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拿什么撑起你的研值

2017-02-09

留学生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读研留学生研究生

近年来,随着国内研究生扩招量的不断增大,各高校里的“考研”热也随之升温,方兴未艾。但要知道的是,研究生培养“一锅烩”在我国高校已是不争的事实,扩招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教学设施匮乏,学生多了,老师相对少了,研究生只好上大课,大课堂剥夺了研究生说话的时间和权利,很难进一步随堂发问、质疑甚至批评,显然这与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已经背道而驰。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外。优越的教学环境、较短的学制年限、宽广的专业选择、较高的录取比例、优厚的奖学金制度以及各国利好政策的推出等等,都成为国内学生选择就读的重要原因。

留学生:虽然国内研究生一直处于扩招态势,但报考人数也在不断攀升,竞争仍非常激烈;国外读研一般都是申请制,当然竞争也同样激烈,除了语言能力外,他们还比较注重申请者本科阶段的GPA成绩。那么,国内考研和出国读研究竟应该怎么选?选择出国读研的都是哪类人?

张淑娟:要在国内考研和出国读研中作出理性的选择,我们就必须要对两者的优劣势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比较。

先说国内考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学费与生活费相对较低,而劣势部分则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国内考研竞争日趋激烈;第二,文凭的含金量和学历受企业的认可程度越来越受质疑;第三,欠缺实际操作的训练和职场实践机会。

再说国外读研,其劣势主要体现在学费与生活费成本较高,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能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让思维更加广阔,而且国外的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了很高的水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二,国外硕士学位采用申请制,而非残酷的一考定前途,而且申请国外研究生,可选院校以及专业也多,各国每个院校对学生要求不同,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的留学方案,因此申请难度相对较小;第三,国内的研究生学制通常是2-3年,以3年居多,而国外的研究生学制一般是1-2年,两者相比,赴国外读研可以比国内的同龄人早1-2年硕士毕业,开始职业生涯。

综上所述,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学习目标以及职业规划,结合国内外读研的优劣势,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目前,中国主要选择出国读研的人有三类:第一类,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术追求,希望到国外接受更好的教育;第二类,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由于国内研究生尤其是热门课程的竞争非常激烈,导致录取率低,而国外有些优秀学校采用宽进严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深造的门槛,符合他们的需求;第三类,是明确想读研,出于双保险考虑的学生,做国内和国外读研的两手准备。

留学生:目前,比较热门的留学目的国有哪些?它们在学制、费用、申请条件及方式上有何不同?

陈军:研究生最热门的留学目的国依然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第二梯队是新加坡、法国和中国香港。第三梯队就是韩国、日本、德国等。

学制上来说,一般是1年或者2年,但是也有个别项目,例如范德堡大学金融项目是9个月,以及澳洲有一些项目是1.5年的。在四大最热门留学国家里,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生项目多以1年或2年为主,英国基本上都是1年制,澳洲有1年、1.5年以及2年之分。

费用上来说,因为学制不同(1年或2年)、专业不同(例如法学研究生学费普遍偏高),以及学校地理位置不同(大城市生活费用更加高)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具体费用很难一概而论。但是均摊来说,最贵的是美国,1年大概需要40万人民币,要是你读的是一个2年的项目,大概下来需要80万。而最便宜的当属香港研究生,1年总的费用是30多万。

申请条件上来说,除了普遍需要的文书(简历、推荐信、个人陈述或者小论文)、本科成绩单、语言成绩(IELTS或者TOEFL)之外,一般还分为需要考G(GMAT或者GRE)派以及不需要考G派。一般美国、加拿大、香港都需要考G,而英国跟澳洲更多的是不需要考G。当然也有例外,如很多美国的法学专业就不需要考G,而英国伦敦政经大学的金融项目却需要提供GMAT成绩。

申请方式上来说,以前还分为网申以及纸申,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现在绝大部分学校都采用网申方式。最简便的一些项目,从申请到录取都只需要通过网络操作即可完成。然而也有很多的项目,申请阶段是需要寄送学校官方成绩单以及存款证明的。甚至还有个别的学校,如今年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会计项目,递交网申之后,连推荐信都要密封寄送过去,实属罕见。

总的来说,因为国家不同,学校总量繁多,所以学制、费用、申请条件及方式这些都很难一概而论。这也是为什么申请工作是一门非常细致的活,以及对从业者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原因所在。

留学生:对申请读研的学生,国外院校一般会对平均成绩、相关语言考试成绩等有所要求。如果学生现在已经在读大四或者已经毕业,没办法再改变平均成绩,那是否就意味着他要与申请失之交臂了呢?

