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药基础》的双主体、模块化、微课堂式教学法的应用※

2017-02-08姜雨辰崔明超盛晓波钱旭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模块化中医药教学法

姜雨辰 崔明超盛晓波钱旭武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院,宁波315100)

基于《中医药基础》的双主体、模块化、微课堂式教学法的应用※

姜雨辰 崔明超*盛晓波钱旭武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院,宁波315100)

“双主体、模块化、微课堂”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并将教学内容分为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的教学单元,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开展数字教学,做到课堂内容的延展性。笔者在我校非中药类专业《中医药基础》课程教学中发现采用“双主体、模块化、微课堂”模式教学的班级课前5分钟到课率及期末考试成绩均优于未采用该教学法教学的平行班级,得出结论:“双主体、模块化、微课堂”式教学法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双主体;模块化;微课堂;教学法;中医药基础

《中医药基础》在我校是一门主要开设在非中药类专业的选修课,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基础、中药学、实用中成药等多学科的内容,旨在培育学生的中医药思维[1],使其具备学习与实践中医药知识的技能。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师—课本”的教学模式以讲述为主,优点在于使学生快速掌握更多的信息,但由于《中医药基础》课程容量大,学生对于接受的知识很难真正地理解,课堂效率低,笔者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双主体、模块化、微课堂”式教学法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双主体、模块化、微课堂”式教学法的概念

1.1 双主体“双主体”[2]模式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引导和管理,而真正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1.1.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比如在生物制药专业教学中,教师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展开,介绍屠呦呦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药方》原文“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灵感,联想到高温会损害青蒿药效,进而采用低沸点的乙醚提取出抗虐性强的青蒿素,最终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样的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认同感,也激发了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1.1.2 自主学习解惑质疑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启发式等教学方法[3],教师启发、诱导,将解决问题的过程留给学生,学生通用查询资料、讨论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课程目标。例如,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知识点教学中,教师提出“人为什么会生病”问题,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发现免疫力低下、劳累等情况下更容易生病,了解了邪气与正气的相互关系。

1.2 模块化“模块化”[4]教学法中的“模块”,是指在内容及时间上自成一体、可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模块化”教学[5],是将经过“组装”的教学模块作为一个教学实施单元,并围绕实施单元组织教学。

1.2.1 模块目标明确性就模块目标而言,每个模块具有各自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手段。《中医药基础》这门课程由多个学科内容组成,根据各个学科课程体系结构,可分成中医基础理论、常见诊断与辨证、中药总论、方剂总论、常见中成药、文献检索6个模块,每个模块的课程意义不同,授课方法相也更为灵活。

1.2.2 模块内容清晰性就模块内容而言,每个模块至少由一门主干课程或相应知识、技能训练点组成,主次分明。“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基础是关键。6个模块中,中医基础理论模块尤为重要,故课时分配量最大,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植中医药思维。应用模块中关于具体中药、方剂的功效应用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故设定了文献检索模块,课堂内容为如何查询中医药文献,结合CNKI等文献检索网站、工具书等,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1.2.3 模块设置整体性首先,就学生的学习而言,在学完一个模块后,应对该模块内容有全面而清晰的把握,进行适当的课堂小测试,将“大目标化成小目标”,实现了“模块”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其次,模块的设立不仅在课堂教学上做到了“宽口径、厚基础”,适应了课程的需求,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调整,例如生物制药类专业的学生对中药、方剂、中成药更感兴趣,教学中增加应用模块的课堂教学量,基础知识模块可采用其他方式放送,如网络平台,采用“微课堂”教学模式。

1.3 微课堂由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学生接收网络资源更为便捷,也更乐于接受形式丰富的网络资源。“微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数字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本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需要,相关模块采用“微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利用微信公众号,将相关知识点以文字、图片或者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放送,内容丰富,且紧密围绕模块知识点,为学生打造高效学习平台。

1.3.1 温故而知新复习更高效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进行有效的复习,学习效果更佳。课堂45分钟,大量知识点的讲授,部分知识点学生容易遗忘,学生可以通过查看历史消息查看“微课堂”教学中的网络内容,实现有效复习。

1.3.2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公众号做的生动有趣又紧贴课程模块,有图片有动画有视频,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在课程中的主体作用,原来花在刷微博、刷朋友圈的时间用来看公众号的内容推送,做到课堂内容的延展性。

