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尼斯商人》:在夏洛克和基督徒之间

2017-02-07傅光明

书屋 2016年12期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基督徒尼奥

傅光明

没有内在矛盾的张力,便不成其为戏剧,没有张力的戏剧像白开水一样无滋无味。也许莎士比亚真的并不具有原创“张力”的天赋,但从他把诸多“原型”故事精妙地融汇在一起,并编织、制造完美“矛盾”的艺术本领来看,的确是天才的大师手笔。

在《威尼斯商人》中,除了“公道”与“仁慈”这一对产生巨大张力的矛盾,方方面面的矛盾其实无处不在,而且,所有的戏剧冲突都是由这一重又一重矛盾构成的,当然,这些也都是莎士比亚精心设计的丝丝入扣的戏剧线索,例如:富商安东尼奥的钱都在海上,手里没有现款,面对好友巴萨尼奥的求助,他不得不向夏洛克抵押借债;浪荡绅士巴萨尼奥爱上贝尔蒙特美丽的富家小姐波西亚,却因累累欠债无力追求,他只能硬着头皮找安东尼奥再次张嘴借钱;继承了父亲大笔遗产、待字闺中的波西亚,“自己情之所愿的,不能选;看不上眼的,也不能拒绝;就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女儿的意愿,被一位已死的父亲的遗嘱控制住了”。她必须通过“选匣”才能嫁给巴萨尼奥。

夏洛克与仆人兰斯利特之间也存在张力。夏洛克积累家产,正如他对安东尼奥所说,是靠着“善于理财,会赚利息”,财富来之不易,持家自然勤俭,绝不“挥霍无度”,他甚至嫌弃仆人兰斯利特“这蠢货为人还算厚道,只是太能吃;该他出力了,却慢吞吞地像只蜗牛;大白天的,比野猫还能睡。我家又不是懒汉的蜂房:因此,我把他打发走,把他打发给那个靠借贷度日的败家子,帮着他糟蹋钱”。而兰斯利特离开夏洛克,转而去侍候巴萨尼奥,某种程度上也是爱慕虚荣,因为他的“新主人”会专门为他订制“新制服”。

这里又牵引出另一重矛盾。在第一幕第二场,当波西亚的贴身侍女兼朋友尼莉莎发完一通感慨——“人太有钱,挥霍无度,容易早生白发,家道殷实,财产适量,才能活得长久”——波西亚马上称赞实为人生格言。可是,她要托付终身的巴萨尼奥,不仅没有什么钱,甚至是一个靠借债“挥霍无度”的人。最后,当他终于如愿把这位“心目中的女神”娶到手,并拥有了她“所拥有的一切”以后,得知安东尼奥生命堪忧,才实情相告:“我是一个绅士,这话一点不假。可是,亲爱的小姐,你会看到,即便我把自己说得一无所有,都是何等的夸大其词。我当初跟你说,我一无所有,其实那时我就应该告诉你,我比一无所有还要糟。因为,我向我的好友借钱,他为了供我开销,又向他的死对头抵押借钱。”这难道不是典型的爱情和仁慈让“浪子回头”的故事吗?

再来看夏洛克和女儿之间的矛盾。夏洛克心里十分清楚,独生女儿杰西卡是自己财产的唯一继承人,不用说,他以犹太人传统的父爱方式爱着女儿,而女儿却把家看作“地狱”,决心跟相爱的洛伦佐私奔,逃离家庭;夏洛克爱钱不假,当他发现女儿逃家时卷走了一小箱子金银珠宝,又气又怒又急,马上派人四处打探消息,“被贼偷走了这么多钱,还要再花这么多钱去找贼”。尤其当听说杰西卡在外面一晚上就消费八十块钱,更是心疼得要命,但他依然不惜耗费钱财要把女儿找回来。反过来,女儿是怎么做的呢?在波西亚家,她向安东尼奥的那些基督徒朋友们“告发”了父亲:“我在家时,曾听他跟两个族人土巴和古实发誓,说宁要安东尼奥身上的一块肉,也不愿收他比欠款多二十倍的钱。阁下,我想,假如法律和当局都无力回天,可怜的安东尼奥怕要大难临头了。”所以,对于夏洛克来说,既然基督徒偷走了自己的女儿,又有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把内心积蓄已久的复仇火焰烧向安东尼奥。

