语句通顺、易懂

小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是他们往往能把一件事情说得较清楚,但是,如果要他把事情的过程写下来,他便没了辙。正如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的雨天给妈妈送伞的一件事:

“今天是星期天,今天早上,我的妈妈去足球厂做工了。下雨了,妈妈在足球厂还没有回来,我就把伞给她送了去。这下,雨就淋不着妈妈啦!很开心!”

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加以训练,逐步克服,学生表达的能力也将会有所提高。

二、情感表达——习作中的写作技巧

1.确定表达的中心

小学生的记叙类习作大多是见事不见意,见意不见情,这失去了作文培养人、陶冶人的意义。在小学生的作文中,母亲是个常见的题材,有的表现了母亲的勤劳,有的赞美了母爱的伟大,这不光要有表达的技巧,更应有真切的感受、真情的流露。

2.选用合适的表达技巧

一篇习作的中心确定下来以后,就要去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现以《母亲》为例加以阐述:

(1)用蒙太奇式的镜头表达母亲的勤劳

可以多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以表现母亲的劳碌,也可选用母亲在身体状况不佳的状态下依然坚持操劳家务,这样司空见惯的题材会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仿佛母亲就在自己的身边。

(2)从细节的描写中赞美母亲的伟大

可以从母亲的任劳任怨写起;从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写起;从对子女的鼓励切入;也可以从严格要求中体现母爱的深沉;还可用白描的手法,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有一个小学生是这样记叙母亲和自己抬土的一件事的:……在抬起的一瞬间,母亲把那系筐的绳扣往自己的面前捋了捋,这一不起眼的动作正好被女儿无意的一瞥发现。虽是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扣开了女儿感动的阀门,关爱就在这一“捋”中植入了女儿的心田,举手的瞬间成为感动的永恒!

三、信心培养——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无意注意逐渐向有意注意过渡,兴趣的产生和维持也需不断的、有效的刺激。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达到培养兴趣、激发热情、锻炼毅力、养成习惯的目的。

1.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同学在一起,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集体,教师可安排具体时间来举行日记、片段练习、习作等“沙龙”,以利于同学间的交流和相互借鉴。办手抄报,以选用本班同学的习作为主,有的同学习作发表了,一方面增强了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设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2.开辟新的交流渠道,拓展学生的眼界

与《作文专栏》、《习作天地》等贴近小学生的杂志、刊物中的小作者交流,可以阅读作品,进行间接学习,也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进行直接接触。这样的方式方法无疑会给学生注入新的思想,产生新的动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1]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2]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家课题组.教师资格认定考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5).

猜你喜欢

事情习作母亲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给母亲的信
把事情写具体
习作展示
一级浪漫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