陈军:语言成绩的话,还是很多项目会有最低分要求的。比较常见的有要求雅思最低7分,托福最低100分。这也很容易理解,语言是学习的基础,学校会认为一个学生的语言成绩必须达到某个成绩才能够胜任课堂的学习。但是对于GPA和G考这些,绝大多数学校是没有最低分数要求的。

对于那些成绩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一方面得客观承认这会对申请有所影响,另外一方面,要知道国外大学的录取从来都不是一刀切的,硬件条件只是占了他们整个录取标准的一部分,当然具体占多少,不同学校会有不同的标准。举个例子,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金融项目给我们的答复就是:test scores account for about 40% of the whole admission review while the other 60% rest on 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nt's sof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nalytical skill, communication skill, motivation to pursue his/her goal. 从这个回答可以看出,硬件条件只是占了40%,其他60%是考察你硬件之外的软性技能。所以申请者一定要通过文书体现出你申请学校所看重的能力。

留学生:相比国内学生而言,海外本科生申研是否更轻松一些?你对这类学生有哪些指导和建议?

张淑娟:中国采取严格的研究生考试入学制度,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同时,对外语、政治、专业课及公共课等各单科成绩及总分都规定了最低标准,根据考试成绩和复试名额确定复试名单。录取时既要看业务水平,又要看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等状况;既要以考试(含复试)成绩为主,也要参考平时成绩和表现。

国外的硕士学位则普遍采用申请制,而非残酷的一考定前途,而且申请外国研究生,院校专业多,选择空间也较大,各国院校对学生要求有所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的留学方案,因此申请难度相对较小。

对于希望赴国外读研的中国学生,我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多种渠道的咨询,了解赴国外读研的相关信息,并为录取申请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二,制定好留学计划,建议至少提前一年;第三,努力提高语言水平,语言是海外学习的一个基础,学生应不断提高语言水平。

陈军:是的,客观来说,海外本科生申研的优势会比较明显一些。

首先可以免语言考试。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它,现在很多学校对于申请研究生的学生有一个100分托福或者7分雅思的最低门槛。英国跟澳洲还好,你达不到最低语言要求可以选择读语言,但是对于美国跟加拿大,你达不到最低语言要求,连申请资格都没有。而海外本科生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他们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刷G。

其次就是录取委员会的认可程度的问题了。事实上,在很多录取委员会的眼中,大陆本科生普遍成绩比较高,但是语言沟通能力弱,很难融入他们自由式讨论的课堂。而海外本科生无论从英语能力、沟通能力,或者适应课堂的层面,都做得比大陆学生好很多。

然而很遗憾的是,大部分的海外本科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他们的优势,如在校活动、实习这些远远不如国内的学生优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外活动以及实习资源比较少,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本科阶段没有太看重的原因所造成的。所以对于海外本科生,我建议他们在学习期间能多留意一些校内活动或者实习机会。要是在国外实在找不到好的实习,就利用寒假暑假的时间回国内实习。千万不要让它们成为制约你冲刺名校的绊脚石。

郭梅晋:其实这个问题只能是相对而言的,我认为海外本科生的优势要稍胜一筹。第一,在西方的环境下接受西方的文化,这段经历对适应研究生阶段会有很大的帮助;第二,如果是英语系国家本科毕业的,还可以豁免托福;第三,学生更有可能找到在所申请领域比较有名的教授为自己写推荐信,不过前提是在读期间就要和教授建立联系并找机会让他们了解自己;第四,获取信息的渠道或者参加实习的机会,这些方面是国内的学生很难比拟的地方。但归根到底,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读本科,想要申请到理想的研究生院校,保持GPA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

留学生:就申请国外研究生而言,发表论文的用处大不大?什么样的论文才能够为申请增加砝码?

张淑娟:通常而言,申请国外研究生,有论文比没有论文强,尤其是发表在重要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将对成功获得录取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申请美国大学学术型硕士和博士,这样的论文越多作用就越大。当然,如果只是在一般的刊物和会议发表的论文,也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起码能说明你对学术的追求精神是积极向上的。

至于说怎样的论文能为成功申请录取增加砝码,我个人的意见是:第一,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越高,对申请国外的研究生录取的作用越大;第二,论文中研究内容与自己即将申请的研究方向相关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国外研究生的申请。

留学生:在申请阶段,国外院校比较看重的大学社会实践有哪些?