这里更深一层的意味是:把家视为“地狱”的杰西卡,可以跟心爱的情郎私奔逃离,而有理由把威尼斯视为一座“地狱”的夏洛克,却无处可逃;杰西卡与洛伦佐相爱,便等于皈依了基督教,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快乐、幸福的基督徒,而夏洛克被迫放弃自己虔诚笃信的犹太教,这给他内心带来的撕心裂肺的痛苦,绝不亚于失去了女儿和财产。也就是说,到第四幕结尾时,夏洛克已变成一个改变了原来信仰,失去了唯一女儿,所剩财产死后即自动转赠女儿、女婿的老人。多么孤独,又多么可怜!今天,或许我们可以发出这样的一个疑问:这是上帝的仁慈吗?显然,莎士比亚给出的答案是:无论安东尼奥,还是夏洛克,他们能大难不死,仰赖的都是上帝的仁慈,只不过仁慈的理由不一样,结果更不一样。

因此,《威尼斯商人》的这一“悲剧”焦点,完全纠结、集中、并体现在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仇恨上。“世俗”的金钱在这一“世俗”的仇恨面前,完全变得软弱无力。

同样用“历史之眼”简单回顾一下,不难发现,夏洛克要割安东尼奥一磅肉报复这一“世俗”仇恨,无疑是处心积虑的。夏洛克谨遵犹太人的《摩西五经》,合情合理地“理财”、“赚利息”,却被安东尼奥骂为“异教徒”和“凶残的恶狗”,还往他的“犹太长袍上吐唾沫”。面对这样的奇耻大辱,夏洛克“总是宽容地耸一下肩,不予计较”。他琢磨出以“开玩笑”的方式跟安东尼奥签一纸契约,“写明,要是您不能在特定的某一天、某一地,将一笔特定的什么什么钱向我如数奉还,作为惩罚,我将依据契约,随心所愿挑好您身上的某个部位,精准无误地割下一磅肉”.这是因为他十分清楚,安东尼奥的全部生意就是他那些冒险的商船,而海上出没的“海盗”和“狂风怒涛、礁石险滩的威胁”,是他赖以复仇的希望所在。一旦复仇的机会真的出现,他便从心底自然流露出基督徒眼里的“残忍”,比如,萨拉里奥说:“我从不知道世上竟有这样一个人面兽心的畜生,如此凶残贪婪,一心只想毁掉同类。”(问题是,萨拉里奥把夏洛克视为“同类”吗?)当夏洛克在法庭磨刀,准备割肉时,格拉西安诺又教训道:“残忍的犹太人,别在鞋底磨,把刀放在灵魂里磨,才更锋刃。但世上没有任何金属,没有,哪怕刽子手的斧头,也没有你阴毒嫉恨的一半锋利。”“你的欲望像狼一样凶残嗜血、饥不择食、贪得无厌。”(问题是,当夏洛克庭审落败,兴高采烈、幸灾乐祸的格拉西安诺,“狠毒”地让夏洛克上吊自杀。)到了这个时候,绝望的安东尼奥不得不“准备好,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去忍受他极端的凶残、暴怒”。

莎士比亚的夏洛克令人望而生畏,还在于他熟谙世故,胸有城府,他为了能置安东尼奥于死地,不忘未雨绸缪。离期限还剩两个星期的时候,他对土巴说:“务必在此之前,替我花钱雇好一位警官。要是他到期不还钱,我就把他的心挖出来。如果把他从威尼斯除掉,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生意了。”当然,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夏洛克是多么的阴险歹毒。

这是“世俗”得栩栩如生的夏洛克。对于基督徒们的“世俗”言行,莎士比亚并没让夏洛克说太多,也主要是任其自由而真实地“表演”。不过,夏洛克的这句话:“瞧这些基督徒都是什么人,自己做起事来心狠手辣,便怀疑别人居心不良!”足以说明,在这位犹太商人眼里,这些“新”教徒们也不过是人形魔鬼。因此,他才会恶狠狠的发出警告:“既然我是一条狗,可要当心我的毒牙。”

最后的结果是,夏洛克没能在法庭上如愿得到“公道”,“仁慈”以“公正”的名义,成为战胜一切的伟大力量。

单从这一点而言,或应两种可能性并存,一是莎士比亚了解,伊丽莎白时代的观众对中世纪一些关于赎罪的故事比较熟悉,二则是他本人直接从中世纪描写借债人得救的故事中获得了灵感,这些故事以从高利贷者手中解救借债人,作为上帝替人进行赎罪的一种象征。故事一般是写“人”与魔鬼签订一份契约,但当魔鬼要攫取牺牲者性命的时候,“圣母”降临,呼唤“仁慈”,上帝把人救出。在《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正是与他斥为“魔鬼”的夏洛克签约,生命危急关头,人间“圣母”波西亚出现,将他拯救。

