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中学生看韩剧,化流行元素为教育资源

2017-02-06聂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韩剧教育资源陪伴

聂茜

〔关键词〕生本德育;韩剧;陪伴;教育资源

一、问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随着认识的深化,学校德育工作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已成为共识。由此要实现三个转换:把面向少数学生的应急管理转换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模式;把以补救和矫治型为主的咨询和危机干预模式转换为以支持性、预防性为主的发展性教育模式;把班主任的单兵作战转换为心理专业人员和工作网络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全面整合的全员性教育模式。德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全员参与,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开展,全过程进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获取德育实效。当下的学生怎么样?学生群体需要什么?学生们喜欢什么?当今社会需要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是德育工作者必须及时直面的问题和德育工作的方向。

从2013年末至今,内地的社交网络上陆续被《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这些韩剧“攻陷”。从普通网友到娱乐明星,都在谈论着它们,俨然“不追剧就找不到聊天话题”的氛围。假期归来,相关剧情、男主、女主、服饰、饮食等都是学生们最火热的谈资。无论在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秀自己的“炸鸡和啤酒”成了最潮的事情。甚至有网站推出了“和宋钟基的结婚照”一类的游戏软件,一系列的淘宝同款就更不在话下了。

两会期间,王岐山主动提到《来自星星的你》:“有时候我也有一段没一段地看看韩剧,看半天我发现我明白了,韩剧走在咱们前头……”中华网随即发表评论文章——《别把王岐山看韩剧仅仅当成两会花絮》,“别把王岐山看韩剧仅仅当成两会花絮或者饭后谈资,他所强调的这点——‘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不仅值得文娱人士思虑,也值得所有人品读……”

二、科学借力流行元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作为大众化的影视艺术,它以其直观性和反映生活的真实感吸引着数以亿计的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思想震撼力的艺术,它能够产生净化人的心灵,塑造人的灵魂的效应。一个完美的荧幕形象,能给学生的一生留下永久的温馨,以至影响他们一生的追求和道路。

但是,95后高中生普遍自我意识较强、社会阅历浅、知识面有限、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不高,他们的主观理解能力往往定势于有限的感性知识。大多数高中生的欣赏水平仅停留在关注剧情、插曲、服饰、场景等表层部分。狂热地追星,追逐外在的美丽和所谓的风度、个性,未能领会影视创作者的艺术匠心,更谈不上理解影视片所表现出来的深刻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内涵。

如何发挥影视艺术的德育功能,是一个还没有引起广泛重视的问题,或曰:还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当前影视圈中所出现的一些怪现象,学生思想上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是学校德育工作和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喋喋不休的抱怨、心急如焚的呼救、措词强硬的禁令,都是对现实的回避,是消极防御、软弱无力的表现,这将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永远处于一种坐以待毙的被动境地。我们应该面对现实,研究对策,积极进攻,开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学校德育工作应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喜欢的应是我们德育工作者所关注的,学生所关注的正是德育工作展开的契机。当下学生追韩剧,我们德育工作者就应该研究韩剧。

近年来,对于韩剧的研究一直是我国电视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针对韩剧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薄弱。首先是数量少,在中国期刊网上以“韩剧”“韩流”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可以得到七百多篇文章。在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之后,仅有不到二十篇涉及这一问题,且重点针对的是对在校大学生或者流行文化的影响;其次,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能够搜索到的有一定针对性的调查报告仅有两篇。

对于大众文化,学术性的接触往往不够迅速。流行元素是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查高中生对韩剧的态度与借助我校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韩剧欣赏与评论”“影视欣赏”“外国小说欣赏”“论语品读”等,从文化传播、社会心理学角度和学校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韩剧热的原因,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有效资源。

研究拟从科目、性别、年级和对韩剧的接触度四方面来分析当前高中生在对韩剧态度的三个维度——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性上的特点。同时还对当前高中生对韩国偶像剧、情感剧、生活剧和历史剧的不同喜爱程度予以考察。以科学翔实的数据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多元的师生沟通为手段,深入研究将韩剧这一类流行事物化为德育资源的有效策略。

