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大学科研管理模式探析

2017-02-16钱丹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管理机制

钱丹

摘 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会直接影响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高校的竞争力。如何创新中外合作大学的科研管理模式和机制,发挥大学人才、学科等方面的优势和大学的科技潜力,是当前中外合作大学的科研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以国内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对中外合作大学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新颖性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致力于探索融合中外合作优势的有利于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管理模式,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外合作大学;科研管理;管理部门;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1.003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高校的三大任务——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中,发展科技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科学研究已成为高校的基本特征,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而科研水平的高低又与科学的管理密不可分,因此科研管理工作变得非常重要。高校科研管理就是通过对科研活动中的各环节以及人、财、物、信息和效果进行全面计划、组织、控制、总结,使科研目标达到最佳完成效果的一种组织活动。其管理活动的范围涉及科研人员的管理、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成果的管理、统计报表的管理和科研设备的管理等。

中外合作大学是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不是中外合作双方大学的简单“嫁接”,而是相互学习、各取所长的重新生成与再造。中外合作大学一旦批准,中外双方就必须形成新的办学共识,按照一所独立大学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举办正常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其他种种相关活动。该类大学的发展和管理模式无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其管理方式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更需要寻求一种有效的管理组织方式,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2004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共同举办的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校园、独立法人代表的中外合作大学。作为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自开办以来在办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教育和管理等各方面体现出了不同于中国一般大学的独特性。在宁波诺丁汉大学1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发现,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和英国的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教育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大学的各项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大学的科研管理工作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以国内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针对其科研管理部门职能、组织运行机制、管理对象和管理队伍等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对中外合作大学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新颖性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索融合中外合作优势的有利于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管理模式。

1 传统国内高校科研管理现状

传统意义上的科研管理主要是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高校科研管理的范围变得更广, 涉及到科研投入、科研过程、科研产出、科研成果应用转化以及科研评价和交流等多方面。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会直接影响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高校的竞争力。一直以来,各高校往往对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前半部分,即科研项目的立项非常重视,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项目立项和科研经费上,而对周期后半部分——科研项目的实施及完成情况不够重视。在管理架构上,国内高校的科研管理体系的重心在校级层面的职能部门,该部门承担了大量科研管理过程中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科研院或科技处,然后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再划分出不同职能的项目管理办公室,而二级学院只有科研秘书一人专职从事科研项目管理。由于大部分高校的科研体量较大,加上项目行政管理人员的比例较低,无法在科研项目上实现精细化管理,因此不利于高校科研目标的实现。

2 中外合作大学科研管理的特殊性

由于中外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的不同,中外合作大学不可避免地存在中外文化差异,涉及管理理念、工作方法、思维习惯、意识形态、语言等多方面。中外合作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特区”,其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无疑给学校的科研发展、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带来新的挑战。其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部门职能的特殊性

现行的高等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基本上还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性管理机构,其工作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对科研项目、经费、成果鉴定进行登记和报奖等,处于被动管理状态,而很少进行科技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传递,基本上也没有对科研人员申报的课题进行认真的审查、咨询和论证。众所周知,中外合作大学的教师队伍以外籍教师为主。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目前学校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80%以上为外籍人士。这一拥有丰富海外科研经验而无国内申报实践的国际化群体对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工作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上传下达。学校科研部门自2006年成立以来,通过对国内科技计划体系的了解、分析与解读,利用网络化管理,定期向科研人员提供科研项目申报的预测信息。学校科研部门编制了年度常规纵向项目申报时间表,提醒广大科研人员国内外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每年大致的申报时间;着重帮助他们了解国内的

———————————————————————————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5SCG125);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课题批准号:Y201431872)

科技计划体系,为缺乏国内科研实践的外籍教师和海归人员提供更精准的定位及政策分析。此外,学校科研部门提供从申报到立项再到结题所需材料的英文翻译,包括课题指南、申报表格、立项合同、结题报告、项目管理规定以及其他相关附件材料等,帮助和吸引更多的外籍研究人员参与到国内的科研创新活动中。这样不仅为他们个人的职业学术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持,也为国内科研技术的进步引进和挖掘了更多的智力资源。

2.2 管理组织机制的特殊性

以往的高校科研管理组织运行模式一直采用的是静态式管理,管理部门负责发布各类申报信息,科研人员准备材料上报,这类模式的管理方式忽视了它本身的协调作用。而中外合作大学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更需要一种动态的管理模式:与科研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并为科研人员与外界合作牵线搭桥,需要更加注重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学校为了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建立起了不同于传統的垂直管理的组织体制,减少组织的中间层次。高层的决策者着重科研组织的战略性和宏观性管理,而基层人员被赋予了更充分的决策权、信息处理权,自主进行横向协调、自由共享知识和信息等。使很多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事务性和流程性的活动省去了繁杂的汇报、审批等中间环节,运用柔性的管理模式,既实现了政策引导,又加强了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必要的政策、情报、预测等方面的信息支持和可供借鉴的建议。

2.3 管理对象和管理队伍的特殊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繁重的科研任务、高素质的管理对象,科研管理人员压力越来越大。以人为本,提高科研效率,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中心。科研人员与科研管理人员是高校科研活动的核心,科研人员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点。高校科研管理职能贯穿于科研活动的始终,从项目申请立项、合同签约实施开发、项目结题到推广转化应用,都离不开管理和协调。要建设研究型大学,需坚持以人为本,凸显人在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人格尊严,满足他们的科研需求,完善科研体制,强化过程管理,营造诚信宽松的科研氛围。由此可见,以人为本原则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做好服务工作,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好坏关系到科研活动能否科学、协调发展。高校科研管理的特殊职能决定了它必须是一个服务性的管理系统。

