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特海教育思想对高职“心理健康”课教学创新的价值和启示

2017-02-16庞捷敏

关键词:怀特海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庞捷敏

摘 要:“心理健康”课已成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教学创新具有诸多启示价值:“心理健康”课要融入学生生活;教学需要顺应学生的生命发展;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真实经历,注重营造快乐与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怀特海;心理健康;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29-02

2011年,教育部规定“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随后,课堂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绝大多数高校都将“心理健康”课作为必修课开设。多年来,“心理健康”课也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意识、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不过相比于其他课程,“心理健康”课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落后:如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学硬件不能有效满足课堂需要、学习成果的固化和转化较难。如何更好地推进高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创新,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可作为引领的旗帜之一,提醒一线教师们在改革过程中把握好进程和轨道。

怀特海作为杰出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在教育领域也颇有见地。多年的教育实践为其累积了生动且丰富的经验,并通过演讲和论文凝结成独特而敏锐的思想光芒。虽然这些思想成果的提出距今已过去多时,但是对当今国内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仍可起到醍醐灌顶的深刻作用。

一、对教育目标的确认

(一)融入生活

怀特海曾经多次提到教育与生活的关联:“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1]“生活与所有智力或情感认知能力的某种基本特点之间存在着关系,如果你不能展现这种关系,你就无法将生活融入任何普通教育的计划中。”[2]他提倡人们“运用知识来理解生活”、“教育是训练对于生活的探险”[3],反对将纯粹的知识填充到人的大脑中,造成“各科目的致命的分离”,这样是“扼杀了现代课程的生命力”[4]。

对于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怀特海的思想给教育工作者们三点启发。

1.高职“心理健康”课区别于心理学专业课程的讲授,不能以学科化或理论性为起点,需要通过课堂连接生活的真实面貌,让孩子从书桌旁“站立起来并环顾周围”[5],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和他人。

2.教师需要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我,发现自身的潜能和不足,学会如何“把知识转变为成人力量”[6],“做好准备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直接经历”[7]。即使今后走出学校走向独立,也能自信达观地生活。“除了我们自己,任何人,任何天才都不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活泼的生命。”[8]

3.心理健康课堂教学需要“接地气”,即找到课堂教学资源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契合点,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取自于我们的生活世界,和我们有关,学习内容具有生活的价值。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的学习状态会有明显的改观。

(二)使工作成为一种乐趣

关于技术教育,怀特海特别提倡应该教会学生形成一种智慧的劳动态度,即“工作就是娱乐,娱乐就是生活”[9]。如果用娱乐连接了工作与生活,工作会变得引人入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种职业理想有利于劳动者克服枯燥乏味和劳累痛苦,使自己乐于工作。

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在实现维护学生健康心理的教学目标的同时,需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如提升个体心理资本、善于克服职业倦怠、追求健康生活品位、引导学生在愉快的精神活动中去工作和生活。

二、对教学节奏的领悟

节奏是怀特海教育思想的精髓,这种节奏说强调教育改革要符合学生实际,顺应学生的生命发展。“我们必须在约定的季节收获庄稼。”[10]教师需要明了何时是约定的季节,即找准教育的恰当时机,同时知道如何去收获庄稼,即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只有实现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过程准确合拍,教育才是恰到好处的。对于“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节奏,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遵循大学的教育节奏

怀特海认为,“在大学教育中,综合运用精神应占主导地位”[11]。在经歷了童年的浪漫发现和少年的精确训练之后,大学要教会学生“用有关的思想和恰当的行动去应付每时每刻出现的情况”[12],运用是“渗透于身心的原理”、是“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13]。这种教育理念提醒教师时刻牢记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真正把课堂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自由与纪律的灵活把握

微小的一节课,同样富含教学节奏的精神。“一种设计完美的教育,其目的应该是使纪律成为自由选择的自发的结果,而自由则应该因为纪律而得到丰富的机会。”[14]在课堂中,自由与纪律都是必需的,其顺序及切换在于教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然变化”的掌握。在大学的课堂上,学生渴望“进入主动应用知识的自由状态”[15],教师的职责是给予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和求知兴趣。在未知探索到解决运用的过程中,教师不是一味把枯燥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意识到自己单纯的经验不足以化解疑问,生成了对智慧的自然渴望,这时纪律的出现可以使得学生更有效获得需要的精确知识。

