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悬念暗露底

2017-02-06曾洪根

读写算·高年级 2017年1期
关键词:周瑜悬念昆虫

曾洪根

在文章中,故意提出一个能引起人们思考的问题,使读者急于知道下文的情节,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悬念。悬念在文章中用得好,能使情节的发展有波有折,更具吸引力。但是,许多同学运用悬念法构思文章时,易犯这样的毛病:刚布“疑团”就“露底”。就是说,在文章的开头刚设下悬念,就生怕读者不了解,急着把事情的真相全部坦露给读者。

例如某学生在题为《弟弟》的作文中这样写道:

“太阳刚下山,忽然间天空乌云翻滚,狂风大作,一场大雨马上就要来了。

屋里,妈妈和我焦急地踱来踱去,她不时地到门口向外张望,我两只手急得搓个不停。是啊,怎能不急呢?都这么晚了,弟弟上学还没有回来,骑车去接弟弟的爸爸也不见踪影……

天更黑了,雨更大了,爸爸淋得像一个水人似的回来了。当他说仍没有找到弟弟时,妈妈更急了……”

这个悬念设置得很好,可是文章紧接着这样写道:

“弟弟到哪儿去了呢?原来他拉着一头走失的毛驴在大雨中到处寻找失主。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样写来,文章就失去了悬念法特有的艺术魅力,变得索然无味了。

由此看来,用悬念法构思文章,不仅要“巧设悬念”,而且还要学会“暗藏底”。在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使之产生一种非看不可的急切心情之时,不要马上“露底”,而应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不时地微露端倪,让读者读完全篇才恍然大悟,得到一种“柳暗花明”的艺术美感。

如小学课文《赤壁之战》:“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样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这么办。”到底是什么好计策?这就造成了悬念。后文发展到黄盖假投降,火烧曹操的战船、军营,曹操大败而逃。解决了这个悬念,获得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又如《彩色的翅膀》一文开头也设置了一个悬念,战士小高探亲回部队为什么带小昆虫?然后插叙海岛第一个西瓜的来历,交代了捉、带昆虫的原委。原来是海岛上没有昆虫,带昆虫是为了传授花粉,培植瓜果。真有点柳暗花明、拨雾见日之感。

悬念设置得最好的应该是《雪猴》。文章开头就设置了一个悬念,边防军连长神秘地告诉作者:“不久会有可爱的小朋友给你送礼物。”此时作者心中顿生疑云:我初来乍到,谁认识我呢?“送礼物,谁呢?我想一定是哪个孩子。”作者很希望解开这个谜,读者自然也有一种“穷追不舍”的阅读兴趣。然而,课文没有直接说出来,笔锋来了一个大转弯,“第二天醒来,朦胧中听到一点响动,睁眼看,见桌子上多了一小把香蕉。忙起身追出去,见是一只毛色鲜亮的猴子,回头看了我一眼,还点点头,转过屋角,闪进丛林,蹿到树上消失了。”噢,原来送礼物的“小朋友”是一只猴子,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子?这时作者才点出所要描写的对象——雪猴。在写雪猴能识天气这一特点时,作者又设置了一个悬念,这里就不再详叙了,读者自己去品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运用悬念法构思文章要注意两点:一是悬念的设置要“巧”,要细针密线,缝合无隙,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二是悬念的露底要“隐”,要稍露“机关”,欲言又止,不要急于“露底”。当然,悬念也不是每文必设,这要视材料及表达的需要而言。文章该怎样发展就怎样发展,不故弄玄虚,写出来的文章才不致于牵强附会。

山东 吴长顺

这是用九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拼出的图形。

请在空格内填入适当的八个字,使每个正方形内的四个字都能成为一句四字成语。

猜你喜欢

周瑜悬念昆虫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有趣的无脊椎动物
昆虫产卵跟鸡生蛋一样吗?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Smallest Flying Robot 会飞的机器昆虫
昆虫们来玩了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