三、化韩剧流行元素为德育资源的相关策略研究

(一)生本化原则

“生本”即以生为本,尊重生命。生本化原则是当前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所有的教育行为都要以是否“激扬了学生生命”为指导原则。该原则指导下的德育是激扬学生生命的高层次德育,同样的德育内容在不同的理念指导下体现出不同的层次与品味。生本德育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生命的提升,而生命的提升则必须依靠其生命自身。学生不仅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因此,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就必须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学生生命发展的环境,搭建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向上,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可以获得最好发展的德育平台。

(二)学校变革策略

真正的德育必须从学校教育的变革入手。德育问题其实也与目前教育现实中的学习问题密切相关。正如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学生美好而幸福的学习生活才是德育真正的基础与前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包括德育的教育变革的基础。这样,德育就与教学联系起来了。课堂生活是学生们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也是进行德育的最本色的阵地。生本德育以生为本的价值观,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德育的评价功能,并坚持发展性、全面性、民主性、多元性的德育评价原则。

我校德育工作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坚持德育工作以生为本的原则,并制定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德育管理制度。学生迷恋韩剧、追韩剧,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对韩剧及韩剧热现象有所了解,甚至应当比学生更了解。这才是以生为本的德育。

(三)思维转变策略

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课堂生活的德育资源非常适合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源于学生生活与社会活动的道德品质教育才会有实效。只有通过实践才会从中得到切身的体验,深刻的认识,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学生可亲历其境、亲闻其声、亲嗅其味、亲视其貌、亲触其“肌体”。

(四)全盘统筹策略

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德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应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加强调控,防止操之过急或遗漏缺位。同时应当与家长协调,以更好地挖掘各方面的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学校在课程设置、安排方面也统筹规划并制定相关的条例、规定,以保障德育资源开发机制的日常化与功能的最大化。

(五)因材施教策略

即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所想。尊重学生、尊重教材、尊重现实。在德育资源的开发转化上,力求做到分类开发和多元化,防止教育缺失。

分类开发指的是:根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影视欣赏”课程标准的性质及校本选修课程“影视欣赏与评论”“韩国旅游与文化”“儒家思想及其影响”,结合学生的实际,从社会、自然环境等不同的方面合理开发,科学配置。多元化是指从思想品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考虑。多元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本课程实施的条件,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支撑,关系到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也是高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必经之路。

(六)自主研发策略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期望能产生奇迹”。当学生着迷于流行事物时,作为教师应当给予的是良好的期待和积极的引导。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老师们积极、恰当地引导,让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各方面分外努力。学生的进步,主要是教师期待的结果。学生迷恋韩剧,迷恋明星,作为教师一味地批评教育不如报以一个信赖的眼神。“我相信你能处理好这些与学业的关系,你对流行事物的关注表明你是一个热情的人……”如果给学生贴上“不务正业”“虚荣”等标签,只会恶化师生关系,影响德育效果。

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误解或嫉妒,两个人之间有了矛盾,这时候,如果你想报复对方,就会加深对方对你的仇恨,有可能导致对方挖空心思加害于你;如果你还不罢休,他就会更加恶毒地报复你。在这个过程中,你心中的敌意越深,对方对你的报复可能就会越狠毒,直到两败俱伤。这样的现象延伸出来就是“海格力斯效应”。

海格力斯效应是一种人际互动,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存在的冤冤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在日常交际中,如果我们深陷海格力斯效应,就无疑陷入了无休止的烦恼之中,这样,我们会错过路边许多美丽的风景,失去真正的快乐,也无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一旦受到了恶性刺激,心里就会产生不良情绪,陷入无休止的烦恼之中。在人际交往中,复仇者和被报复的人都不是真正的胜利者,因此,我们应该拒绝海格力斯效应的出现,学会宽容,懂得忍耐。

以怨报怨是一种社会效用最差的选择,很容易让我们陷入冤冤相报无了时的泥潭。有时候,忍耐不是退让,而是一种力量,只有忘记仇恨,学会宽容,我们才能与人和睦相处,才会赢得他人的友谊与信任,从而赢得他人的支持与帮助。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因此,“人贵有自知之明”。

