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消费

2017-02-10宋冰华

北京纪事 2017年2期
关键词:丁玲志愿者居民

宋冰华

黄玮:让志愿者成为宣传绿色消费的主力

黄玮,1976年出生于北京,昌平区保利罗兰香谷社区的书记、主任,同时也是社区活动的志愿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她多次组织社区环保类公益活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她带领社区食品药品监督员与小区保安一起劝阻社区内烧烤小吃制作摊贩,不得在本小区内售卖烧烤食品;她与物业配合协作,将所有居民区的垃圾桶进行分类,引导居民做到垃圾分类处置,确保小区健康发展。她邀请资深健康讲师到社区授课,指导居民如何健康饮水,怎样节约和合理使用水资源,并将社区饮用水水表改小口径,身体力行地倡导节约用水、绿色用水。

黄玮所在的社区绿化面积达到30%以上,小区里绿色植被种类丰富,环境优美。该小区是一个开放型社区,公交车在社区里运行,附近有铁路线,紧邻沙河滨河公园。小区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社区建立初期,很多居民环保意识不高,社区里随处可见不文明遛狗的行为,更有居民随意采摘社区内种植的果树的果实。为了号召大家维护社区环境,黄玮与社区的同事们建立活动室,免费提供各种文体设施。很多居民欣然前往,在接触中,慢慢被发展成为社区的志愿者。在这些志愿者的影响和带领下,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

黄玮说:“这些志愿者中,很多叔叔阿姨都已经60多岁,他们热情开朗。他们戴上志愿者的小帽子,穿上志愿者的背心,逐一入户宣传,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倡导文明、环保、绿色理念。用很短的时间,让我们社区2000多个居民签署了《社区文明公约》。” 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居民之间的陌生感减少了,各类公益活动也更好开展。

绿色消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一个家庭都会有很多废弃物品,如果随便乱扔造成浪费不说,更会破坏环境。为此,黄玮与社区同事一起,组织废弃物品置换活动——收集居民家中的废弃物品置换给居民绿植,让居民养成不浪费和清洁环保的好习惯,也为居民居室增添一抹绿色。她经常组织居民沿沙河滨河公园进行徒步长走活动,同时捡拾白色垃圾和废弃物,既达到了健身锻炼的目的,又培养了居民参与环保、维护绿色环境的良好素养。

黄玮与周边的职业学校联系,邀请面点制作教师教授社区居民在家制作面点,减少在外就餐次数。既让居民学到了制作技巧,又让居民加深了在家就餐、少油少盐的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倡导适量烹饪用油的绿色消费理念。在学生的寒暑假期间组织各种亲子活动——阳台种植、葡萄养植与葡萄酒的酿造过程、陶艺制作,如何制作月饼等,让孩子们参与到绿色环保、绿色消费的队伍中来,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好和动手能力。

为倡导“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的理念,黄玮组织志愿者在社区里宣传绿色出行,让大家尽量选择公交出行,少开车多运动。在黄玮的带领下,志愿者的队伍在壮大的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力量投身到社区的建设中。在志愿者中黄玮特意吸纳了很多物业的职工,保安人员、工程人员、客服等都成了志愿者,他们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进行关怀服务。组织居民进行消防演习,对火灾知识进行讲解。在“两会”期间,志愿者与保安人员一起执勤。在执勤过程中也不忘记捡拾垃圾,宣传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理念。

黄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优势,不仅身体力行绿色消费理念,更将工作与绿色环保公益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宣传环保,宣传绿色消费,并采取发展志愿者的方式方法,有效地将“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的活动主旨深入到社区居民的心中,并带头实践。社会正是需要更多像黄玮这样的基层领导干部,切实地将绿色环保、绿色消费的理念发扬光大。

(昌平区文明办)

丁玲:巧手打造绿色之家

丁玲,1978年出生,北京人。生活中,丁玲善于动手动脑,实现“低碳”“绿色”。家里的废弃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她经常稍加裁剪就将它们废物利用,制作成储物盒,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她还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她将家里的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随手拔下电器插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绿色”作贡献。

丁玲的家在11层楼,她却从来不坐电梯。她每天上楼梯的时候都是先上到5层楼,歇息一会儿再继续上6层楼,她说:“不坐电梯可以省下电,同时换回的是自己的健康。”丁玲的家里有车,但是她却号召全家人出行时采用步行的方式。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节能减排作贡献。少开车,多步行,不仅可以为改善环境作贡献,还能强身健体。

出门买东西,她从来不要塑料袋,她说:“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倍。”对于废旧电池,她积攒下来送到回收箱。她说:“以前乱扔电池是因为不了解电池的危害,是无知;如果现在还要乱扔,那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她总是在生活小事上“计较”,计较这些破坏环境的消费行为。她说,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作贡献,从身边小事做起。

她总是随身携带着筷子和勺子,始终坚持不用一次性餐具。据调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消耗掉的一次性筷子的数量上亿,这相当于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树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一双筷子做起,虽然行动微小,但却有着重大的意义。她不仅这样做,也会用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她和邻居、朋友聊天,也会在交谈中说起这些理念。有人能够接受,有人不能接受。她就会从卫生的角度宣传一次性餐具的危害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队伍中来。

平时孩子从超市买回来酸奶、肥皂这些商品,外包装盒子她都会留下来。她用彩色卡纸将它们做成各种小盒子用来放东西。在这样做的同时,她也会叫上儿子一起来做,她说:“男孩子一般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都差一些,我这样做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能力,更用这种方式告诉了孩子不要浪费,要变废为宝。”最让丁玲欣赏的手工制品并不是她自己做的,而是她的爱人做的一个凳子。装修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凳子一直被踩来踩去的,弄得非常脏。装修好了以后,丁玲想把凳子扔了,但她的爱人制止了她,用家里装修时剩下的墙纸外包装,拿大头针别起来,装饰一番,特别好看。在父母的影响下,儿子在学校组织的环保小制作中也展露才华,获得了学校的奖励。

猜你喜欢

丁玲志愿者居民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我是小小志愿者
她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一生经历四个男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