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病理分析

2017-02-09高志翔李景雷周旭峰何莎莎李华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畸胎瘤放射学母细胞

高志翔,李景雷,周旭峰,何莎莎,李华丽

(1.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洛阳471000;2.广东省人民医院影像科,广东广州510000)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病理分析

高志翔1,李景雷2,周旭峰1,何莎莎1,李华丽1

(1.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洛阳471000;2.广东省人民医院影像科,广东广州510000)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30例中,位于左侧肾上腺区13例,右侧肾上腺区11例,腹膜后6例。10例病灶呈类圆形,20例呈不规则形;18例表现为边界不清,8例表现为边界欠情,4例表现为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示2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7例呈轻中度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病灶长径25~130 mm,短径17~70 mm;26例病灶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及不规则钙化,4例病灶内未见明确钙化;8例病灶内可见片状及大片状坏死区,14例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肿大,8例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4例合并多发骨转移,18例病灶包绕周围血管,14例病灶邻近脏器受推挤移位。结论:肾上腺神经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可反映其病理特征,MSCT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肾上腺肿瘤;神经母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实质性恶性肿瘤,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居小儿恶性肿瘤第三位,仅次于小儿白血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起源于肾上腺,也可起源于肾上腺外交感神经的其他部分。恶性程度高,呈浸润性生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时多已晚期[1]。笔者收集2010—2016年洛阳中心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征并与病理对照,旨在提高该病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岁5个月~8岁;平均年龄2.3岁。临床表现表现为:腹部包块、腹痛、腹胀、发热、消瘦、纳差等。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l 6层和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参数:120 kV,120~

180 mA,层厚和层距均为2 mm,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平扫后增强扫描,对比剂选用优维显(浓度300 mgI/ mL),剂量1.5 mL/kg体质量,推注流率1~2 mL/s,检查前6 h禁食、禁水,3岁以下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0.5 mL/kg体质量,待患儿安静状态时扫描。

1.3 图像分析所有检查结果均由2位高年资腹部放射科医师独立诊断,意见不一致时协商后达成一致。分析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生长方式、平扫与强化特征,ROI避开坏死、出血及钙化区,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2 结果

2.1 MSCT表现30例中,26例(86.7%)发生在5岁以下,4例(13.3%)在13岁以上。30例中,位于左侧肾上腺区13例(43.3%)(图1a),右侧肾上腺区11例(36.7%),腹膜后6例(20.0%);病灶长径25~130 mm,短径17~70 mm,跨中线生长者18例(60.0%)(图2a~2c)。10例病灶呈类圆形,20例呈不规则形(图2a);18例边界不清,8例边界欠清,4例边界清楚;14例(46.7%)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图1a~1c),8例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4例合并多发转移。18例病灶包绕周围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双肾动静脉,14例病灶邻近脏器受推挤移位(图2a~2c)。平扫CT值34~50 HU,密度不均匀(图1a),26例(86.7%)病灶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及不规则钙化(图2a~2c),4例病灶内未见明确钙化,8例病灶内可见片状及大片状坏死区(图1b),增强扫描示21例(70.0%)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图2a~2c),7例呈中度强化,2例呈轻度强化。

2.2 病理结果国际上对外周神经母性肿瘤分为四类、两型,四类:①神经母细胞瘤(NB);②混合型GNB(GNBi);③节细胞神经瘤(GN);④结节型GNB(GNBn)。两型:组织分化良好型(FH)和组织分化不良型(UFH)[2]。本组均诊断为NB。病理结果8例(26.7%)为GN,12例(40.0%)为NB,6例为FN,4例为GNBi。肉眼观肿瘤境界不明显,质软,灰白色,可有假包膜,常见出血、坏死及斑片状钙化。光镜下:肿瘤为大小一致的圆形细胞,细胞核深染,胞浆少,呈弥漫分布或被纤细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团巢状,可见菊形团及神经毡结构(图1d)。

3 讨论

NB均起源于肾上腺和脊柱旁交感神经链,病变大部分发生于肾上腺,占全部病例1/2以上[12]。临床表现通常为腹部包块、腹痛、发热、消瘦等,部分可因肿瘤分泌儿茶酚胺及其衍生物而出现高血压、腹泻、Cushing综合征、巩膜异色,Horner综合征等。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多位于腹膜后肾上腺区,大多数发生在5岁以下,本组26例(86.7%)年龄在5岁以下,4例年龄在13岁以上。

