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专业陶艺实践课程的探索

2017-02-16王静朱金波徐初阳崔怀伦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期
关键词:理工科陶艺陶瓷

王静++朱金波++徐初阳++崔怀伦++王永刚++袁超++潘成岭++潘育松++张超++杜超

摘 要:当前,许多理工科类高校开设陶艺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传播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创新设计思维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陶艺课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简要分析了陶艺公选课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陶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总结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案,确立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改善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与地方陶瓷产业科研院所相结合建立开放实验室,以提高教学质量,使理工科类专业的陶艺实践教学更加完善。

关键词:陶艺课程;理工科;地方文化;开放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1.132

陶艺教学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素质教育的部分,在高校的艺术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高校陶艺课程的教学模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艺术类专业的陶艺必修课;第二类是非艺术类专业的陶艺公共选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旨在提高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创造思维等综合素质。

我校是一个以理工科为主、兼有文科和医科的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学生对艺术类专业课程有较高的兴趣,特别是《陶艺鉴赏与制作》公选课。自2008—2009学年开始,每年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陶艺公选课至今,选修过此课程的学生遍及全校各个专业,每学期希望选修这门课的学生都非常多,甚至超过千人。该课程的开设培养了大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创造思维,促进艺术与科学思想的结合,在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从各方面的反应来看,我校陶艺公选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但是,与国内许多理工科高校一样,陶艺实践课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陶艺公选课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陶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1 陶艺公选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我国高等院校陶艺课程教学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对艺术类课程有非常广泛的兴趣,参与热情非常高。但是,大多数高校的陶艺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3点:①缺乏教学资源。陶艺课程的师资力量、陶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资源都无法与艺术类专业院校相比,也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②偏理论轻实践。受选修课课时的限制,一般在32学时以内,实践课程大多只有16学时,对于需要扎实基本功的一些陶艺技法还无法完成,很难深入开展实践课程,所以,大多数高校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程少开或不开。③教师在陶艺实践教学方面缺乏对理工科学生与艺术专业学生的差异性认识,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引發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缺乏设计意识。学生刚刚开始学习陶艺课时都表现出了相当的兴奋,但是,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缺乏基本功,无法做出像样的作品,便失去了动手的兴趣,更多人只是停在感受泥土的阶段。这是由于自身缺乏设计思想、设计目的不明确造成的。②缺乏表现手法。有的学生很有想法,确定了所要表现的内容后,由于材料特性难于把握,表现过程比较复杂,导致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最终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③课程内容单一。课程建构上过于单一,缺乏时代性、开放性和兼容性,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关联性较差,而且几乎没有涉猎国际上最新的教学成果,阻碍了学生理念的创新,导致学生出现学习主动性差、创新思维欠缺等情况。④重视技艺学习,缺乏创新思维培养。陶艺课程教学偏重于技能的训练,强调技法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原料属性、成型方法、装饰技法,比如手捏法、拉坯法、粘贴法、彩绘法和施釉法等,缺乏对学生想象能力和领悟能力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创造蕴含生命情感的陶艺作品,因此,其与工艺美术专业陶瓷作品在美感方面有很大的差距。⑤全校选修人数众多,陶艺实验室条件不足,实验课管理困难,纪律和卫生都很难保证,甚至有时会出现原料混用和下水道堵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陶艺公选课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改变过程。所以,希望通过该课程的教改研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适合理工科专业陶艺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2.1 不断探索教学模式的改进

理工科高校陶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原创。在此过程中,先要营造自由、开放、多元的陶艺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尝试融入各种流派、风格的陶艺家作品和思维观念,尤其是理工科学生比较熟悉、能够理解的科学、科技、数学思想的题材,帮助学生构建感性的创作思维。另外,陶艺的各种工艺、技法非常复杂,任何细节部分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表现效果。因此,仅仅以动手为目的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显然太过简单,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鉴于此,笔者选择理工科专业中陶艺设计与相关的材料类各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作比较,并以此作为试点专业,将陶艺试验安排进专业兴趣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中,将其作为对陶艺选修课的补充,建立了从原料、成形到彩绘、装饰、烧制等这一列工艺部门,并带领学生到安徽省陶瓷协会、寿州窑陶瓷研究所、安徽省陶瓷培训中心等地实地参观、实习。同时,相关教师还在教学中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法。除了教材之外,还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平台建立了安徽理工大学陶艺群,经常在其中分享图文资料、国内会展、创作视频等,从各层面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将惯常传输式的授课程序“理论教学—作品赏析—陶艺制作—实验总结”改为启发式的实践教学程序,即“课程要求—发现问题—理论学习—综合分析—方案设计—设计图讨论修改—创作实践—陶艺讨论—过程记录”。这一教学程序的改变让学生在整个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一直伴随发现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而进行,并提高了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的能力,做到在问题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过程中创新。

