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老规矩(二十三)

2017-02-10刘一达锥光

北京纪事 2017年2期
关键词:串门儿听音做客

刘一达+?锥光

做客不能坐人家的床

日常居住的家庭,会客是在客厅,写作是在书房,睡觉有卧室,做饭在厨房。每个居室有每个居室的功能。毫无疑问,床是人睡觉用的,一般都放在卧室。

但老北京,也有住房窄瘪的人家,一间房多功能,既是客厅,也是书房,又是卧室,那会儿用煤炉烧饭取暖,所以这间房还是厨房。

笔者绝非笑谈,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京城这种一户人家一房多功能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北京有个老规矩,到谁家串门儿,不能坐人家的床。

为什么立这规矩?

因为老北京人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气场,这个气场有阴有阳,有强有弱,有正有邪。床是主人和孩子睡觉的地方,而人在睡觉的时候,气场最弱,所以也最容易受到其他气场的侵扰,所以,北京人最忌讳外人坐自己家的床。

另外,床,在居家风水学里,属阴阳交媾之处。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农耕社会,早年间,人们追求的生活理想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您瞧,“炕头”成了人们追求的理想。当然,这里说的“炕头”是有寓意的。老北京(民国以前)大多数家庭是睡炕的,所以,早年间,北京话里上床不说上床,说上炕。

炕(床)是什么地方?男人和女人睡觉的地方,再说得俗点儿,是孕育新生命的地方。所以,北京话里,上炕(床)还有让人难以启齿的含义。因此,外人是不能往人家的床上坐的。

此外,从卫生角度说,睡觉的床是一个家庭比较“圣洁”(安睡)的地方。您从外面来,身上难免带些灰尘、浊气和人的肉眼看不见的细菌。赶上邋遢的人,好长时间没洗澡,带着这些五味杂陈,沾人家睡觉的床,是不是给人家添腻歪?

所以,北京人从小就教育孩子,不管到谁家串门儿,人家的地方再小,也不能坐人家的床。比如屋子实在太小,不坐床,只能站着,怎么办?那也只能站着,或者找个小板凳坐。

假如碰到这种情况,主人在家里,一时找不着能坐的地方,非要您坐在他的床上。能不能坐呢?也不能坐!因为人家那是客气,并非本意。

听话听音儿

俗话说,锣鼓听声儿,听话听音儿。听什么音儿?话外音。

这句话,您跟老北京人说,再适用不过了。因为老北京人说话比较含蓄,用老北京人自己的话说:喜欢“含着舌头”说话。吃肉不吐骨头,骂人不带脏字——这就是所谓的话外音。所以北京人有个老规矩:听话得听音儿。

为什么要立这么个规矩?就是因为北京人说话喜欢用话外音。北京有句土话叫:话里话外。话里,一听就明白;话外,您可就得琢磨了。

当然,有些时候,弦外之音,心照不宣。容不得您细品,人家话已然说出口了,您不懂,边上有懂的人,于是把您给晒在那儿,您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儿呢。

所以,老北京人从小就教育孩子,出门办事,要听话听音儿,明白事理。尤其是到人家做客的时候。

因为您是客人,主人对您说的话不满意,或者主人已经对您不耐烦,想轰您走,当然不会直说,这时就会“含着舌头”旁敲侧击了。

有时明明是要赶您走,他却不直说,而找别的话:“哎呀,您瞧聊着聊着,都这个钟点了。您出来大半天了,到这会儿,也累了吧?”这句话的话外音是:我们都聊半天了,你赶紧走吧。

假如您没听懂他的话,或者听懂了,揣着明白装糊涂:“没事儿,我不累。”还要坐那儿接着跟他聊。

他会进一步往下说了:“我这一天到晚地瞎忙。您瞧,眼瞅快到点儿了(其实离中午还早着呢)。一会儿,我还要到马路对面的小学,去接孙子。您说我累不累呀?”这句话的话外音是:你装什么糊涂呀?告诉你,我马上就出门,你还在这儿赖个什么劲儿?

话说到这儿,您或是真没听出他的话外音,或者是装傻充愣,仍然无动于衷。

他会不断地拉出这个那个来找说辞,总之,就想让您马上走人:“一会儿,我们二小子该回家吃饭了,他下班早。这小子犯懒,净等着吃现成的。我接了孙子,还要给他做饭。怎么着,都这点儿了,您别走了。一会儿,我买两斤切面,回头咱们吃炸酱面。我再给您炒几个菜,您喝二两。”

话说到这份儿上,脑瓜再笨的人也能听出来,人家是在往外轰人呢。

听音儿,除了听对方说话的语气、声调外,还要看他脸上的表情。当然,最好是人家话一出口,您就能会意。

串门儿不能屁股沉

“屁股沉”,算是一个噱(开玩笑)词儿,特指人在某个地方,长时间坐着不动。

当然,说到长时间坐着不动,得说那些练功打坐修行的人。但“屁股沉”说的不是他们,而是指到谁家做客,长时间不走,让主人感到不耐烦的人。

这么说来,“屁股沉”并不是个招人喜欢的词儿。

北京人喜欢聊天,把聊天叫“侃大山”。“侃”,是调侃之意。但为什么叫“侃大山”,不说“侃大海”呢?

老北京形容北京人聊天的事,有句顺口溜:“先说地,后说天;说完了北山,说南山;说完了石鼓(门墩),说旗杆;说完了影壁,说地砖。”这个顺口溜大概有100多句,从大门口,一直聊到热炕(床)头。说明北京人多么能聊。因为北京城三面环山,所以开头是从山聊起来的,由此,人们把聊天叫“侃大山”。

聊天,也分聊什么。说正事,叫聊天;扯闲篇,也叫聊天。但“侃大山”这个词儿,专指扯闲篇。

通常到人家串门儿(做客)屁股沉的人,都喜欢“侃大山”。如果碰到一个也爱侃的人,俩人对着“侃”,能“侃”到一块儿,屁股多沉都没事儿。但是遇到一位珍惜时间、平时讨厌“侃大山”,而且人家还有其他事等着要办,您还没完没了地跟人家“侃大山”,那就欠礼了。

在老北京,专门有“侃大山”的地方,比如茶馆、饭馆、澡堂子等等,您如果有侃大山的“瘾”,可以奔这些地方。一般到人家做客,忌讳没完没了地“侃大山”。为此,北京人有个老规矩,到谁家串门儿不能“屁股沉”。

因为那当儿,谁家都有老人和小孩,大人也有自己要干的事,谁也不会那么慷慨,奉献自己的耐心,陪您“侃大山”。

当然,这也要分人。有的人待着没事儿,您来了,跟他“侃大山”,等于陪他解闷儿,他求之不得。

最主要的是,您串门儿或者到人家走访的时候,要看主人是否热情,看您谈的话跟人家投机不投机,看主人是不是手里在干着活儿。总之,您要在主人的举止言谈中看人家对您的态度。这个并不难,一般人都能感觉出来。

如果您跟主人聊得投机,就多聊会儿。反之,人家对您的闲篇并不感冒,那您就打住了,赶紧抬腿走人,别让人家心里数落您“屁股沉”。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串门儿听音做客
“做客之道”
串门儿
串门儿
串门儿
由“听音为字”看“戏”“䏘”“丫麻”
做客
来我家做客吧
修订版PEP 六年级英语毕业检测题
听音训练对汉语单音节听感清晰度的影响
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