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管以窥,借蠡以测
——由《落葵》一文引发的思考

2017-02-16吉林安凤霞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7年5期
关键词:作文

吉林 安凤霞

求管以窥,借蠡以测
——由《落葵》一文引发的思考

吉林 安凤霞

【荐读】

落 葵

简祯

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开始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美好。

所以好花需配以好瓶,置于厅堂中最好的位置,又讲究地铺设娟秀的桌巾作为底衬,如此才放心赏花。这固然是人的本性,精心去实践一份美,但牵涉的细节有些非人能控制。小处瓶花如此,扩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往往可得者十分不及三,美无法圆满地被实现,人也在缺憾中惊心度日了。

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再要苦苦怨愤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去夏台风季节,菜价翻了好几次筋斗。我们决定自力救济,到那块六十多坪的荒地上找去年种的地瓜叶。空地挨着屋舍,平常多余的花籽、树苗随手乱种,长得最好的当然是五节芒、杂草。还好,地瓜命硬,勉勉强强夺了一方土地,叶子又瘦又小,摘不到几回,束手无策了。

后花园鱼池畔,搭着的一面网墙上,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我打量了半天,该下山买菜认输呢,还是再撑几天尊严?落葵是民间常见的草药之一,据说有利肠胃亦能降火,抬眼一看,它又像背医箱行吟江湖的大夫,顺着墙根网壁爬,一路悬壶济世。春日结紫珠果时,曾摘了一碗,捏破珠果,滤出紫液用来染素棉纸,倒也淡雅。早知落葵的叶可食,平日太平盛世没机会吃它,不知味道如何?想必比王宝钏苦守寒窑摘食的马齿苋要好吧。

果然香嫩滑口,也可能心理因素,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感。

菜荒解除前,那棵落葵早秃了。恢复菠菜、小白菜、水蕹的日子后,偶尔食箸之际,还想起落葵的救命之恩,它的香嫩是真的滑入记忆了。

没想到还有一次缘。某日上山,原想找一棵去年发现的薏苡,却意外在杂树间看到丰饶的落葵丛,赶紧跑回家叫人手,拿个大篓子去摘落葵。那条路是荒径,虽人迹来往,恐怕认得落葵的人不多,就算看到,也不晓得它是鲜美的野菜。

我们摘到日暮黄昏才歇手,欢愉地像诗经时代的女人背一大篓野菜回家,连续几天,餐餐有一盘快炒蒜爆的葵叶,它特有的嫩液也成为舌瘾了。

吃光最后一把落葵,相约再采。才几天不见,那条荒径已被全部清除,想必是附近那位勤劳的老妇,她常常开垦废地,撒菜籽、搭瓜棚,用红塑胶绳围出一畦畦菜圃。诗经时代人人可采的野菜一下子变成现代老妇的私人田园。她并不知道镰刀扫倒的,除了落葵还有很多可以用来烹茶祛暑的青草。至少,她不知道落葵有多好。

我仍记得那丛丰饶的落葵,野外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但在记忆里,第一次变成最好的一次。

简祯,台湾女作家,曾获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文字灵动,善于将她对佛理的禅悟融合到文字里。著有散文集《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胭脂盆地》《女儿红》等。

【品读感悟】

很多美文出现在试卷上之后,就像茶花被炒成茶,在各种工序里失去了它在枝头摇曳的风姿,涨了价钱,却换了味道。教学多年,自认已习惯做文字屠夫的我,早已失去对试卷上的文章的兴趣,可看到《落葵》一文,却不由得玩味起来。整个文章,一字一句,没有刻意的修饰;叙理言情,没有丝毫的强加。没有游记里的文化卖弄,没有鸡汤中的句句箴言;不似传记语言的端正冷寂,不似论说文的字字铿锵。然而却在这不起眼的小小落葵身上,让我们深悟这俗世理哲。“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开篇便是一种乐观的情绪,见荒废亦见美好,而美好胜于荒废。见证世情,体谅苛求。文章写道:“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开始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美好。”好的作者,是禅师。我竟然忘记了它是需要解构的习题。可通篇读来,作者写的不过就是一平凡小物。这不禁让我思考,学生作文成绩不良,多数是因为缺乏素材,内容空泛。如果,我们都能像简祯这样可以将平凡小物,写得如此淡然清雅而富于哲理,无疑是拥有了点石成金的法术,那么何愁作文没有素材!以下是我对落葵在写法上的一点认识,在此与大家分享。

