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活动中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反思

2017-02-05杨洪文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一节课教研笔者

杨洪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81-01

去年11月中旬,笔者又一次参加了小金县抚边乡片区教研活动,听了三节公开示范课。三位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精妙的教学设计、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笔者感受挺大、受益非浅。

1 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是决定整个教学成败的关键,它包括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确定目标、选择策略、教具与课件的制作等等。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把一节课表演得非常完美,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可以说一节课40分钟时间,课前需要花费若干个40分钟时间。因此说,课前的准备尤其重要。我们的教学效果始终不明显。很大原因说明了我们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甚至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做准备就去上课了。要坚信这样一句话:“有付出才有回报。”

2 教学设计一定要“合理”

教学设计也指教学思路。它不仅要体现新课标理念,又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它集中反应了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的关系。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核心,不能脱离实际,同时还要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和价值观。它犹如一块模板,一旦成型,就必须按照它的要求去做,否则你整个的教学过程就像是一盘散沙,显得很零乱,不紧凑,因而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前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3 教学过程要“流畅”

一堂好课,它的教学过程是非常流畅而完美的。教学过程是否流畅?一方面与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思路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与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能力有很大关系。它包括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操作能力、课堂调控及应变能力等。因此,教师能力的高低,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特别是现代社会教师,理应提高自身能力,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掉。

4 教学结果要“圆满”

圆满是指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圆满不是一般的完成,而它包含更深层次的含义,它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数学价值;理应渗透学生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还陶冶了情操。这样的结果才算是圆满的。

5 要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往往一个成功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反思要做到认真细致,不能马虎,并且一定要找出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否则,反思没有任何意义。

综上而言,以上仅仅是笔者参加教研活动后的一些感受,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还望读者们多多指教。说实话,对于笔者一个有近30年工龄的老教师而言,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确实觉得非常荣幸。因为,笔者意识到:“只有参加这样的活动,自己才能找到同别人之间的差距,从别人那里淘到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每当笔者听完别人的课后,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特别内疚,不是说别人上得不好,而是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别人,甚至觉得自己已经掉队了,跟不上形势了。但是,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自己仿佛又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找回了自信心。最起码笔者明白了自己应该怎样去面对每一节课,课前、课后该做些什么了。其实,笔者是非常喜欢听别人的课的,它不仅能带来快乐与自信,而且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也就是笔者参加教研活动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一节课教研笔者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老师,别走……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托马斯的一节课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