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瘀化痰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2017-02-08袁成波臧琳王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间质性长春中医药大学

袁成波 臧琳 王檀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长春130021;2长春市食品药品管理局,长春130021)

消瘀化痰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袁成波1臧琳2王檀1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长春130021;2长春市食品药品管理局,长春130021)

目的间质性肺疾病(ILD)为呼吸系统疑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是全世界难治疾病之一,西医方面无确定可用药物治疗,而对于急性期顽固性咳嗽更无有效治疗方法,长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病情逐渐进展,出现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本研究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通过筛选72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消瘀化痰汤,对照组口服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患者客观评价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间质性肺疾病;消瘀化痰汤;顽固性咳嗽

间质性肺疾病急性期的治疗,应用消瘀化痰汤治疗顽固性咳嗽具有很好的作用,在降低病死率、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有望为中医药对于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提供线索,形成相对成熟的中医肺病方案,并在临床推广使用,促进中医整体水平的提高。鉴于目前国内、国外尚无疗效显著的治疗ILD的中成药,结合其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探讨中医药治疗,首创临床有效、针对性强的方法,用于治疗ILD的治疗[2]。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及应用价值,体现了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的优势所在,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环境无不良影响。目前采用消瘀化痰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顽固性咳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病例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5~70岁。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5~70岁。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实用内科学》2009年9月第13版):①病史详细的职业接触史和用药史、发病经过、伴随症状、既往病史和治疗经过等。②X线胸片或高分辨CT显示双肺弥漫性阴影。阴影的性质可以是网格条索状、弥漫磨玻璃状、结节状,亦可呈现多发片状或大片状等,可以混合存在。多数间质性肺疾病可以导致肺容积减少。后期可见区域性囊性病变(蜂窝肺),常伴肺容积的进一步减少。③肺功能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肺活量及肺总量降低,残气量随病情进展而减少。换气功能往往在ILD的早期可显示弥散功能(DLco)明显下降,伴单位肺泡气体弥散量(DLco/Va)下降。间质性肺疾病的中晚期均可见低氧血症,但气道阻力改变不大,常因呼吸频率加快及过度通气而出现低碳酸血症。④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是通过将纤维支气管镜嵌顿在相应的支气管内,以无菌生理盐水灌入后再回吸获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BALF进行细胞学、病原学、生化和炎症介质等的检测。根据BALF中炎症免疫效应细胞的比例,可将间质性肺疾病分类为淋巴细胞增多型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型。⑤肺活检通过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或外科肺活检(SLB,包括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获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符合以上条件①~③,或④、⑤即可确诊[3]。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拟定)痰瘀互结证的诊断标准。主症:①咳嗽,以干咳、阵发性为主,咯少量痰,痰白,质粘;②喘促,气短,气急,活动后加重。次症:①胸闷;②口咽干燥,咽痒;③皮肤晦暗无泽,口唇爪甲青紫;④大便略干;⑤舌质暗,苔薄黄略腻,舌底脉络迂曲,舌边有瘀斑,脉滑。①或②,兼有3个次症(舌脉具备)即可确诊。(1)在观察前使用其他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药物。

1.3 病例排除标准(1)在观察前使用其他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药物。(2)已知对本药物组成成分过敏者。(3)合并心、脑、肝、肾及造血等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4)肝炎、结核、HIV阳性等传染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5)妊娠、哺乳期及准备受孕妇女。(6)不愿或不能完成临床观察者。(7)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病情加重的患者。

1.4 剔除临床观察标准(1)不能坚持继续治疗者,或严重违反纳入标准者。(2)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疾病者。(3)实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者。(4)症状恶化,必须采取紧急措施。

1.5 治疗方案选择病例为病例均为2016年6月—2017年11月长春中医药大学住院或门诊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消瘀化痰汤内服治疗(浙贝母,瓜蒌,天花粉陈皮,桔梗,茯苓,黄芩,紫菀,川芎,炙甘草,豨莶草,桃仁,乳香)水煎服,每日1剂,取汁300 ml,2/日温服。

对照组:口服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600 mg/次,日2次。均服药4周后,分别通过中、西医疗效判定标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完成临床总结。

1.5.1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11年第二版《协和呼吸病学》(蔡柏蔷李龙芸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拟定。显效:a临床证候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以上。b胸片或CT示肺部病变减少。c肺功能改善(2项或2项以上)FVC大于10%或大于200 ml;常规心肺功能试验后氧饱和度增加大于4个百分点。有效:a临床证候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以上;b肺功能改善(2项或2项以上)FVC小于10%或小于200 ml;c常规心肺功能试验后氧饱和度无变化(或增加小于4个百分点)。无效:a临床证候无好转,甚则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以下;b胸片或CT示出现肺动脉高压或肺部病变增多;c肺功能降低2项以上,FVC降低大于10%或大于200 ml;常规心肺功能试验后氧饱和度恶化大于4个百分点。

