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阐释学视角解读Witter Bynner《道德经》英译的译者主体性

2017-02-15叶堃

现代交际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道德经

叶堃

摘要:阐释学哲学架构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以《道德经》之“上善若水”篇为例,从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系统地解读了美国学者Witter Bynner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关键词:阐释学 译者主体性 道德经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81-01

一、前言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哲学著作,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文意深奥而包涵广博,至今仍然在哲学、政治、宗教、科学等方面具有深刻影响,被译为多国文字在全世界传播。

翻译是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内化和解释的过程。不同的译者因其文化意识、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原作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作出不同的翻译解释。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创立的阐释学哲学认为,任何理解都是一种偏见,任何解释都是基于现在和未来对过去的理解。美国哲学家、翻译家乔治·斯坦纳认为,语言的产生与理解的过程就是翻译。他主张有一定限度的自由的意译,既要紧跟作者寓意又不机械照搬原文,从而实现高度的译者主体性。

下面我们以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为框架,以《道德经》“上善若水”篇为例,探析美国学者Witter Bynner译本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

二、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斯坦纳认为翻译的阐释学即是对翻译文本的理解。根据阐释学的翻译理论,译者主体性可以体现在翻译活动的四个步骤中:信赖、侵入、吸引和补偿。

1.信赖

译者对翻译文本的依赖体现为他对原文价值的认同,并愿意承担译文的内容可能毫无意义的风险。身为作家和翻译家的Witter曾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深入学习中国文学和文化,并与中国学者江亢虎共事十一年翻译唐诗。Witter的文化背景以及他与中国的深厚渊源使他对中国的文化巨著《道德经》的价值是有信心的。可以说,在着手翻译之前,译者已经经历了信赖这一步骤。

2. 侵入

侵入是译者打破原文的外壳,深入原文的内部以提取其核心思想的过程,这是阐释学翻译活动的关键步骤,因为理解的过程就是翻译。

原文:上善若水

译文:Man at his best, like water

此处的译文极大地体现了译者突破原文的语言外壳,捕捉原文的核心思想。其他译本将“上善”译为“The highest good”或“The best of man”,这其实是将“上善”理解为一种高阶的品德,而Witter译为“Man at his best”,他将“上善”理解为人的高阶状态,主体是“人”本身而不是人的品德。

原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Man)Serves as he goes along

大部分的英译本此处的译文主体是“Water”(水)或者“The goodness”(善),而Witter译文的主体仍然是“Man”(人),时时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表面上看译文与原文的语言上相差甚远,而实质上这正是译者对《道德经》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准确把握。

3. 吸收

吸收这一步骤的任务是将原作以完整的形式体现成译文的语言,而不令读者感觉到翻译的痕迹,这需要译者本身具有强大的母语功底。

原文: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译文:(He loves)The pick of words that tell the truth

The even tenor of a well-run state

The fair profit of able dealing

The right timing of useful deeds

译文的这一组排比处理得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而流畅,既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深意,又体现出了目标语言的节奏和美感。

4. 补偿

斯坦纳鼓励译者以意译为主,并提倡意译的自由要有所限制,但原文和译文在两种语言之间完全公平的交换是非常难以实现的,补偿这一步骤就弥补了这一缺失,尽量达成原文和译文的平衡。

原文: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And for blocking no ones way

No one blames him

译文补充了“And”,这在原文当中并没有相应的连词,这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合和意合上的差异。汉语重意合,上下文之间并不一定需要连词来衔接,而英语则讲究严格的形式上的一致。译者在此处使用的增词法是翻译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补偿手段。

三、结语

《道德经》蕴意深厚,在对这部文化经典著作的阐释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才能做到既不损失原文的寓意精华,又能展现出译文的整体美感。从哲学角度上看,译者主体性在译文中的体现本身即是对《道德经》所蕴含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最佳阐释。

参考文献:

[1]加达默尔.哲学阐释学[M].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乔治·斯坦纳.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Witter Bynner. The Way of Life according to Laotzu[M].New York: The John Day Company,1944.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译者主体性道德经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特定历史语境下外籍译者群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译者主体性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试题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从译者主体性解读曾朴的翻译思想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