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我们对优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常常比别人的估计高,对不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则常常比别人的估计低,也就是说我们更容易拔高自己。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实际上就是为了克服我们有意无意地拔高和美化自己的倾向,使我们能更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当然,这里的谦虚谨慎,并不是要求大家随意贬低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人贵有自知之明”,是说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样在学习和工作中才能扬长避短,取得好成绩。

流行韩剧中德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必须尊重科学依据和心理规律,必须有教师的理智分析导引。德育过程是一个情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呼应、共鸣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四、相关策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陪高中生看韩剧

“陪”是方法途径,“看韩剧”是内容形式。

其一,陪,即陪伴,是“慢德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之一。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首先是陪伴者,陪伴学生一步步成长、成才。“慢德育”是2013年杭州市德育论坛的主题之一,旨在强调:德育关注的是主体对德行问题的理解,所以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体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也体现德育自身的规律性和教师的指导性。“牵着蜗牛散步,不责备,不催促,方可闻到花香,听到虫鸣,看到亮丽星斗……”慢慢地、静静地陪着学生看韩剧,方可发掘出有效的德育资源。

其二,看韩剧,即利用学校相关选修课和系列主题活动展开对韩剧的欣赏评论。韩剧,指韩国拍摄制作的电视剧集,采用边写边拍边播的模式。近年来,因爱情剧的影响而造成轰动,在跨文化圈的文化传播下成功成为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的热门研究课题。“韩剧欣赏与评论”是我校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之一,是人教版选修课程“影视欣赏”的深化和细化。韩剧欣赏与评论,需要对所欣赏韩剧的各元素构成(如画面、音乐、人物、剧情等)有较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具备相关理论知识、社会文化学知识,用评论、对比等方式阐述个体对该作品的理解。在“看韩剧”系列活动中,用直观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激发其内在的感情力量,进而引发出理性的深层思考。

(二)化流行元素为德育资源

化流行元素为德育资源,即从韩剧中开发、整合德育资源的方法、途径,利用其中的流行元素开展有效德育活动的技巧、方略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对策分析和应对策略研究。

其一,流行元素,指社会上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或某权威性人物倡导的被人们接受、采用,进而迅速推广的事物、观念、行为方式等。流行元素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衣饰、音乐、美术、娱乐、建筑、语言等。

其二,德育资源,指对培养人的德行起作用的一切因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也包括知识、经验、信息等因素,以广泛存在、影响普遍、正向负向作用同时并存、显性资源与潜在资源并存为主要特点。

五、具体实践操作

(一)科学分析高中生对韩剧在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性上的特点,准确把握95后高中生心理共性及个性,便于师生有效沟通。

通过问卷调查95后高中生对韩剧的态度,分析韩剧热的原因,了解高中生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性上的特点。笔者就目前韩剧在高中生中的收视情况及影响展开了调查,首期对象为学校高二年级学生,主要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展开。在接受调查的100名学生中,男生32人,女生68人。

通过问答方式得到的调查结果如下:

1.明星效应依然强烈

本次调查列出了15部韩剧,其中历史剧2部,家庭伦理剧4部,青春偶像剧7部,情景喜剧2部。结果显示,看过人数最多的是《来自星星的你》《豪杰春香》《传闻中的七公主》3部。这类剧通常由大量偶像演员参加演出,剧情多以爱情、友情为主线。在影响中学生收看韩剧的因素中,“有我喜欢的明星出演”以55%的选择率成了最主要的因素。因为明星扮演的偶像角色具有中学生所向往的美貌、富有、公众影响力等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心里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欲望。

2.女学生更偏爱韩剧

在韩剧的收视群体中,性别差异很明显。在本次调查中,表示喜欢或很喜欢看韩剧的女学生占女性总人数的60%,男学生则占男性总人数的22%;有时或经常看韩剧的女性学生占69.3%,男性学生则占30%。表示自己很不喜欢看韩剧的女性只有1人,而男性则有7人。由此可见,韩剧更受女学生的喜爱。

3.中学生对韩剧的评价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了解到,在中学生心中,韩剧有以下特点:具有现代感,故事吸引人,演员演技好,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但是脱离现实,节奏偏慢,题材狭窄。