2.2 以地区文化为核心思想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更有底蕴。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淮南地区的寿州窑文化源自唐代,源远流长,在古城寿春(今淮南寿县)的周边,有上窑镇和下窑镇(今淮南市区),拥有古窑址十余处,学校陶艺课程围绕淮南本地文化,确立以寿州窑文化为中心的现代陶艺教育思想体系。学校利用一切手段和方式组织陶艺专业教师加强对寿州窑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陶艺是新兴课程,教师队伍中的年轻教师比较多,而且多来自理工科工程陶瓷、工业设计专业,一些年轻教师对地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刻,因此,对寿州窑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安徽省陶瓷协会会长、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崔怀伦老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传统陶艺设计、现代陶艺设计的学习,积极参与研究寿州窑技法与陶艺课程教学的整合,并研究周边地区的历史文物古迹,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中。比如,古寿州陶瓷窑陶瓷釉料的探索,就是将研究结果运用于教学,在教学中产生实际效果。因此,在我国陶艺教育的地域文化思想不够明确的背景下,加强陶艺教师对地域文化思想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2.3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真正的教育要做到“既要尊师重道,又要离经叛道”,开放灵活的思维模式对于陶艺创作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要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意识,“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高校陶艺课程教学工作者,必须要知识广博、思维灵活,善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创新,捕捉学生想法中的闪光点,并将其发扬光大。在教学手段上,要多运用“联想式”“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在实例中提取或具象或抽象的形态特点,并就这些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大胆的联想。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开阔眼界,提升艺术品味,激发创新灵感。另外,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历史、地理、文学等人文科学方面的修养,使其敏锐地了解社会环境需求,深刻理解我国传统文化,洞察世界陶艺发展方向。经过数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在安徽理工大学的陶艺教师中,已有安徽省陶瓷协会副秘书长一名,安徽陶瓷期刊副主编一名和常务编辑数名,安徽省陶艺培训中心副主任一名,安徽省陶瓷协会常务理事及会员若干名。在安徽省陶瓷协会历届陶瓷精品展和安徽省江淮杯工业设计大赛中,学生作品也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2.4 包含交叉学科的设计内容

目前,理工科高校陶艺课程不论是教材内容,还是实践课技法,都是照搬或者模仿艺术类专业的陶艺课程。但是,从课时到实践条件都无法与艺术类院校相比,大多数理工科学校陶艺课程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很难培养出具有艺术思维的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另外,课程内容单一,多是以独立的工艺、技法形式出现的,譬如造型艺术中的刻花、浮雕,装饰艺术中的青花、粉彩等,外观表现也大多在传统文化范畴,比如梅兰竹菊、山水人物。事实上,如果尝试将多学科交叉内容引入陶艺课程中,将各种工艺技法融合起来,或者将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引入陶瓷造型中,采用几何形状、数学符号、化学式、分子原子结构等理工科学生非常熟悉并且深刻理解的元素作为陶艺作品的核心思想来表现,就可以扬长避短,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表现力。例如,目前正在举行的“第三届江淮杯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安徽理工大学的学生创作的作品有以新彩代替传统青花工艺制作的中英文寿字盘,还有分别以军事武器、DNA结构、分子结构作为装饰基本元素构成的科技型陶艺作品。

2.5 建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开放性陶艺工作室

现代陶瓷工作室的管理、教学、建设、发展需要长远的规划和完善的体系。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除了在校内建立开放性的陶艺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来解决陶艺课程短、课程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外,与陶瓷相关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建设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开放性陶艺工作室也是非常好的一条路。目前,已经建设了3个开放性陶艺实验室,校内1个,与淮南市寿州窑研究所和安徽省职业培训中心相结合各建1个,规模都在每课时40人以上,由校内、校外陶艺教师共同授课,学生周一到周日都可以到开放实验室自主学習实践,以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实行管理责任制,以班级为单位负责陶艺实验室的正常运作和卫生维持,建立多专业学生组成的学生联合检查组,每天由检查组派出值日学生进行课后检查、记录,并计入平时成绩。我们的陶艺作品以本地文化为核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省内外陶艺展览,一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被地方企业所用,扩大了地方文化的影响力。陶艺教学与地方产业结合后,推动了地方陶艺市场经济、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期望通过探索理工科专业陶艺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更好地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3 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理工科院校陶艺课程教学在当前中国陶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创新思维出发改变思想,以地方文化为核心,建立完善的陶艺教学体系和长远规划机制。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地考察,通过课程模式的整合研究,结合安徽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改进陶艺课程教学模式,加强陶艺与科技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高素质的陶艺教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本地特色的开放性陶艺工作室,使陶艺教学与地方产业结合,改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完善理工科专业的陶艺教学。

参考文献

[1]许玲.综合性大学陶艺课程的教学思考[J].艺术科技,2013(11):417.

[2]邱玲.基于创新思维的陶艺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84-85.

[3]商亚敏.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2(5):148.

[4]黄胜.谈生活陶艺课教学与市场结合的改革[J].艺术教育,2006(11):56.

[5]黄振伟.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陶艺教学[J].美术大观,2009(8):176-177.

[6]张婧婧.从陶艺饰品的市场价值看陶艺专业教育的市场趋向[J].中国陶瓷工业,2007(5):49-52.

[7]李忠波.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71-72.

〔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理工科陶艺陶瓷
不理
趣图
陶瓷艺术作品
理工科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研究
师范类院校理工科科研发展问题探析
有关理工科线性代数教学改革必要性的探讨
陶瓷鉴赏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