3.1 CT影像特点呈结节状或巨大软组织肿块,单发多见,多为类圆形,不规则形20例,密度不均,常见囊变、坏死及钙化。钙化在外周神经母性肿瘤中易出现,NB(GNB)可达80%~90%,且钙化形态被认为是鉴别肿瘤良恶性的一种重要提示,良性多呈斑点状钙化,较粗大、不规则的钙化多提示恶性[3]。本组NB及GNB共计20例,钙化为散在分布的斑点状、斑片状或不规则形,钙化率86.7%,与文献[4]报道相似,钙化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组8例病灶在3 cm以下,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钙化,说明钙化的有无、多少及肿瘤大小无关。21例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7例呈轻中度强化,2例强化不明显。不同病理类型的NB,其肿瘤细胞、纤维组织比例及肿瘤的分化程度不同,与其强化相关,病理上GNB间质内有丰富的纤维血管网。由于GNB内成分构成多样、纤维血管网分布不均,又可合并出血、坏死,所以GNB一般密度不均匀,强化多表现为不均匀,NB与GNB在动脉期即可明显强化,而GN动脉期强化不明显,CT表现与肿瘤细胞成分密切相关[5]。NB恶性程度高,易侵犯邻近组织,转移早,最常见于淋巴结、骨等部位。GNB类似NB易发生腹膜后淋巴结及全身其他脏器转移,如骨、肝脏等,可侵犯周围邻近器官,对周围大血管包绕而不致管腔狭窄。本组术前14例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肿大,8例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4例合并多发骨转移,18例病灶可见不同程度包绕周围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双肾动静脉,14例病灶邻近脏器受推挤移位。GN为良性肿瘤,CT表现多为实性包块,包膜完整,囊变坏死少见,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多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与GNB较易鉴别,GNB主要难与NB鉴别[6]。肾上腺NB 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具有典型的好发年龄和部位,囊变、坏死及钙化多见,多数病灶表现为跨中线生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本病呈浸润性生长,易向周围组织侵犯。文献[7]报道,当肿块直径>5 cm时,肾上腺区域的解剖间隙消失,判断肿块起源有一定困难。肾上腺疾病CT检查的原则首先确定有无肿瘤及肿瘤所在的部位,定性诊断须密切结合临床和生化检查综合分析[8]。其最典型CT表现为肿瘤钙化和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及向对侧延伸侵润,如VMA升高,CT征象具有上述任何一种典型表现即可考虑肾上腺NB[9-10]。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NB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但相互重叠,需进一步积累病例,总结征象。CT对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可对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预后进行评估。

3.2 鉴别诊断①肾母细胞瘤:可单侧也可双侧发病,常呈圆形或类圆形,肾母细胞瘤与残肾交界面清晰,交界面侧缘残肾锐利,可形成典型的怀抱征[11]。钙化及血管包埋少见,增强扫描可见肾实质破坏性改变。但NB与残肾交界面模糊,常见钙化及包埋血管。②肝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形态、密度与NB相似,但少见钙化及包绕腹主动脉,实验室检查多见肝功异常。③副神经节瘤:以腹膜后和后纵隔多见,肾上腺少见,良性居多,临床常以高血压就诊,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④肾上腺畸胎瘤:罕见,畸胎瘤来自3种原始胚层演变形成肿瘤样新生物,大体可分成成熟性囊性和实性畸胎瘤、未成熟性畸胎瘤及成熟囊性畸胎瘤3种类型[12-13]。对肾上腺畸胎瘤的CT诊断,准确定位及分析CT表现是关键。如肿瘤定位于肾上腺,其密度不均且伴脂肪和钙化灶,应考虑为肾上腺畸胎瘤的诊断。

CT能清楚显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大小、范围,与周围组织脏器关系,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并能早期做出定性诊断,为临床制订手术方案、预测预后及观察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1]Paul Kleinues,Webster K Cavenee.李青,徐庆中译.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8-188.

[2]Peuchmaur M,Amore ES,Joshi VV,et al.Re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pathology classification:confirmation of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prognostic subsets in ganglioneuroblastoma noudular[J].Cancer,2003,98:2274-2281.

[3]吴建满,余庆华,马明平.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附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8):1288-1292.

[4]李小丘,徐家兴,王洪军,等.CT在肝脓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5):348-349.

[5]潘阿善,陈哲,许崇永,等.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母细胞瘤CT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2014,33(7):1066-1069.

[6]闫亮亮,孟庆成,杨慧远,等.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8):1249-1252.

[7]李欣,杨志勇,张丽群.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12):814-817·

[8]唐上坤,何伟明,张达志,等.肾上腺肿瘤CT误诊15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4(9):312-313.

[9]黄巍,于清泰,郭英瑜.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1):64-65.

[10]刘明娟,黄兆民,郭燕.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5):449-450.

[11]李欣,安玉,杨志勇.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3):185-186.

[12]吴忠弼,杨光华.中华病理学(中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86.

[13]孙清荣,张冬,戴书华,等.肾上腺畸胎瘤三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2):217.

图1 男,1岁,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图1a~1c分别为CT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左侧肾上腺区软组织肿块影,肿瘤边界欠清,边缘不规整,内可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周围血管受推压。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灶内囊变坏死区未见强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图2男,2岁,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图2a~2c分别为CT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左侧肾上腺区及腹膜后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跨中线生长,密度不均,可见坏死及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渐进性不均匀明显强化,血管被包绕,邻近组织受推压移位,肝左叶多发转移灶

2016-04-18)

10.3969/j.issn.1672-0512.2017.01.028

高志翔,E-mail:gzx1980112@163.com。

猜你喜欢

畸胎瘤放射学母细胞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年总目次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什么是畸胎瘤?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备孕查出畸胎瘤 是怀了怪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