莎士比亚应是有意将安东尼奥塑造为一个理想化的标准基督徒,一个高贵的绅士,一个富有的商人,一个虔敬的信徒,一个忠诚的朋友,一个被巴萨尼奥这个浪荡青年占据了整个情感世界的禁欲者。用今天的话来说,不要说他没有一个红颜知己,甚至连一个异性朋友也没有,这对他那个时代的观众或许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即在两个男人之间可以建立起一种“神圣的友谊”。

这的确是一种“安东尼奥、巴萨尼奥式”的友谊。关于安东尼奥的为人,莎士比亚十分注意从不同人的视角去描写,如巴萨尼奥对波西亚说: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是最仁慈的一个人,心地最善良,最乐于助人,做事慷慨仗义”。

安东尼奥对巴萨尼奥最为慷慨仗义,巴萨尼奥借他的钱去挥霍,他不仅从不催着还债,当巴萨尼奥为了追波西亚再次向他借钱时,他只是诚恳地表示:“你一向正直,只要你的计划像你的为人一样值得尊敬,你放心,我的钱袋,及我本人,都归你调用;你所需要的一切,我都会尽全力帮你。”当巴萨尼奥把安东尼奥用一磅肉做抵押,从夏洛克那里借的钱,买了贵重丰厚礼物,要前往贝尔蒙特求爱时,两人在码头的分别,给萨拉里奥留下了不磨的印象:“尘世间再找不出一个比他更仁慈友善的绅士。巴萨尼奥和安东尼奥分手时,我见他对安东尼奥说,一定尽早赶回来;安东尼奥回答:‘不必如此;别因为我误了你的终身大事,巴萨尼奥,等把事情办圆满再回来。至于我跟犹太人签的契约,也别让它搅了你的求爱之心。让自己快乐起来,心无旁骛地去求婚,把你求爱的看家本领都亮出来,还要不失时机地显出你的尊贵。说到这儿,他眼里含着泪,转过身,再向后伸出手,紧紧握住巴萨尼奥的手,那份情谊实在令人感动。”可贵的是,他时刻都在为他人着想,身陷囹圄,给巴萨尼奥写信,也是表示切勿勉强:“唯望死前见你一面,你我之间的所有债务便两清了。事已至此,切勿勉强。假如你的爱人并不希望你前来探望,便就此作罢。”在法庭上,安东尼奥生命攸关之时,对赶来试图救他的巴萨尼奥,表达的仍是对友情的珍爱:“只要你是为失去你的朋友而悲伤,你的朋友就会对为你偿还债务无怨无悔;因为,假如这犹太人一刀下去割得足够深,我真心希望在那一瞬间便替你将欠债还清。”正因为此,这时已“浪子回头”的巴萨尼奥,也将肺腑的心声说出来:“安东尼奥,我已结婚娶妻,我爱她,像爱自己的生命。然而,在我眼里,我的命,我的妻子,甚至整个世界,都不如你的生命珍贵。我愿丧失一切,是的,为拯救你的生命,我愿把一切都牺牲给这个魔鬼。”

然而,不无反讽的是,安东尼奥的基督徒模范言行,对他的那些基督徒朋友们似乎不起什么作用,巴萨尼奥一贯浪荡,是夏洛克眼里“靠借贷度日的败家子”,而且从一开始并看不出,他追求波西亚是只为爱情,不为财富;格拉西安诺是个十足的现实主义乐天派,安东尼奥向他表示:“我只把世界当成一个世界,一个舞台,人人都必须在上面演一个角色,而我是一个心情忧郁的角色。”格拉西安诺从不会为什么事闷闷不乐,他的人生哲学是:“让我来演丑角:我愿在欢声笑语中迎来衰老的皱纹;宁愿让酒去温热我的肝,也不愿让致命的呻吟把我的心变冷。”所以,他劝安东尼奥:“你对一些世俗之事过于认真:人活一世,对有的东西,你越在意,它反而会失去。”友谊对他来说,也属“世俗之事”。“偷走”夏洛克女儿杰西卡的洛伦佐,就更是一个渴望得到实惠的物质主义者,最后,当他从尼莉莎手里接过夏洛克的财产授予契约,欣喜若狂,惊呼“两位可爱的夫人,你们简直是为荒野上的饥民天降‘玛哪”。对他来说,这两位夫人就是给他带来意外之财的上帝。