张淑娟:虽然很多中国学生在海外研究生的申请中,所展现出来的考试成绩及语言成绩并不是很突出,但因为有很强的社会实践经历,而被海外名校所录取的案例亦不在少数。

一般和专业没有太大关系的实践,可以作为丰富大学生活的实例,也可以从这些实践中体现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如果能在这些活动中担任组织者或协调者,则能同时体现学生的组织与领导能力;而如果此类活动能与未来所选专业相关,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对这专业的喜好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运用。

因此,有意申请海外研究生的学生,我个人建议:一定要利用好大学的假期时间,去与未来所选专业相关的大公司进行一些实践或实习活动,并且为后期的申请做好推荐人的准备。

留学生:很多申请者认为套磁只是和教授之间的邮件联络而已,只要注意书写规范就可以了,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张淑娟:套磁是一种以争取录取或者带奖录取为目的的自我展示和推销的手段。通常步骤是,申请者先通过E-mail或者其他方式与目标学校的有关教授取得联系,并通过良好的沟通与问答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让对方意识到你在简历之外的闪光点,以增加申请者被录取的几率及拿到奖学金的几率。

作为一种 “主动出击”去接触教授的途径,申请者在套磁时除了注意书写规范外,还应向教授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经历及突出亮点,这样才能达到提高了录取申请或者获得奖学金的成功概率。

郭梅晋:套瓷即是与导师直接进行邮件沟通, 很多在美国的申请者甚至可以前往拜访,进行面谈。套瓷的核心精神是通过导师对申请人科研能力的了解,进而确定是否给予Research Assistantship(RA)来发放学费和生活津贴。一般来说,博士阶段的套瓷更有意义,理工科的申请者有必要套瓷,因为理工类学生是需要和导师长时期待在一起的,前期的交流不但可以增进对方的好感,也可以尝试尽量减少双方的磨合期,商学院、法学院以及其他人文社科的则没有套瓷的必要性。

留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中国式标准”就是公立大学比私立大学教学质量高、牌子硬、资源足,但在国外情况并非如此。在你看来,学生需要综合哪些因素加以权衡?

陈军: 纠结于公立大学跟私立大学的情况,大部分发生在高、本申请阶段。研究生阶段的话,很少有学生会特别在乎公立大学或者私立大学:一是因为学费的差距没那么明显;二是研究生阶段,私立大学的教育质量普遍比公立大学更加好。

研究生阶段的话,“中国式标准”的特点是非常看重综合排名,简单说就是美国看US News,英国看TIMES,澳洲看“八大”。虽然在业内,注重排名的选校方式经常受到质疑,但是我认为选校看排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US News以及TIMES的综合排名,它们的基本规律就是排名越前,名气就越大,中国人的熟悉程度就越高。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国企业招人时普遍也是参考综合排名。连用人单位都参考综合排名,学生以及家长如何能够不参考呢?

所以,我的个人建议是,对于职业规划是毕业回国的学生,为了满足中国企业喜欢名校的情结,可以适当看重综合排名。但是对于那些想要留在美国工作的学生来说,其实更加重要的还是看重专业排名(例如TFE排名)以及local frame。

专业排名方面,乔治亚大学的市场营销硕士,该项目在research 这方面绝对是美国先驱,地位就类似西北IMC。硕士生通常是在导师的带领下一起做项目,这些项目都由一些大公司所赞助的,例如Coca-Cola、IBM 、 Microsoft,所以学校把名字都改为了Coca-Cola Center。整个项目非常紧凑,就业前景也是所有项目里面最好的。但是这所学校的综合排名是60位,在中国的名气远远不如排名前30的纽约大学和排名前10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假如要回中国就业的话,你可以选后两所,假如你想要留在美国工作,那就必须是乔治亚大学了。

local frame方面,大家都知道《越狱》里面的天才Michael Scofield,他在剧中的设定是Loyola大学毕业的。为什么是Loyola University?因为这学校在波士顿就有着非常好的local frame。但是它的排名却一直徘徊在综合排名100之外,2017年也只是勉强跻身99名,所以又有多少中国学生会知道或者选择它呢?但如果说你毕业之后是打算在大Boston地区就业的话,那这所学校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留学生:根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学生普遍好读商科,平均每10个申请出国读研的中国学生中,就有7人选择商科,这7人中又有5人选择金融。在专业选择上,你认为这种功利性值不值得提倡?

张淑娟:实际上,商科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属于热门专业,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会有就业问题等比较现实方面的考虑,这样无可厚非,而且有些学生确实对商科很感兴趣。对此,我个人的意见是:第一,不提倡不考虑学生特点,盲目跟风地选择热门专业。

第二,在专业的选择上,应结合多方面的考虑,选择一个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专业。

郭梅晋:商科普遍被认为未来就业前景和预期收入都不错,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某些商科的专业,比如Marketing 和Business,其实就是中国大学里的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这一类的专业门槛相对比较低,不少海外的大学专门开设这类专业就是为了招收国际学生。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在办理出国留学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导致在专业选择上不知所措,一般的中介顾问也没有能力为学生做规划,在没有明确的职业人生规划的前提下,学习一个(自以为)相对轻松,也不会太水的专业已成为很多学生的无奈之举,因为“商科”已经变成了一个“不会吃亏进可攻退可守”的专业选择了。