2 结果

2组治疗结果见附表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2组临床疗效分析[例( % ) ]

3 讨论

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学改变有各自的特点,然而,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临床、呼吸病理生理学和胸部X线特征。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4]。病程多缓慢进展,逐渐丧失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5]。对于其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乙酰半胱氨酸、秋水仙碱、环孢素、干扰素、波生坦和依那西普等,但其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中医治疗在该病中的应用逐渐广泛。

鉴于目前世界对于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现状,中药开发治疗ILD尤为迫切中医学对本病并没有明确记载,医家多从“喘证”“肺萎”“肺痹”等论治,以单味药物研究居多,课题组根据临床表现总结中医各家的经验,“肺痹”与ILD的病理特点、临床症状、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对应性。从肺痹论治ILD,“肺痹”属于五脏痹之一。

在肺痹急性期,痰瘀互结而见咳嗽,以干咳、阵发性为主,咯少量痰,痰白,质粘;喘促,气短,气急,活动后加重,胸闷,口干咽燥,咽痒;皮肤晦暗无泽,口唇爪甲青紫,大便略干;舌质暗,苔薄黄,略腻,舌底脉络迂曲,舌边有瘀斑,脉滑。其因或为风寒湿邪外侵,痹着皮毛肌肤,经久不去,内归于肺,肺系受损,失于输布津液,致聚液成痰,壅阻于肺,寒湿痹着日久,损伤肺络,血行不畅,留而为瘀,形成痰瘀互结之证。或为后天饮食所伤,脾胃受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生痰生湿,中焦之痰湿随逆气亢阳,火邪上干于肺,肺之宣泄不及,邪气留着,肺络瘀阻、肺之体用俱损,主气不能,呼吸不司,故见痰瘀互结证。治当消瘀化痰,通络止咳[6]。

方中浙贝止咳化痰,降气散结,为君药;瓜蒌化痰止咳,宽胸散结;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桔梗宣肺、利咽、祛痰;茯苓健脾渗湿止咳,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炙甘草调和药性,川芎化瘀通络止咳,豨莶草、桃仁、乳香化瘀散结。全方合用,祛邪为主,共成消瘀化痰,通络止咳[7]的消瘀化痰汤,在降低病死率、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8]。

间质性肺疾病为世界疑难病,呼吸致残率、死亡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间质性肺疾病的顽固性咳嗽,在西医方面无特效办法,且危害性大,剧烈的咳嗽,会加重呼吸困难,导致血氧下降,病情更为难治,故西医治疗的局限性和实施难度日渐突出[9],其中肺纤维化世界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激素等治疗毒副反应大,发挥中药治疗疑难病的优势,开发有效新药显得尤为紧迫[10]。

[1]韩明向,李泽庚.现代中医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353-355.

[2]王檀,袁成波.温肺通痹颗粒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机理研究[M].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47-548.

[3]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13):1818-1820.

[4]赵阳,周贤梅.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2010,30(3): 274-276.

[5]王凤秋.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245-246.

[6]活血化瘀药在肺间质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2,32(3):285-287.

[7]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1):239.

[8]仕丽,胡少丹,王檀,等.温肺通痹颗粒对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血清TNF-a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 30(2):288-289.

[9]李玉安,武秀梅.自拟清肺饮治疗间质性肺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5):890-891.

[10]袁成波,王檀,仕丽.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肺间质纤维化[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4):640-644.

Clinical Study on Xiaoyu Huat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tag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YUAN Chengbo1,ZANG Lin2,WANG Tan1
(1.Department of Pulmonary Disease,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021,China; 2.Changchu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hangchun 130021,China)

Th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is a difficult disease of respiratory system,incidenc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nd it is one of refractory diseases in the world.Western medicine has no definite drug therapy,and for acute intractable cough,there is no effective treatment,which will bring greatly long-term pain to the patients,and the disease gradually progressed,hypoxemia,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even death.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72 cases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Xiaoyu Huatan decoction.The control group took orally acetylcysteine effervescent tablets.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4 weeks.We observed objective evaluation on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patients,so a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Xiaoyu Huatan decoction;intractable cough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2.036

1672-2779(2017)-02-0080-03

:李海燕本文校对:王檀

2016-08-24)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资助课题

猜你喜欢

间质性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初夏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印语长春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