莎士比亚可能在此想表达两层意蕴:一是基督徒们“世俗”方面并未显出有多么“圣洁”,二是暗示一种诫勉。因为从《旧约·出埃及记》(第十六章)和《民数记》(第十一章)不难发现,“玛哪”一词带有反讽的意味。当走在狂野上的以色列人飢饿难耐时,上帝天降“玛哪”,“各人按着自己的饭量收取”。结果,有贪心的以色列人多收取了“玛哪”,第二天早晨,他们的“玛哪”“就生虫变臭了”。这不啻具有浓郁的诫勉意味,即洛伦佐所得这一份“玛哪”(夏洛克转赠的遗产)为上帝所赐,但假如他贪心不足,势必招致祸端。但从第五幕沉浸在音乐之声中的洛伦佐所说:“假如一个人内心里没有音乐,或不会为任何甜美的和谐乐音动容,那他最适合去干叛国投敌、阴谋作乱、抢劫掠夺的勾当;他们的内心冲动像暗夜一样黢黑,他们的感觉性情如厄瑞玻斯阴阳界一般幽冥。”对他“贪心不足”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另外,从对待爱情来看,洛伦佐也是真诚的,例如他赞美为爱情准备跟他私奔的杰西卡,“像这样一个聪慧、美丽、忠实的女孩,我会把她安放在我恒久不变的灵魂里”。

再回过来看这里,莎士比亚可能又有意设置了一处耐人寻味的对比。首先,前边讲过,按《圣经·旧约》,犹太人借钱给外族人时,可以获取利息。基督徒们是夏洛克的“外族人”,不是他的犹太“同胞”,他自然可以从他们身上赚钱获利。显而易见,套用这句话来说,基督徒所认定的“仁慈”对象,自然也不包括作为“外族人”(更是异教徒)的夏洛克。所以,安东尼奥只对基督徒“仁慈”,即便是向夏洛克借钱,还是不屑地表示:“我今后可能还会这样骂你、吐你、踢你。要是你愿意借我这笔钱,别当成是借给朋友;世上哪有借钱给朋友,又从朋友身上赚取利钱的友情?而只当把钱借给了仇敌。”借钱是否可以获取利息,以及“仁慈”是否应该一视同仁,不分族群,都成了双刃剑。

其次,安东尼奥骂夏洛克是一个会拿引《圣经》为自己开脱的魔鬼,“虚伪奸诈的外表多么体面动人”。但这同样是把锋利的双刃剑,而且,最后被这把剑刺中要害的,恰恰是巴萨尼奥,这位安东尼奥最好的朋友。在法庭上,巴萨尼奥表示愿为救安东尼奥的命牺牲一切,而当帮他救了安东尼奥一命“法官”波西亚向他索要戒指作纪念时,他却不忍割爱,给的极不情愿。当他向“夫人”波西亚解释时,又表示说:“万般无奈,我只好叫人追上他,把戒指给了他。我被羞愧和礼貌所困扰。我不能让我的名誉就这么被忘恩负义玷污。”脸面和名誉远大于牺牲。因此,至少可以把那句话反过来这样说,虚荣浮夸的外表在他身上是多么体面动人!

这或许不是莎士比亚对基督徒的刻意嘲讽。但无疑,他要以此挖掘基督徒的日常言行与基督教义之间的巨大差异,并通过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矛盾,凸显基督徒身上日常的行为失范,以及道德问题。这样,莎士比亚就给基督徒戴上了仇恨和敌视犹太人的有色眼镜,也自然显示出莎士比亚的思想深刻和艺术高妙。

不过,在今天看来,套用萨拉里奥的话,尽管莎士比亚也许真的力图要将安东尼奥塑造成一位举世无双的“仁慈友善的绅士”,但只要稍微跟嫉恶如仇、憎爱分明的夏洛克一比,便显出了人物的软弱无力;再跟他的两人朋友一比,又显出了他的无趣无味,他既缺乏巴萨尼奥身上自然真实、爽性而为的“世俗”,更没有格拉西安诺身上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粗俗”,整个身心都笼罩在神秘的忧郁里,他的人生目标只有两个:一是在“尘世间”获得“神圣的友谊”,二是在天国得到上帝的救赎。

猜你喜欢

威尼斯商人基督徒尼奥
幸福的天使
雅克德罗邀请嘉娜·维什尼奥娃成为品牌形象大使
圣诞的中国往事
《威尼斯商人》的狂欢化审美品格
本期人物:莫里斯 · 尼奥
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穆拉诺玻璃瓶,“威尼斯商人”的外衣
女性基督徒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中世纪英国基督徒的借贷活动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