中外合作大学科研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必然需要建立一支有强烈服务意识、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效率的管理团队来服务这一群体,以切实、有效地解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的管理工作必须从传统的重“管”轻“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通过“管”“理”和服务去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产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3 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3.1 人才队伍的稳定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截至2016年初,宁波诺丁汉大学现有外籍教师271名,学校在岗的外籍教师人数占总人数约80%,其中学术教师占总外教人数的63.1%.在中外合作大学,如何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避免人才流失,更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希望通过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外籍人才,促进学校持续、稳健地发展,促进地方经济不断增长。从学校长期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学校与学术类教师所签订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是5年或5年以上,从源头上确保教师尤其是外籍教师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国内的科研环境与体制,并且保证获得资助的科技计划项目可以在合同期内顺利完成,保证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成员的稳定性。同时,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外籍教师,除了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薪及完善的福利保障外,还为他们的家人来华提供一系列帮助与安排,包括租房咨询、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尽快适应当地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全心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外籍教师队伍的优质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持续性,有利于学校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3.2 服务与协调是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

有了稳定的高端人才队伍,在科研管理上,学校建立了以服务为核心、以协调为手段的科研管理体制。学校设立了科研与知识转移办公室,该办公室具有两大职能。科研部门主要负责开拓和组织国内外各级各领域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并有专人负责与政府各级部门沟通协调,了解各类科研项目的最新政策与趋势,同时为科研人员尤其是外籍科研人员提供全面的协助,包括政策、指南、申请材料的翻译和解答,协助教师与课题资助单位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确保教师能按要求顺利完成各类项目的申报及结题流程,为在校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积极的协助。而知识转移部门负责为科研人员牵线搭桥,协助教师与企、事业机构的协调与沟通,促进与外机构的科研合作,负责成果的转化和知识的转移。

为了让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国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过程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的申报成效,科研部门每年定期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学校中外教师提供各种科技培训,组织内部经验分享交流会,培训和交流的内容涵盖政策的变化与解读、如何提高申请书的撰写水平、不同类型计划选题的方向与技巧以及作为外籍项目负责人申报时应该特别注意的事项等,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科研动态与各级科技计划政策,为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命中率提供多形式、有效的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因此,学校科研项目尤其是纵向项目的立项率也年年攀升,成绩喜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校的科研工作已取得显著进步,目前已成功获得立项的科技计划类别包括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波市重大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地平线2020项目等一系列国内外纵向项目。

这些全面周到的协调与服务,为学校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外籍教师消除了语言沟通与信息缺乏的障碍,为他们的工作提供领先的软硬件支持,帮助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了解国内的科研环境及科研趋势,拓展国际国内科研合作的渠道,加快其科研成果的产出,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3.3 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国外经验

目前,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校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因此,正积极借鉴其母校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科研管理经验,积极发挥二级学院的优势,配合校管理部门负责具体事务,将管理的重心向院系转移。

不同于传统国内高校二级学院只有科研秘书一人专职从事科研项目管理。长期以来,由于大部分高校的科研体量较大,加上项目行政管理人员的比例较低,无法在科研项目上实现精细化管理。此外,传统的科研秘书角色对“科研管理”的阐释和体现较少,更多的是做些被动应付的服务,缺乏与科研人员的协调、交流和激励,缺乏科研管理必要的主动性和自主的服务意识。而且大多高校院系科研秘书没有岗位编制,有些更是兼职担任,花在科研管理上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少了。而英国大学的科研管理部门的很大一部分科研管理的权力被下放到各个学院,科研管理的模式被转换和完善,充分发挥了校、院、系三级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相比国内,英国大学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在服务意识、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以及管理与创新能力上,比国内对应岗位的职能都更全面和完善,总体素质要求也更高。他们会针对不同的项目指南负责与相关科研人员从项目申请初期的研究构想和思路的启发,到项目团队的构建,再到申报具体细节的沟通和协调,甚至负责部分申报内容的撰写,这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团队合作,更有利于抓住每一次可能的申报机会,提高项目申报的质量。

因此,学校也正积极借鉴这一管理模式,学校科研与知识转移部门主要负责宏观管理、目标管理和统筹规划,根据学校总体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年度科研发展要求和目标,根据师资、学科方向、重点实验室情况、学校科研投入等因素制订相应的切块方法,将科研工作指标包括科研到校经费、国家省部市级项目立项数、发表论文数、申请专利等内容进行合理切块,分配到各个学院。校级科研部门负责整合研究力量,将科研优势集中到学校的重点学科和基地建设上来,全局调度,协调组织多学科的、跨院校的联合攻关等管理。而二级学院承担部分具体的项目管理工作,負责与项目负责人的协调和对项目的监控管理,学院比校级层面更容易掌握科研人员的动态,可以弥补因管理不到位项目无法按时完成等问题。通过调整学校与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职能,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源动力,更好地促进学科的整合与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促进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4 结束语

中外合作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既不是中方大学的移植,也不是外方大学的照搬,因此,在新时期如何提高中外合作大学办学水平,加强和改进大学的各项管理工作必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管理方式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要寻求一种有效的管理组织方式,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本文针对中外合作大学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基于宁波诺丁汉大学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致力于构筑一套有别于国内传统高校“精细化、去行政化、人性化”的科研服务体系,转变传统高校重“管”轻“理”的科研管理思想,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以人为本的观念,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史朝.中国高校科研管理亟待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7(4).

[2]管颖,超陈兰,徐时彬.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3]牛振喜.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提升维度和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

[4]李新荣.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赵敏祥.高校科研管理实践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6]华长慧,徐亚芬,沈伟其,等.一所国际化新型大学在成长——谈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办学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09(5).

[7]喻立森.中外合作大学的时代使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

[8]曹青林.基于TOC理论的高校科研管理流程优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管理机制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人员素质探究
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案例研究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