留学生:很多学生是在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后,才选择跨专业出国深造的。对这类想要转换专业的学生,你有何建议?他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陈军:第一,一定要找合理的专业转。因为研究生毕竟是小众学位,你想转但是不一定有这样一个专业让你转,例如你想学外贸,国外就没有这个专业。第二,大部分的专业是会有背景要求的,也不是你想要转就能够转的,例如法学研究生硕士就要求你本科必须是法学专业。第三,假如真的要转专业,必须提前了解要转专业所需要的学术、活动以及实习等等要求,并通过学习(修读第二专业、辅修甚至旁听等等)、活动等体现出你已经具备目标专业所必备的素质。

留学生:国外研究生都是如何给导师“打工”的?学校一般都会提供哪些实习机会?

陈军:国外某些专业或者学生会有机会协助导师进行课题研究、实验,为导师的项目做一些基本的工作,辅助导师编写论文,等等。导师也会给这些学生对应的payment,所以学生一般都会戏称教授是他们的boss,他们是给教授“打工”。

实习机会的话,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策规定。以美国为例,学校一般会安排在毕业前后进行2种实习,分别是CPT和OPT。CPT安排在毕业前,目的是锻炼学生去相关公司工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实习打下基础;OPT安排在毕业之后,OPT的工作内容要求与所学专业领域相关。另外,很多大学会跟企业有合作,课程设置里面就涵盖了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的机会。

留学生: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教育体制与我们有着很大的差别,美国大学本科阶段许多学生会参与co-op计划,提前接触到实习和本专业的实操,无论是对以后的实习还是就业都大有裨益。而研究生的课业压力远远大于本科生,许多国内毕业的本科生去到美国念硕士,光是完成作业就要每天看书到凌晨,更别说找时间去融入美国社会了,结果往往只能匆匆应付完学业,所以一度有“研不如本”的说法。对此,你怎么认为?

陈军:研究生学位是属于职业导向性的学位,所以单纯从学术上来说,一两年的研究生学习肯定是比不上四年的本科学习的。但是研究生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你能够花更短的时间跟更少的金钱就拿到学位;另一方面,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职业规划更加清晰,学习起来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留学生:其实无论是在国内读研,还是出国读研,学生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尤其是在留学“精英化”逐步向“大众化”扩展的今天,他们怎么才能将出国读研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呢?关于就业他们该如何给自己定位?

张淑娟:赴国外读研,除了专业方面的学习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它可以提升逻辑思维、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进而将自己出国读研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为此,我认为学生应该在国外读研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与做好远景规划,要立志在研究生阶段积累到尽可能多的收获和成果;第二,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加深思考深度;第三,要培养科研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至于未来就业的定位,我觉得留学生应清楚认识到:虽然他们与国内读研相比,会具有一些优势,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竞争依旧会很激烈。因此,在国外留学时,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初步的规划,并定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兴趣与特长等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陈军:第一,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有选择性地去读。要注重对于职业相关的最前沿的知识或者技术的学习。第二,注意专业领域上人脉关系的培养,这个可能短期看不出效果,但是对于你长期职业规划是有直接帮助的。第三,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够达到native的水准,这样才能确保以后的晋升不会因为英语而受到限制。第四,尽量在毕业之后留在国外工作一点时间,一段国外的工作经验会给你一个更高的平台。

就业的话,建议学生应该摆正好心态,从找到自己兴趣或者适合自己的工作开始,把目光看长远一些,毕竟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只有经验跟学术完美结合才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留学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赴海外读研的原因之一是为了移民,他们出国后在这方面可享受哪些待遇?

张淑娟:每个国家的移民政策与移民项目有所不一,因此,基于留学国家的不同,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在移民的选择上将有不同的待遇。

以澳洲、加拿大、新西兰为例,这三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的留学生在完成研究生学习并顺利毕业后,可以在移民评分标准的学历项目中获得更多的加分,而如果学生所就读的专业属于当地紧缺专业的话,移民的概率又会高很多。

陈军:通过读研方式移民一般属于技术移民。各个国家都有自己对于技术移民的一些规定,对于一些国家,例如英国来说,希望通过读研究生直接移民基本不可能。但是目前还是有一些国家是可以的,例如加拿大、澳洲等。学生可以通过修读研究生课程或相关移民专业以达到移民加分的目的。因为具体细节太多,在这里建议有这方面需求的学生可作进一步的了解。

猜你喜欢

读研留学生研究生
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关于在校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调查报告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与问题分析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读研值不值,是一个早就应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