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阅读课上渗透写作训练

2017-02-17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专题片阅读课辩论

◇娄娟

阅读课上,可以把写作训练巧妙地渗透到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1.改写。教学《渔歌子》一课时,我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改写这首诗。有的学生改成了一篇小散文,有的学生以作者口吻进行自述,还有的学生改写成一首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斜风细雨一钓徒,心醉山水不愿归!”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2.续编。《跳水》一课,孩子被水手们救上了甲板。文章到此结束,让人意犹未尽。这时,我让学生进行故事续编:孩子被救上甲板后,如果你是水手、父亲或孩子自己,你会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组织语言,然后自由结合进行表演。在续编表演中,学生情绪高涨,语言表达极具个性。

3.想象。教学《鸡公山》一课,为让学生体验鸡公山四季变化多姿的景色,我这样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鸡公山四季的景色都美,到底哪个季节最美呢?如果你去鸡公山旅游,会选择哪个季节呢?学生展开了充分想象,有的说:我选择春天去,因为鸡公山的春天是绿色的,富有生机。就像文章中说的“蜜蜂、蝴蝶在万花丛中快乐地忙碌,累了就停在花丛中休息一会儿”,多有意思呀!有的说:我想冬天去,因为鸡公山的冬天银装素裹,冰凌闪映,神奇莫测,就像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所写的那样“惟余莽莽”!想想看,高耸的山峰像分布在海中的岛屿,在云海中忽隐忽现,不就像仙境吗?

4.辩论。《乌塔》一课中,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旅游异国,她对作者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课堂上,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不同看法。于是,我让学生针对 “中国的孩子到底有没有乐趣”进行辩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发展。

5.写解说词。一些说明性文章比较适合这种方式。如学习《洛阳牡丹》一课时,在补充观看中国牡丹视频后,我这样创设情境:洛阳牡丹驰名天下,是河南人的骄傲。如果河南电视台准备以洛阳牡丹为题拍一个专题片,请你试着为这个专题片写段解说词。由于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大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专题片阅读课辩论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天耀中华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片尾曲)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