三、对教学策略的启发

(一)教学素材力求:结合学生的真实经历

怀特海赞同英国奥多中学校长桑德森的观点:孩子们通过接触来学习[16]。他指出,“教育必须从精确的事实开始,要避免灌输与个人经历毫不相关的一般陈述”。“对个人的领悟力来说,是具体而确切的,然后逐渐地过渡到一般概念。”[17]从这个思路出发,心理健康教师需要注意在课堂上忌讳“鸡汤一锅端”,滔滔不绝地讲授心理健康大法,学生被动听讲并不必然指向行动的输出。在日常师生交往中成为学生的朋友,通过建立互信互爱的关系由学生自发地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心声,是一种获得学生真实经历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筛选具有代表性、共通性、重要性的经历故事经过适度处理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学习内容贴近自己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自我反思及情感体验,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效内化。

(二)学习过程讲求:充分欢乐,适度痛苦

“快乐是刺激生命有机体合适的自我发展的自然方式,以正常健康的方式刺激生命力。”[18]“痛苦是促使有机体行动的一种次要的方式,但这只是在缺乏欢乐之后才发生。”[19]怀特海论述了快乐和痛苦的存在对于个体的自我发展的各自价值及其顺序差异。在“心理健康”课的课堂氛围中,快乐是首要选择,因为它属于自我发展的自然模式,是正常健康的。课堂中的快乐来自安全的人际关系、可感知的学习成效、对教师的欣赏和崇拜、舒适的课堂学习环境等等。总之,快乐可以是轻松、愉快、融洽的,但并不表示课堂上充满低级趣味和空洞的嬉笑。

此外,适度的创造痛苦也是必要的。首先,人的真实生活并不一帆风顺,困难和低谷时有发生,学生需要认识生活的全部。其次,这种痛苦不是要无中生有,刻意为之,而是鼓励学生形成对逆境自然接纳的态度并积极思考应对的方式。最后,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情境创设的焦虑紧张、认知失调等心理状态也是痛苦的不同表现形式,它可以引起学生自发思考,促进学习意识的觉醒。

(三)教学效果追求:富有想象力与活力

在怀特海的教育思想中,对于想象力的强调时常扑面而来:“大学存在的理由,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大学传授知识,但它是富有想象力地传授知识。”[20]如何生成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心理健康”课呢?

“想象与学习的结合通常需要一定的闲暇,需要摆脱限制或约束,摆脱时时侵扰我们的烦恼。”[21]这和前文提到的快乐的学习过程不谋而合。体味到快乐是想象力出现的前提,它为想象力的萌发创造了理想条件。虽然个体的心理活动具有规律性,但每个人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教师不可持有一元论的思想,可以允许多样化甚至学生质疑的存在。

学习的过程是思想的多元交流,“需要各种经验,以及具有不同见解和不同才能的人给予激励”[22]。教师要避免把准备好的结论、观点不加辩驳、一股脑塞进学生的脑子,允許学生建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心得。且教师对于学生多样化甚至奇特的言论、想法应报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可以不赞同,但能够接纳,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地敞开心扉,真诚交流。

四、对教师的要求

怀特海的教育思想也包含了对教师的独有见解。“教师具有一种双重的作用:以自己的人格和个性激起学生的热情,同时创造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坚定的目的的环境。”[23]结合“心理健康”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完全是理性的,也要善于利用人际吸引、情感流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为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鼓励学生拓宽学习领域和发展空间;教师能合理规划教学设计,努力创造一个目的性、指向性更明确的学习环境。

心理健康教师需有充分的耐心,因为学习成果更多蕴含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它的体现不是立竿见影

的。怀特海提醒广大教师:“教育是一种掌握细节的需要耐心的过程,一分钟,一小时,日复一日的循环。”[24]以此鼓励教师莫要为学生的学习结果不能即时呈现而过分自我否定,操之过急。

为了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们仿若一直在教学创新与改革的道路上探索。走得远了,不免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甚至可能会偏离教育的初衷。怀特海的教育思想时刻在提醒“心理健康”课的教师们把握教育的使命和价值,回望教育的本质,让学生从“心理健康”课顺利走进五彩缤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英]怀特 海;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2002: 12,14,146,12,47,49,65,101,76,38,47,66,49,55, 66,114,111,56,56,137,145,145,71,11.

猜你喜欢

怀特海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探析
对机械论世界观的超越——略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与怀特海过程思想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