由此可见,中学生更多是从韩剧中寻找一种心灵慰藉,很多学生由于中考失利或者无心学习,导致不得不选择层次稍低的高中,面对家人、面对社会、面对未来,他们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矛盾。他们虽然非常清楚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但内心深处对未来又有着无限美好的想象。而韩剧中的主人公们总是面对着种种困难,他们不轻言放弃,坚持到底,用乐观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最后故事也总会是一个美好的结局,这使处于矛盾期的青少年得到心灵上的慰藉。

存在即是合理,我们需要做的是研究和开发有益的资源。笔者将调查范围扩展到了全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446份,有效回收率为73.6%。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30.6%,女生占69.4%;调查对象涵盖了文科、理科和艺术类各个类别的学生,其中理科学生占46.1%,文科学生占35.7%,艺术类学生占18.2%。研究工具采用自编的“当代中学生对韩剧的态度问卷”。该问卷是在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态度的结构理论编制而成,包括3部分:被试者的一般资料、对各类韩剧的喜好程度、对韩剧的整体态度。其中一般资料包括专业、性别、年级和对韩剧的接触度。对各类韩剧的喜好程度,是将韩剧分为4类(偶像剧、情感剧、生活剧和历史剧),让被试者填写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韩剧类型,并对各类韩剧进行优缺点评价。

对剧的态度是该研究的重点,在预测中设计了34个题目,采用5点量表记分,5、4、3、2、1分别代表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一般、比较反对、完全反对。预测收回101份有效问卷,根据对预测结果的分析进一步调整问卷,最后确立的正式问卷中包括21个题目。我们对预测问卷进行了a系数检验,结果为0.913,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都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可以进一步做因素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指定3个因素进行因素分析,并将载荷在0.40以下的因素予以剔除。处理后剩24个题项,3个因素(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共解释了总方差变异量的42.6%。其中wtl6(我喜欢看韩剧)在认知和情感两个因素上载荷都较高,wt24(我喜欢韩剧中韩国人的生活方式)在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两个因素上载荷较高。我们认为这也是合理的:“我喜欢看韩剧”这一题目本身就包含了情感和认知的双重唤醒;而“我喜欢韩剧中的韩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一题目是对行为方式的情感表达。这也表明情感本身并不十分稳定和独立,易受认知和行为的影响。然后我们根据各题目表达是否清楚和有无重复,进一步分析最后保留21个题目,确立正式问卷。

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得到如下答案:

韩剧虽长,但不乏味;

韩剧编剧水平高;

韩剧很贴近生活,而且很有生活的哲理;

韩剧对细节捕捉很到位;

韩剧赏心悦目,让人轻松愉快;

韩剧宣扬真善美,主题健康,韩剧制作水平先进;

韩剧中情感表达含蓄细腻,能打动人心;

韩剧中的音乐很优美;

韩剧中演员靓丽,服饰个性化,充满了流行元素;

喜欢韩剧中的对白;

喜欢剧中韩国人的生活方式;

看过韩剧后,我想剪韩国发型,穿韩国服饰或吃韩国料理;

看过韩剧后,我想去韩国旅游;

看过韩剧后,我想去韩国整形;

看过韩剧后,我想学韩语;

韩剧中的时尚气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

高中生对韩剧的接触度是研究高中生对韩剧态度的基础,因为有接触才会形成态度,接触频度的高低也可能会对态度的强度、方向和稳定性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了主观评价的方式。“你看韩国电视剧多吗?”这一问题,备选答案为“从来不看”“偶尔看看”“一般”“有点多”“经常看”5个等级,依次记为1、2、3、4、5分。结果表明,偶尔看看韩剧的人最多,占36.7%,一般的占27.7%,有点多的占15.39%,经常看的占14.3%,从来不看的人最少,仅占0.06%。

