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市小麦根茎部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控技术

2017-02-07

农村.农业.农民 2017年20期
关键词:全蚀基腐病基部

新乡市小麦根茎部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控技术

河南省新乡市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常年种植小麦面积500余万亩,但是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等小麦根茎部主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三者均属于土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能够长期存活,整个生长季节病菌都可以造成侵染,并可在同一植株上发生。小麦收获后,病残体留在田间和土壤里,第二年可以继续造成侵染,严重时造成小麦整株枯死,后期形成白穗。根据总结多年的调查成果和防控措施,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具体症状和防控技术要点如下:

一、发生症状

(一)纹枯病

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在小麦拔节后的发病初期,植株下部近地表处的叶鞘上出现边缘浅褐色、中间为灰白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可连片形成“花秆”,严重的造成支柱基部1、2节变黑,甚至腐烂而出现“死株”现象;茎秆上病斑呈梭形、纵裂,病斑扩大后连片造成“烂茎”。由于“花秆”“烂茎”而致使小麦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者造成在抽穗后形成枯白穗。

(二)茎基腐病

小麦种子、幼芽、幼苗、成株根系、茎叶和穗部均可受害,以根部受害最严重。潮湿时病部均可产生黑灰色霉状物。播种后种子受害,幼芽鞘受害呈褐色斑痕,严重时腐烂死亡。根部受害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植株茎基部出现褐色条斑,严重时茎折断枯死。枯死植株呈青灰色,白穗不实,俗称“青死病”。拔起病株可见根毛和主根表皮脱落,根冠部变黑并黏附土粒。

(三)全蚀病

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分布,严重时全田植株枯死。

二、防治措施

(一)纹枯病

1.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播种,减少冬前病菌侵染麦苗的机会;合理密植,加强田间排灌水,勤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平衡施用磷、钾肥,特别是重病田要适当增施钾肥,增强麦株的抗病能力;带有病残株的粪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2.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麦播期使用种子重量0.1%的25%三唑醇乳油进行拌种。麦苗返青期病株率达15%时,每亩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冈霉素40~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75克,兑水50千克顺垄喷施,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要注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同时不要偏施氮肥,2月底3月初开展防治效果较好,不要超过3月15日。

(二)茎基腐病

在预防小麦全蚀病和纹枯病时,兼治小麦茎基腐病。

(三)全蚀病

1.农业措施 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轮作倒茬,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增施有机肥和磷肥,提高有机质含量,保持氮磷平衡,促进土壤中拮抗性微生物发展,加速病害衰退。

2.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麦播期每亩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20毫升或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5毫升或2.5%扑力猛悬浮种衣剂15毫升拌种。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兑水60升,顺垄喷洒,次年返青期再喷1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危害。

(河南省新乡市植保植检站 郭会芳)

猜你喜欢

全蚀基腐病基部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与防治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控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