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信息传播怎样让受众相信

2017-02-14赵安平健康时报副总编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环境与生活 2017年1期
关键词:客座安平国民

◎赵安平(《健康时报》副总编、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健康信息传播怎样让受众相信

◎赵安平(《健康时报》副总编、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本栏目责编/郑挺颖

zhengtingying@vip.163.com

我们新闻界有一句话叫,“好新闻就是好故事,好故事就是好新闻”。我先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健康传播 时间节点很重要

2008年5月12日上午,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精心组织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国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报告。这是我国第一次发布这种报告。报告的结论是我国当时的国民健康素养水平很低,只有6.48%。上午报告发布了,中午时就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国民健康素养的这条大新闻完全被淹没掉。

新闻有没有传播力,效果怎么样,时间节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时间节点没赶好,就容易被淹没掉。准备得再充分,效果也不会那么理想。

在北京雾霾红色预警的时候,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这次会议,从时间节点来说非常正确。实际上,在健康传播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它容易引发高度关注,而高关注度的时候就是进行健康传播的最佳时机。长期以来,健康领域有一个现象,就是专家不敢说话。我的观察结论是,在专家和媒体之间存在一个“双缺”,专家缺媒介素养,媒体缺健康素养。

传播健康知识要“说人话”

在健康传播的过程当中,专业性与普及性的关系如何解决?支修益教授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说人话,说人能听懂的话”。我们总结成“三个一”,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除了时间节点,还有就是事件性和连续性。在卫生领域,各种“日”最多,健康教育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精神卫生日等等,来了请相关专家讲,讲完这个疾病一年就一次,没有连续做,没有做持续的传播,最后就变成敷衍或者应付。

先知后信与先信后知

最后是“知信行,信知行”的问题。过去,民众是知道了就会相信,现在是相信了才会知道,我们做可信的传播(不可信的传播没意义,必须是可信的传播),可信传播的核心不是传播内容本身,而是传播内容让被传播者认为是可信的。我们认为,真实可信的健康信息必须有两个“翅膀”,一是权威专家的论证,二是权威平台的传播。权威的平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健康知识的索求上,老百姓更看重权威机构,因为健康知识是直接作用于身体,很多人不会随意相信别人。我建议从今天开始,我们谈到雾霾时不要再去调侃,不要再去当雾霾的段子手,应该真正坐在一起,协同起来探讨怎么治理雾霾。公众对健康知识的接受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求用大于求真,一般要告诉他们效果,至于原理以后再说。第二,求立竿见影。第三,还要看得见,摸得着,在这方面一定是专家、媒体、好的产品、好的机构结合起来,携手创新,这样才能把这事做好。

猜你喜欢

客座安平国民
客座编辑团队介绍
一直难忘
《难熔金属》专辑客座主编寄语
高地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厦航机队 Fleet
厦航机队
生的希望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