1.3.3 架起师生联系的新桥梁“微课堂”的设置不仅用于课堂内容的推送,也可以在课前推送思考题,进行问题引导,鼓励学生查资料,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小问题直接回复给老师,增强了师生沟通。

2 “双主体、模块化、微课堂”教学法统计

2.1 对象与方法选择2个非中药类专业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以班级为自然分组单位,随机抽取1个班级为实验组30人,另1个班级作为对照组29人。2组学生前期均未接触过医学类课程,入学成绩差异无显著性。

实验组采用“双主体、模块化、微课堂”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2.2 数据处理在课堂教学中,2组各随机统计5次课前5 min到课率、期中考试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采用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2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

2.3 结果

2.3.1 客观评价(1)课前5 min到课率。课前5 min到课率测定为笔者随机选择,2组学生均不知情。见表1。

表1课前5 m i n到课率[例( % ) ]组别2 m i n 3 m i n实验组1 8(6 0)1 6(5 3)对照组1 2(4 1)1 4(4 8)例数1 m i n 3 0 1 5(5 0)2 9 1 5(5 2)4 m i n 2 0(6 7)1 6(5 5)5 m i n 2 1(7 0)1 3(4 5)

P=0.033,<0.05,因此认为两总体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结合均值实验组为0.6,对照组为0.482,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得出结论:课前5 min到课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推测实验组学生上课积极性高。不足之处:存在样本量小的弊端。

(2)成绩评价。考试试卷为随机抽取,均为客观题,2组学生同时考试,试卷一致。见表2。

表2成绩评价情况组别人数期末成绩均值(分)标准差实验组3079.507.9903对照组2972.698.3884

P=0.002,<0.05,因此认为两总体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结合均值与标准差,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得出结论: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有两名同学不及格,对照组无,推测对于后进学生可能更适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2.3.2 主观评价——问卷调查在实验组班级发放调查问卷,询问学生对本课程教学的主观评价及心理感受。共发出调查问卷30份,当场收回问卷,有效卷为30份。该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有趣,学习的积极性比上学期高,成绩也有了进步。但是,个别学生认为,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自己只要认真听就可以学到知识,本课程的教学法要自己去探索、去学习,耗时多,压力大。

3 讨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自己课程教学的才是好方法。“双主体、模块化、微课堂”式教学法应用非中药类专业《中医药基础》课程教学中,首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控制局面的教学方法,学生随时有可能提出教师意料不到的问题,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也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高。

[1]刘声,王笑民,韩冬,等.中医教学中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J].中医药导报,2014,20(15):103-104.

[2]陈娜.构建师生协同发展“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9):91-93.

[3]肖凤仪,刘诗贵.模拟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6(1170):25-26.

[4]刘慧敏,俞斌.借鉴模块化方式改革人文社科专业的教学[J].消费导刊教育时空,2008,3(3):146-147.

[5]芦瑞丽.模块式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5,11(11):52.

[6]张宇,李俊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初探[J].现代交际,2015,12 (422):162.

[7]陈钊,梁永林.院校应加强中医思维教育[N].中国中医药报,2010-3-26.

[8]韦翠萍,刘远嵘,刘竞天.基于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5):125-126.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 Dual-subject Communication and Module Teaching as well as Microlecture in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 Yuchen,CUI Mingchao,SHENG Xiaobo,QIAN Xuwu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Zhejiang Province,Ningbo 315100,China)

Dual-subject communication,module teaching and microlecture refer to a kind of teacher-leading and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 that teacher divides his/her teaching contents into different unique but interconnected units.Simultaneously,utilize a range of digital teaching tools(e.g.wechat)to expend the content as well as enrich the essence.It can be discovered that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can largely improve the class attendance rate and the average score of final exam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 teaching method.Therefore,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dual-subject communication,module teaching and microlecture can enhance the teacher's efficiency and mobilize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dual-subject communication;module teaching;microlecture;teaching method;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2.009

1672-2779(2017)-02-0019-03

:李海燕本文校对:沙秀秀

2016-06-06)

浙江省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No:2015YGH105】;浙江省优势专业中药专业二级项目“中药制剂实训室建设”;中药制剂技术浙江省特色专业建设

*通讯作者:cuimc@mail.zjpc.net.cn

猜你喜欢

模块化中医药教学法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