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历皖南事变

2017-02-07口述易非整理黄进琪

老友 2017年2期
关键词:皖南突围团长

口述 易非 整理 黄进琪

亲历皖南事变

口述 易非 整理 黄进琪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笔者拜访了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我国驻印尼首任副武官,驻老挝、巴基斯坦、加拿大武官的新四军老战士易非。

易老满面春风,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说话声音洪亮,举手投足尽显新中国第一代武官的风采。他激情地讲述了亲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那难忘的岁月——

1940年下半年,国民党当局阴谋策划消灭新四军在皖南的部队。12月10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立即解决”新四军皖南部队。12月下旬,顾祝同调集了7个师8万余兵力,任命国民党军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为前敌总指挥,采取“构筑碉堡,稳进稳打”方针,围攻新四军皖南部队。

1941年新年刚过,皖南新四军近万名将士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率领下北上抗日。1月4日,新一团团长张铚秀率部从峨岭出发东进。当时,我在新四军新一支队政治部任组织科干事,奉命随新一团行动。

1月5日,新一团突然接到向东南移动的命令。这一年,皖南的冬天漫天风雪,山谷银装素裹。队伍顶风冒雪踏着泥泞的山路行军。在行军途中,我们隐约地看到国民党军已在所有的路口、隘口、山头埋伏了部队。张铚秀团长和政委丁鳞章一起分析敌情,预感到老蒋要搞名堂。很快,上级发来敌情通报:多种迹象表明,将有突发事变,要注意警戒。张团长命令,立即将敌情通报各个营,要求部队提高警惕,加强戒备。参谋长派出了侦察分队,观察敌情并随时报告。

1月7日,新一团进入大康王东南地段,国民党军几乎是同时,从前后左右的山岭、路口、道卡向新四军发起进攻,来势凶猛。由于新一团领导已有警觉,又有戒备措施,遭到敌人袭击时损失并不大。枪一响,张团长立即命令部队抢占有利地形进行还击。敌人进攻凶狠,新一团反击更英勇。两军阵地争夺战打得异常激烈。敌人拼命从榔桥河两侧轮番发起进攻,但一次又一次被我们打退。

经过一周激战,我军没能冲出重围。皖南新四军部队5000余人,被敌军压缩在宽约1华里、长不足4华里的石井坑地段内。此时,部队已弹尽粮绝,疲惫不堪。为保存革命的火种,粉碎敌人的围歼计划,叶挺军长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让部队分散突围。他号召全体指战员要以必胜的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冲出包围圈,然后到江北无为县集中。

突围开始,张铚秀团长作战前动员,强调各营突围要坚决、果断、勇猛、顽强,不惜流血牺牲,冲出一条血路杀出去。深夜,伸手不见五指,新四军将士像无数支利箭射向敌军,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随张团长紧跟突围部队冲击,但很快就被冲散了。后来,我随友邻部队抢渡青弋江,过江后进入山区,遇到了老一团的5位同志,我们分头隐蔽到树林里。

皖南的山区温差很大,淋湿的棉衣经西北风一吹,变得硬邦邦的,饥饿和寒冷同时向大家袭来。我掏出出发时带的一小包盐,取出少许让大家就着山溪里的水喝下去,身上顿时感到好多了。白天,我们看好地形,入夜喝足了盐水,避开追剿的国民党军,沿着小路直奔对面的大山。跑到山顶时,我发现自己和大家走散了。

我只得独自沿着崎岖小路下山,下到山脚时巧遇兄弟部队6位同志。他们已在一户老乡家煮了一锅饭,我跟着大伙狼吞虎咽地吃着。饭后,我们按新四军的群众纪律,在米坛里放了两块银圆,并留个纸条,才继续赶路。

一天傍晚,要通过一处开阔地时,我们发现右侧山头上有敌人守卫。为减小目标,我们决定分散突围。冲过敌人封锁线后,我再也没有遇到那几个战友。又翻过一座山已是深夜,我就在一农户家门口休息,可能是太累太困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老乡的床上。那时,我蓬头垢面,两眼深陷,面黄肌瘦,脸上、手上都被荆棘划破了,棉衣被撕开了几个口子。大爷、大娘看出我是新四军战士,对我特别亲切。“那帮狗东西,把孩子折磨成什么样了!”大娘抚摸着我的脸心疼地说。我急于要找部队去,他们说外面情况不明,不让我去。大娘边说边忙着为我烧水,让我洗澡换衣服,并让我饱饱地吃了一餐,然后安排我在里屋休息。大爷吩咐儿子去打探消息。第二天,大娘端来一碗老母鸡汤慰劳我。看着大娘慈祥的脸,我鼻子一酸,热泪盈眶。这就是根据地的人民,这就是伟大的母爱,为了子弟兵舍得一切。

第三天晚上,我告别大爷、大娘,依依不舍地上路了。后来,我又闯过几道关口,由当地敌工干部金涛护送,渡过江到达无为县,投入了新的战斗。

猜你喜欢

皖南突围团长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苏东坡突围
《皖南印象》
英雄团长沈述清血洒光华铺
堵车“突围”记
代表团团长、预备会议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