调查数据还显示,接触度与对韩剧的态度呈正向共变趋势。方差分析和多重检验的结果表明,女生对韩剧的接触度(3.15)显著高于男生(2.47);从高一到高三,对韩剧的接触度依次递增,高三学生对韩剧的接触度显著高于高一和高二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韩剧的接触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艺术类、文科类和理科类,艺术类学生对韩剧的接触度最高(3.36);所有学生对韩剧的平均接触度为2.95。艺术类学生(3.85)对韩剧的认知评价显著高于文科类(3.37)和理科类学生(3.27)。

所有高中生对韩剧的认知均分为3.41。在情感维度,专业主效应仍然极其显著,性别和年级主效应也显著。艺术类学生(3.83)比文科类(3.20)和理科类学生(3.08)更加钟情于韩剧;女生(3.41)比男生(2.92)更加喜欢韩剧;高二(3.32)、高三(3.26)比高一新生(3.13)更加喜欢韩剧。所有高中生对韩剧的情感均分为3.26。

在行为倾向性维度,专业和性别主效应都极其显著,年级主效应显著。与文科生(2.72)和理科生(2.62)相比,艺术生(3.79)的生活或消费更容易受韩剧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女生(3.02)的消费观念受韩剧的影响比男生(2.49)更加强烈;不同年级的学生看过韩剧后行为受其影响的程度依次为高二(3.06)、高三(2.83)、高一(2.61)。所有大学生对韩剧的行为均分为2.87。

在总的态度维度上,专业主效应极其显著,性别主效应非常显著,年级主效应不显著。艺术类学生(3.83)对韩剧的态度值最高,接下来为文科类(3.17)和理工类(3.07);女生(3.40)对韩剧的态度值显著高于男生(2.89)。当代高中生对韩剧的总态度很客观,平均值为3.24。

48%的高中生喜欢韩国情感剧,40%的高中生喜欢韩国生活剧,35%的高中生喜欢韩国偶像剧,24%的高中生喜欢韩国历史剧;26%的学生不喜欢韩国历史剧,24%的学生不喜欢韩国偶像剧,18%的学生不喜欢韩国生活剧和情感剧。总的来看,高中生较喜欢韩国情感剧和生活剧(但没有超过半数以上),不喜欢历史剧,对偶像剧看法不一。女生对韩剧的接触度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对韩剧的认知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情感、行为倾向性和总态度中差异显著。性别差异是一个古老而又永葆青春的话题,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感情细腻,而且容易情绪化,因此韩剧的特点刚好迎合了女生的特点,因此女生愿意看。

认知是对韩剧的客观评价,是韩剧自身固有的特点,不受性别的影响。另外,女生比较理想化,而且容易受外界影响,从众心理比较突出,因此受韩剧的影响较大。

高一学生刚刚走进高中时代,还很单纯,课程也相对较重,没有很多时间来看长长的电视剧。高二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生活,部分学生已经开始谈恋爱,他们渴望了解世界,追求完美爱情。因此唯美的韩剧满足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情感丰富,但容易冲动。高三课程增多,高考压力明显,思想方面高三学生已经成熟了许多,开始冷静并多方位思考问题。整体来看,高三以后对韩剧的态度趋于稳定。艺术类学生在对韩剧的接触度、韩剧的三个维度和总态度上得分都显著高于文科班和理科班,文科学生在这四方面的得分稍高于理科生,差异不显著。艺术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时尚个性,喜欢浪漫,情感丰富,形象思维优先,追求唯美、理想主义色彩较浓。而韩剧刚好投其所好,正所谓“因为对口,所以流行”。

综合来看,艺术类女生对韩剧非常认可,而且非常喜欢韩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艺术和女性的角度来看韩剧,态度分数最高。情感剧和生活剧在高中生中比较受欢迎,除了演员时尚,情感细腻,对白幽默,音乐煽情等公认的优点外,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主题积极健康,剧情生活化,注重细节刻画。张爱玲说她不擅长写那种波澜壮阔的内容,她认为普通人质朴的生活中未必没有深刻的东西。韩剧,尤其指韩国的情感剧和生活剧做到了这一点,它用细腻的笔触向人们传播着最质朴最普通的真善美,引起了观众的共鸣。高中生对韩国偶像剧看法不一,或许是因为对偶像剧的成功标准看法不一。韩国偶像剧演员靓丽,情节浪漫,音乐唯美,但是搞笑手段很夸张,形式化东西太多,矫揉造作,就像快餐文化,没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地方。韩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韩剧中宣扬的真善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实带来的压力。韩剧对高中生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韩剧中唯美的剧情,真善美战胜假丑恶,这种氛围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熏陶作用。历史剧在高中生中不太受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韩剧中许多情节不尊重中国历史,甚至诬蔑中国人。另一方面,国产历史剧场面恢宏、气势庞大、人物个性鲜明,韩国历史剧无法相提并论。

