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婴论”别又成敲打中国的棒子

2017-02-06刘仰

环球时报 2017-02-06
关键词:巨婴病态声称

刘仰

“巨婴”本是形容婴儿出生时个头较大的医学术语,后来被引入心理学,用来形容人身体长大了但心理还停留在婴儿时期。近段时间,这种“巨婴”批判出现扩大化趋势,甚至触及对中国国民性的反思。针对某些个案,“巨婴理论”或许不是完全没道理。但如果将其扩大到全社会、全民族、全文化、全历史,那就有点失真了。

把中国认定为“巨婴大国”,声称多数国人都是“巨婴”,断定中国社会集体上没超过6个月大,这类说法很新鲜吗?它不过是在“历史进步论”影子里玩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腐朽陈渣,换汤不换药地拾起“中国落后”的牙慧。尽管如此,它好像还是成为一些人解释中国时方便使用的新标签。

“巨婴理论”声称可以解释99%的中国社会现象。但若有人问怎么得出这个结论和数据,估计对方会说:你怎么证明你不是巨婴?因此,同意,你就是巨婴;反驳,也因为你是巨婴而无效。细究起来,这种自我循环式的论证有点耍无赖的意味。还有一种“理论”我们同样熟悉,它声称中国在思想和文化方面老态龙钟,因不愿接受新事物而显得落后。笔者真想请分别持这两种理论的人对谈一下,听他们互相指责“你是巨婴”或“你是老头”。事实上,持这两种批判观点的人根本没想把自己的主张想周全点,他们只会在各自领域里用彼此矛盾的手法完成一个共同目的,那就是以反思之名贬低中国社会和文化。

“巨婴理论”承认它对欧美主流社会没解释力,说欧美虽然也有部分巨婴,但整体上成熟,这就更让笔者费解了。在“巨婴论”者眼中,中国的传统家庭文化、孝道以及集体主义特征都成了导致国人陷入所谓“病态共生”心理的根源。这未免太过牵强,相互依赖以求共生是人类乃至所有生物的生存特征,这一点无论对中国还是欧美都适用。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些价值恰是中华文明的珍贵和独特之处,它们使中国社会更加稳健和有向心力,而非所谓“不成熟”。

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必然面临一些阶段性问题,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概莫能外。某些人因成长环境和现实条件等因素影响而缺乏责任感甚至陷入“巨婴”病态,确是事实。但我们不能夸大这种负面现象,不能把“巨婴理论”泛标签化来唬人。▲

(作者是北京知名学者)

猜你喜欢

巨婴病态声称
国内市售添加食品用菌种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情况调查及分析
儿要八旬母陪着看病缘于“巨婴”心理
乐活人生
无处不在的“巨婴”
无处不在的“巨婴”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66例病态性肥胖性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心理的病态
北爱一组织声称对枪击案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