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1岁老人的“穴居”生活

2017-02-09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盖房山洞亲情

81岁的老人梁自付和妻子李素英是四川省南充市临江乡灵隐寺村的村民。因为家庭极度贫困,结婚后,他们便住进了村后山上的一个巨大山洞里,这一住就是54年。

山大林深,经常有豺狼、野猪、野兔出没,在洞里睡觉,要燃起一堆火。山洞漏风漏雨,下雨天积水,就要拿着葫芦瓢,把水往外舀。原本想着等手头宽裕了就盖房,但随着四个孩子陆续出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盖房的事也就一推再推。

虽然极度贫寒,但梁自付和妻子坚持让孩子上学。挣的钱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都用在了供孩子读书学习上。四个子女中出了两名大学生,孙子如今也成了博士。梁自付对此很是骄傲。

子女想接他们去城里生活,但老人态度坚决:“这里在你们眼中或许像个猪窝一样,但却是我的安乐窝。”在梁自付眼中,自己和妻子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老人在山上开辟了不少地,种上小麦和玉米,收成都很不错。柑橘、桃子、李子、柿子、核桃也应有尽有。家里养了20多只鸡,每天都有鸡蛋吃。想吃豆腐时,就自己用石磨磨;喜欢喝点酒,就用自家粮食酿。他甚至还在山洞周围的花丛中放了几个蜂箱,酿制蜂蜜。散步、劳作、唱山歌,梁自付就像一个工匠,大自然所能赐予的一切,都被用在他诗意的生活里。老人说:“我每顿还能吃两碗米饭。我想在这个山洞里活到100多岁。”

相关主题:家/亲情

“家”不在“房”而在“人”

家的概念和贫富无关,和房子无关,它只和你生命的记忆、亲情的感受有关。曾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外国老富翁踯躅在街头,看到他的人很惊奇,问他为什么在这里站着,老人答道:“我找不到家了。”问话的人更奇怪了,因为老人就站在他那幢无人不知的豪宅前面。但当人们把它指给老人看的时候,老人漠然地说:“那是房子,不是家。”

“穴居”的两位老人,没有“房子”,但是有“家”,有安放自我的居所。

相关主题:主动选择与被动接受/苦与乐

“诗意”下的冷峻

孔子称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少人给“穴居”老人的故事贴上了“知足常乐”和“重视知识”的标签,但让人无法忽略的是贫穷的无奈和公共服务的缺位。对老人生活的诗意美化应当有所克制。唯有更为有力的精准扶贫、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更为全面的公共服务、更符合人性的生活底线,才更契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否能实现“诗意的栖居”不好说,但应当可以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长期的隐居,老人实已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如今的生活选择,很难分清是主动还是被动、无奈还是超然、困苦还是甜蜜,这境况是颇可咂摸的。

猜你喜欢

盖房山洞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我绝对绝对不离开山洞
黑娃盖房——脱贫攻坚乡村行走7
来听山洞唱首歌
友谊之屋需要每个人添砖加瓦——读《野兔盖房记》
夜山洞
小猪盖房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小兔找山洞
清明话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