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7-02-13周雪梅

山东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小学语文

周雪梅

摘要:学生自学能量的提高,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学生自学能量的提高,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兴趣往往能诱导孩子探索知识的奥秘。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仔细心理,是学生想自学,把自学当作一种享受,使自学在兴趣中形成,小学生缺乏自学的习惯,但有强烈的好奇心。依据这一心理特点,指导学生自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他们带着一股动力进入自学的准备状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小音乐家杨科》讲的都是在人剥削的国家里穷苦孩子的悲惨遭遇,两课有紧密的联系。在指导学生自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小音乐家杨科》中的杨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里,他的命运是怎样的,然后提出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小女孩是怎样的孩子?她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这样,既复习了旧课文,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二、明确学生的自学目标

自学目标是学生自学活动的方向,是学生自我评定自学效果的标尺。因此,要让学生自学,必须使学生明确自学目标。确立目标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精心设计自学目标,以便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实际自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做到题量适中。二要紧扣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和课文的特点。三要有利于已有学法的运用。如自学《你们想错了》一课,我给学生明确了一下自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读懂词和句,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方志敏一心为革命、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

三、为学生铺设自学之路

学生自学要有一条明确的路可走。无路,学生的自学变无从下手,也就无法达到自学目标。所以在学生明确自学目标后,教师要为学生的自学设计路线,让学生循序渐进,向自学目标的达成迈进。如自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段,可设计这样的路让学生走:1.这一段共有六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把这一段分成三层,每层的意思是什么?3.这一段的段意是什么?4.“惊异”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我“惊异”?为什么惊异? 总之,教师要精心为学生的自学铺路,但也应注意,所铺设的自学之路不是一些繁杂问题的随意组合,而是教师依据自学目标而设计的一份引导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训练、教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自学纲领。

四、要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

这是学生遵循自学之路独立去感知、理解、分析教材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如我在《称象》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曹植用船装石头的方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这一问题,我让学生独立自学,并让他们自制了水槽、小木船、木制小象、小石子、称等实物,根据书中叙述,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感知曹植借用水的浮力称出大象的体重的方法,使抽象转化为形象,不仅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这一问题,还创造了学生独立自学的机会,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理解力的发展。

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在自学中绝不会没有困难,发现困难,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化。教师在依据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时,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题,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能力。一般地,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以发挥其主题的探索精神。

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自学,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从而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如让学生自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体会“飞夺”一次,我设计一这样一个问题:课文运用了“飞夺”一词,形象的描述了战士临危不惧,勇敢顽强的精神,谁能说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词语的呢?其中一名学生回答:我通过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下文知道:(1)泸定桥只是铁索桥,有板桥时,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心惊胆战……(2)从敌人疯狂的喊声中,我体会出敌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们的战士能过泸定桥……从这一词语,我更深刻地体会出我们的战士多么的勇敢、多么的伟大。这位学生运用了以前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自悟自得,较准确地理解了“飞夺”一词,并深刻的体会出了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自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七、要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巩固自学效果,教师要依据自学提纲,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以口头交流为好:一是给学生人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培养学生善于发表意见的好习惯;二是学生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三是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到学生的自学效果,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地做出调整。对学生的检查不能只满足于答案的正确与否,而要着眼于追溯学生自学的全过程。检查的结果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如让学生交流课文的分段情况,教师不能满足学生分正确,重要的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从而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学生交流后,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起到强化和激励作用,学生部分答对了,就先肯定一部分,让其他学生补充;学生全答错了,教师也不要简单的说“错了”、“不对,坐下”,而要积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作者单位:甘肃省漳县武阳西街小学,甘肃 定西 748300)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小学语文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