作文写什么,这是每个人下笔之前首先需要考虑的事情。明确写作对象,确定写作所涉及的范围、内容,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和观点才会有所依托。

而简祯的《落葵》在确定写作对象和拓展文章内容方面,可以给予我们较为深刻的启发。

一、选材着眼于平凡小事

文章内容怎样做到充实鲜活具有吸引力呢?朝代更迭,杀伐征战,那是史学家要叙写的内容;谋事攻心,运筹于笔,那是兵家的要务。虽然我们醉心于曾经篇章里的那些跌宕起伏,惋惜于壮士扼腕,但这些鸿篇巨制,却不是学生时代的认知所能够驾驭的,同时考试习作的篇幅也没有可以铺排这样题材的空间。但这不等于说我们的作文就不会有深远的立意和启迪人心智的哲思。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在选材上动脑,求管以窥,借蠡以测。文字本身便是一个万能承载,笼天地于形内,错万物于笔端。往往那些细腻的情感,并不来自那些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嘤嘤而求,不过友声。但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又恰恰是那些普通时日、平凡草木、世俗情致。一棵树,一茎草,一枝花, 错杂莳之,浓淡疏密,即为生命之峥嵘。简祯的《落葵》便是这样的文章。小小落葵,丛生荒径,尽管样貌不够好,可在作者的描写下却也出现了各种情味。“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看似不悦目,不讨喜,却终是人们心中所爱。“我们摘到日暮黄昏才歇手,欢愉地像诗经时代的女人背一大篓野菜回家,连续几天,餐餐有一盘快炒蒜爆的葵叶,它特有的嫩液也成为舌瘾了。”落葵是菜蔬,是草药,和人们的生活有着一份不可割舍的亲切。作者着眼于小处、小事、小物,却写出了生活的真实情味。

二、行文注意情理与物象的相融

写事状物叙理传情,这是文章所要呈现的内容。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物象与情理交融的典范。如《落葵》的起句:“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落笔平常事物,平常境界,却最真实,将自然之理,落实在野落葵上,荒废与美好的彼此映衬。小小的美好,人心中独守的窃喜就这样和落葵结缘。但作者在刚一点题之后,竟荡开一笔,演绎到人情的更迭。“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开始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美好。”初始之心,求全求备。但现实总是一本好的教科书,而时间是最循循善诱的教师。于是简祯写道:“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再要苦苦怨愤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这些感悟慨叹,并不是每个人可以体察的,它需要经历岁月的增长、人情的落寞、得失的衡量,甚至是爱恨别离、生死劫难。而这些理浸经哲之辞再美好、再深刻,却与落葵有什么相干呢?可它偏偏就深蓄着人世情理。谁的心中都不缺少道理,但人生的道理都不是平白获得的,也不是毫无历练之人能够轻易懂得的。怎样能将这些道理寄寓在形象的事物上,通过简朴的讲述晓谕更多的人呢?尤其是学生作文,更要懂得寓情于理、寓理于事,从而避免文章的空洞泛泛的议论。以《落葵》为例,作者用了“遇见”一词,将落葵与这人世的理哲熔炼一体:“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有情众生,无情草木,各有情味,不过是源于人对众生的态度。随性随缘,不贪不恋,人生的态度落实在落葵上,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人是一切事物的最有效的链接体。正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人的思想,人的眼目,所传达的认知辨识可以使各种事物的相关性和不相关性发生逆转。这是思维的神奇所在,更是文字的魅力所在。文字是自然宇宙人心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们通过它可以谛听过去未来,看到凝结在时间之上的露珠。

所以即便是小小的落葵,也可以承载我们对岁月人事的一种感怀。思念,豁达,一切可以放诸人心之上流转的情怀便也可以在落葵这般平凡草木上,或杂沓纷然,或信步徜徉,从而达到情理和物象的相融。

作文原无难处,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件物,都是我们叙写的对象,都可以表达我们对自然的欣赏、对人生的期许、对自我的纾解。真情流露的文字实现的是对人心灵的救赎。语贵天然,何必苛求笔锐干将。

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镇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