(二)引导学生自主发掘韩剧的积极元素和消极元素,最大限度地汲取韩剧中的正能量,发掘影视德育的“塑魂”功能。

了解各类学生对韩剧的态度后,以生本化原则为导向,以因材施教策略和自主研发策略为主,组织学生欣赏评论韩剧。

案例一:《来自星星的你》欣赏与评论

课程设想:以该片作为课程第一课,主要源于寒假期间“啤酒炸鸡”“都教授”的火爆程度。大部分学生看过并且有较深的理解,以此拉近师生沟通的距离。

课堂过程:

1.剧情提要(学生介绍为主,教师补充相关背景,并幻灯展示)。

2.精彩片段回顾。第一个环节,学生讲述自己印象深刻或深受感动的片段。第二环节,选取都敏俊和千颂伊单独相处的片段,都敏俊上课的片段,拯救千颂伊的片段进行课堂赏析,然后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谈到男主的形象和曲折离奇的情节打动人心,穿越加外星人的桥段具有新意。也有学生不喜欢穿越的俗套剧情。

3.关于“美”的看法。第一,都敏俊身上的男子之美。整洁、干净的外观,符合作为教授的身份。反观自身,仪容仪表是否具有由内而外的整洁,是否符合作为青年学生的身份。第二,彬彬有礼的谈吐,没有污言秽语。第三,有超人的能力、渊博的知识。

师小结:其实这也是我国传统观念和大众观念中对于男子的要求。有谦谦君子风度,有安身立命之本。

第四,对千颂伊得到穿越之爱的原因作思考。自尊,有底线。即使和爱人独处一室也能有礼有节。有自己的事业,当时她已经是成功艺人,也有一位优秀的富二代垂青于她。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她不是最美的女子,却有着最真的性情和对自己明确的要求。

师提出问题:爱怎样的人有意义?如何爱一个人?怎样成为值得别人真心付出的人?

4.作业:尝试为电视剧编写800字以上的续集。此次影视欣赏与评论课,主要着力于对热播情感偶像剧中“美”和“爱”的挖掘。对于高中生德育而言这是必不可少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二是人的需要都有层次高低,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会出现。针对当前高中生现状,只有满足了其感情和尊重的需要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自我实现需要。通过学生熟悉并喜欢的影视剧,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关于“美”和“爱”的教育引导。

(三)通过韩剧挖掘韩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交叉渗透,形成对儒家文化和社会流行文化的科学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将德育伦理内化。

案例二:对《大长今》中传统美德的挖掘

环节一:主题曲《希望》导入

环节二:剧情简介和片段欣赏

环节三:与《芈月传》对比

生一:《大长今》很励志,很具有正能量。长今在接踵而至的挫折磨难中始终保持内心的坚韧和安详。无论是厨艺还是医术,她都刻苦钻研,这是一种大智慧。我很喜欢主题曲,任何时候都要满怀希望与梦想。(一时兴起哼了起来)

生二:《芈月传》和之前的《甄嬛传》《美人心计》《宫心计》很接近,只是服装之类的有些提升。我认为思想上明显是有问题的。它们宣扬的是“人善被人欺”的俗理。主人公的天真善良在丑恶的现实中被一点点磨灭。那我们究竟应当是做恶人还是善人呢?我觉得这样的电视、电影看多了,会让人很黑暗的。

生三:我也更喜欢《大长今》一点。仅仅是看剧情都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看了几个片段后,我很喜欢长今,她很聪明,给人很温暖的感觉。

环节四:分享学生的影评

环节五: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当时校本选修课“论语”和“儒家”也在开设,于是和任课老师商量,合作布置实践思考题:用“论语”中的话评价长今的言行。

