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2017-02-13姚秀蓉

师道·教研 2016年10期
关键词:言传身教体罚家教

姚秀蓉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幸福的家庭,从成功的家教开始”。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必须结合自身家庭实际,铸造出一把打开家教之门的“金钥匙”,使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从而使家庭充满欢乐和希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有着学校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作为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家长的正确教育。

一、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家庭教育,归根结底是环境的教育,即营造优良的环境条件对孩子进行熏陶,使孩子耳濡目染。在现实生活中,身为孩子榜样的父母,如果不注意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不能以身作则地给孩子树立榜样,那么就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许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表明:父母行为不正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新浪网上曾经登载了一篇名为《小霸王是怎样惯成的》的文章。“小霸王”经过了深刻的反省说:“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天生就很任性,反正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就是这样依着我的。他们认为男孩子任性是应该的,正常的……”他的反思是深刻的,他之所以发展到持刀伤人,很明显,孩子是“果”,家长是“因”,他的悲剧主要责任在他的父母身上,在于他的父母灌输给孩子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准则。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那如何做一面明亮的镜子和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呢?

首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作用是最大的教育因素。父母的身教胜于言教。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老师家访时,了解到自己班里有一位小同学天天给邻居阿姨送稀饭。因为阿姨生病了,家里没人照顾。孩子为什么能助人为乐呢?他说:“我是向妈妈学来的。”原来,这位邻居发病时,就是孩子的妈妈将她送进医院,后来又经常去看望,端汤送水。孩子受到影响,也跟着热情地关心、照顾有困难的邻居阿姨。这是一件极平常的小事,然而它告诉我们: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影响。父母的品质、性格、志趣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家长应具备言正身端的好品德。美国教育家赫尔尼·卡林指出家长给孩子做榜样,最重要的就是修身养性,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品质——诚实正直,善良宽厚,表里如一,谦逊温和,乐观豁达,勤奋上进,严于律己。这句话对当代家教中家长的启示相当重要。在父母同子女的关系中,父母会给子女提供大量的行为图谱,父母只有言正身端,才有可能提供各种有良好效益的行为图谱,并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这种影响虽然日效甚微,但日久天长却有“滴水穿石”的效果。孩子身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根源在父母身上。

二、家长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

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把孩子当成朋友,放下家长的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你和孩子的紧张关系就会得到改善。 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是自己生养的,想怎样处置就怎样处置,对孩子施以嘲笑、挖苦、辱骂、体罚等粗暴做法被视为合情合理。体罚孩子,往往产生不良后果。首先,体罚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的最大的动力和最强的约束力,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护了教育孩子的一切措施的支点,有的孩子如成绩不好或做错了事,本来就已觉得抬不起头,若再加以体罚,无疑会雪上加霜,势必使本来已经自卑的心变得更为悲观,无形中失去上进的信心和勇气。其次,体罚容易诱发孩子说谎和不诚实的坏品行。在体罚前,孩子的错误言行是外露的,而被体罚之后,孩子有时并不明白其错误所在,于是,他就采用隐瞒和说谎的方式来对抗。再次,被体罚的孩子,往往进行“压力传递”,在家被父母打,到学校就打同学,有个学校曾做过调查:喜欢打架斗殴的学生中,80%是经常挨父母打的。体罚孩子更严重的后果是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对家长由爱转为恨,感到家庭没有温暖,容易被坏人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父母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儿童观,尊重孩子的人格,切忌对孩子进行心灵施暴和肉体体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允许孩子提意见,切忌在家庭生活上搞父母“一言堂”。

“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朱子家训》)。我们的教育唯有方法正确,方能“四两拨千斤”。家长言传身教做好榜样,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讲究方法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言传身教体罚家教
言传身教
『铁齿铜牙』敌不过『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