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三变”

2017-02-15何小玲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三变鲁迅笔者

何小玲

多番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考究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及原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先生的说法,笔者认为,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是指:小学生应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逐步形成独特的文学审美观、文化价值观、思想价值观等。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拟从下面三个关键点进行阐述。

一、变传统为翻转——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之根本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教师的大量烦琐讲授、机械灌输为主,虽然有质疑、小组合作探究、朗读品悟等环节,但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就像是一个瓶子,不断地装下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容否认,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确能掌握一些语文知识,但这样的课堂,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上一学年,笔者接手了六年级的一个班,开学的第一、第二周用传统教法上课,每每提问,举手回答之人来来去去总是那十几人。让他们主动质疑,他们几乎没有问题要提,若是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基本上是学优生讲了就等于讨论了,换言之,这样的课堂也就只有十几名学生参与其中,剩下的三十多名学生几乎从来不回答问题。面对如此现状,心急如焚的我,进行了不需要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的翻转课堂教学。每一节课的教学之前,我都认真地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好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准备在课堂上抽签展示讲课。这样一来,我发现学生都动起来了,许多平常上课不积极的学生,现在也积极地进行自学,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主动去查阅字典、词典,或是找同学合作探究,实在还有疑问的地方都会做好记号,留待上课时跟老师和同学讨论,一起解决。课堂上,被抽到展示讲课的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讲课,没有抽到的也能积极进行补充展示或是提出质疑,而对大家都有争议的地方,学生不仅能深入地讨论,更可贵的是非常认真地聆听教师的解说。翻转课堂实施了半学期后,学生便为展示讲课提前学,追着老师要导学案。不经意间,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了,竟然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信心等方面更是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即便没有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没有丰富的微课资源,我们的课堂照样是能翻转的。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翻转课堂,享受了课外“我认真自学”、课上“我精彩讲课”的成功体验,学生才在不知不觉中扎实高效地掌握了语文知识,习得了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爱上了语文。从“传统”到“翻转”,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二、变课本为课程——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之土壤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翻转课堂”,同样需要具有文化、思想特色鲜明的语文课程。若想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观、文化价值观、思想价值观,仅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如何将教材变得可供学生探究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教者做个有心、有探究精神的人,精心地去解读教材中的课文,查阅、搜集与单元主题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将其整合成一个个有文化、文学等主题意义的课程,让学生集中探究学习。笔者在教学“走近鲁迅”这一单元时,首先,根据本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的同时读小说《故乡》中《中年闰土》等文章,让学生感受并学习鲁迅的写作方法、特点。其次,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多篇别人写鲁迅的文章,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鲁迅敢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关心青少年、关心劳苦大众、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最后,笔者设计了一节展示分享汇报课,让学生在“我眼中的鲁迅”“我心中的鲁迅”“我笔中的鲁迅”三个环节中,尽情地将自己在这个单元中的所学、所思、所悟表达抒发,至此,学生心中已经呈现了一个立体的鲁迅形象。细细分析,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基本语文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是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得以提升,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

如果说“翻转课堂”是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那么“课程整合”就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土壤。课程整合的渠道很多,只要教师有心,语文课可以与“思品课”“当地的乡土教材”等等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这样,学生就能在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变单一为多元——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之营养

传统课堂中,考试分数便是教师对学生的定级评价,可谓是一考定评。这样的评价是单一的,是只注重考试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是不全面的,对学生没有鼓励作用,只会让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考试的机器。为了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模式彻底翻转、课程整合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改变当前“单一的分数终结性评价”为“多元的针对性过程评价”,具体操作如下:

1.针对评价

要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评价内容必须是多元的。如根据学生课前自学、合作学习,课堂上“讲课”展示的声音、表达、仪态、朗读、讲课准确度,课后的作业完成书写质量、准确度等多方面进行等级评价。不像以前一样,仅将试卷上一个考试分数作为对学生学习的笼统评价。

2.过程评价

另外,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呈现其过程的。每一节课、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学生在这各项目中的状态都应该得到恰当的评价,通过表格呈现,让学生以此为标尺促使自己不断超越、不断进步。

3.多人评价

评价也是学生的权利,不再只是教师的专权。评价应采用开放式,有组员对组员、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自己对自己等。这样的评价,全面客观,能更好地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4.等级评价

分数不再是评价的唯一标杆,为让评价更加有温度,评价可采用“等级+评语”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激励的温情时,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更好地弥补自己的不足。

5.“捆绑”评价

为让学生更加懂得合作探究的重要性,懂得集体的力量,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笔者运用了“捆绑”评价的方法。评价不再是孤立地评价一个学生,而是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因我荣而荣,因我损而损”的集体荣誉意识,让他们为了自己、为了小组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努力地提升自我。

如此的“多元评价”多了温情少了冰冷,多了针对性少了笼统性,在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路上给予学生不断的动力源泉,让学生在不断追求进步、提升自我的进程中永远充满着精神鼓励的滋养。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学生具备“终身发展学习力”的需求。“翻转课堂”“课程整合”“多元评价”则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土壤和营养,它们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三变鲁迅笔者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老师,别走……
鲁迅,好可爱一爹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鲁迅《自嘲》句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