环节五才是我的教学目标所在,但说教性的德育资源是苍白低效的。苏东坡效应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学生在对比、欣赏中已经得到的东西,不妨装一次“迷糊”。只要学生身在山中,那必将寻得自己的宝藏。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快乐地来到山脚下主动开始攀登,至于路上的风景,我们要充分相信他们有能力自己发掘。

(四)通过系列活动展开实践研究,探求开发、整合、利用该德育资源的科学合理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课程实施初期,选择学生熟知的韩剧,陪着高中生们看韩剧,分享他们的一颦一笑,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诉求。

案例三:和学生聊韩剧

小文是个腼腆、内向的女孩,总是安静地待在教室的角落里,几乎没有太大的情感波澜。上课时,周围同学热烈的讨论似乎也不会影响到她的安静,似乎对于一切都无动于衷。大家送了她一个绰号“小龙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她便签本上密密麻麻的韩文。后来留心观察,虽然依校规只能穿校服,但她的发饰和手链很哈韩。看来此人极有可能是个“高手”。

两部经典韩剧欣赏后,我让学生们分组推荐韩剧。准备时,孩子们讨论得相当热烈,都希望小组能够推荐自己喜爱的韩剧。

她仍然冷冷地在一边。于是,我主动找到了她,故意问她是哪个小组的,怎么不加入讨论呢?

她说:“随便吧,反正我也没兴趣。”

我强笑道:“那为什么要选这门课呀?这可是选修课呢。”

“我以为会有点意思,听你们也没讲出什么意思来。”

我一下子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旁边的同学也很紧张地看着我。我深呼吸一口气,耐住性子说:“如果你有好的建议可以和大家分享,毕竟同学一场不是?”

她不吭声了,我建议班长所在的小组吸纳她。小组成员虽然不情愿但迫于老师的面子也算勉强接受了。她不以为然的表情在课堂上很刺眼。

课下我又找到她,这次不谈课堂,谈韩国服饰。她兴致一下就来了,话匣子一打开,我们聊了很多,还说到韩国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联。她不以为然:“老师,你就总想说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你有点大汉族思想呢?”

我笑道:“现在韩国说汉字都是他们创造的哦,我们的端午节都被抢了。”

我建议她可以给同学们谈谈韩国服饰的演变。她答应去找寻资料,试试看。我又说“可以结合影片来谈”,她尖锐地说:“老师,你可以单纯点么?电影就电影,服装就服装,你们总喜欢加些大道理。”

我笑笑,内心却很纠结。她的话正是我极力想要避免的。我希望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发现些东西,得到些东西。我陷入了沉思……两周后小文的《<天桥风云>中的韩国服饰》一文很受同学们好评。

教师只是一个陪伴者。“无痕德育”是一种理想境界。

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费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

例如:在情境教学中感受“无痕德育”。中学生对每天都在发生的社会新闻以及大家极为关注的热点、焦点都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理所当然地希望了解这些现实问题,而且渴望倾吐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引导作用,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自我心灵的塑造者。

案例四:学生推荐韩剧系列活动

开课前一个月,以教师课堂讲授为辅,学生课下思考为主。带领学生欣赏完两部韩剧并顺带介绍相关韩剧后,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推荐韩剧,实行小组分工。6~8人自由组合,选定剧目,制作PPT讲解,确定主讲人和答辩专家。主讲人负责介绍所选剧目,答辩专家负责解答观众提问,其余组员补充说明,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准备两周之后,学生们推荐的韩剧就登场了。最精彩的环节就是答辩环节,学生说,对这部电视剧(电影)稍有模糊之处就会出丑,背景、演员、剧情都要比较熟悉,而且选的东西还得有些档次才行。热播剧《太阳的后裔》《来自星星的你》,经典剧《天桥风云》《人鱼小姐》《天国的阶梯》,偶像剧《浪漫满屋》《星梦奇缘》等纷纷登场,学校一批80后教师也被我们的课堂所吸引。

欣赏与评论中,学生们主动地吸收着影视作品中的美好因素,争先恐后地主动发掘这些美好。我们所担忧的影响学习、早恋、盲目追星等等,靠他们自己都可以转化。流行成为了经典便不是流行,流行注定是“短命”的,我们大可不必太担忧。

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德育。德育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过程。虽然在情境中学生会有体验,但是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建构。因此,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的活动,把课堂知识寓于轻松活泼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感悟人生,培养能力,自主“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自觉抵制不良情绪、消极因素。

从学生生活出发,通过活动性教学,让学生体验、思考、行动。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把道德认识与学生的体验、感受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与实现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统一起来。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再是抽象的条条框框,而是生动的生活体验、感受和认识。

在合作学习中渗透德育。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还要注重发挥学生在互助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在实践中内化德育。道德认知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最终应该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品质,升华为学生的一种精神。因此,教师开展德育活动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虚拟体验,应该让学生走向广阔社会,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实践为载体,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活动不仅是学生认识的源泉,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更有效地改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六、实践中的思考

此次研究探索以我校全校1867名学生和89名80后教职工为调查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准备研究资料的搜集、研究资料的加工整理,展开问卷调查及个体采访,查询关于韩剧热的理论文章,并进行归类、汇总。利用选修课“韩剧欣赏与评论”,随学生一起看经典韩剧经典片段,师生讨论交流,形成相对科学的分析与评论文字。

陪学生看韩剧,通过当前流行韩剧和经典韩剧的欣赏评论对学生进行德育。变口头的说教为直观的形象演示,让学生在画面中欣赏,在情节中思考,在心灵上感悟。消除传统德育的弊端,关注学生心理变化的历程,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明事理,通人情”。

开展韩剧探源活动,品悟儒家文化的精髓。建立韩剧资源库,编写相关教程,挖掘影视作品的德育内容,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最终自主领悟影视中的德育底蕴。

开展系列韩剧评论活动,引导正确的德育观,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影视文化的负面效应,克服不当思想,如拜金主义、不择手段等;汲取影视中的德育精华,如亲情的伟大、社会的真情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流行之所以流行,韩剧之所以保持十余年的热度,有其深层次的原因。通过欣赏经典韩剧,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评论和面对流行事物。反思韩剧在高中生中风靡这一现象,韩剧对高中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知识观念的影响积极消极兼而有之。本文借助选修课堂,通过欣赏、评论韩剧,探寻韩剧成功的原因,了解韩星背后的故事,掀开流行文化的面纱仍是传统文化的内在。

本次研究针对当前高中生德育和与韩剧接触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了化流行元素为德育资源的五个生本化策略:学校变革策略、思维转变策略、全盘统筹策略、因材施教策略、自主研发策略。

策略研究、实践之后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整合德育资源,优化德育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德育资源的主导作用,积极争取家庭德育资源的融合,有效利用社会德育资源。有效利用社会德育资源是我校的德育特色之一。近几年,我们着力拓展社会德育活动市场:让学生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之中,参与社会实践,体会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竞争,接受社会考验;主要通过建立校外德育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第二,根据学生发展特征,突出德育工作实效。“以养成教育为重心,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工作原则,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实行德育活动系列化。

欣赏韩剧,研究韩剧文化,科学认知流行元素,最终的德育指向即教学目标均是将其化为优质有效的德育资源。韩流之所以在中国劲吹,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汉流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陪伴学生解读韩流、汉流的内涵,进而内化儒家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化流行元素为德育资源,更高效、更自然地转化、内化便是我们德育工作实效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曹乃龙.创新德育载体,开展影视德育[J].机械职业教育,2013.7.

[2]曹娅萍.德育实效性策略[J].教育管理,2012.5.

[3]吴丹英.“无痕德育”: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境界[J].走进课堂,2013.9.

[4]赵冰,朱平.德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7.3

[5]郑媛媛.探析儒家思想文化对韩剧的影响[J].影视评论,2011.8.

[6]李英霞.“韩剧热”的心理因素分析[J].电影评论,2012.1.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杭州,310051)

编辑/杜文姬 终校/高 杰

猜你喜欢

韩剧教育资源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为什么 女生都爱看韩剧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搭把手
感不感动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