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选择初探

2017-02-05倪爱荣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莫高窟编者文体

倪爱荣

摘 要:语文教学目标选择,关系到教学的方向,只有选择好目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可以提升,课标的要求、文体的特点、编者的意图、学生的认知都是教学目标选择必须兼顾的因素。能够比较科学、更加合理地选择教学目标,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目标选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72-02

语文教学目标的选择,是教师教什么的具体体现。目标明确,教学才有方向。面对众多的课堂教学,有时候选择的目标并不是很恰当,拔高、滞后、偏离,更有或者当堂不能达成的问题等等。教学目标应该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追求具有实效的目标设置。

1 秉课标的要求作标高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要受到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和规限,因而语文教学目标要指向课程目标,要与课程标准保持目标一致。语文教学要有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教师不能主管地认为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那样语文教学就成了没有纲常的胡打乱闹。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语文课程的根基上思考和行动,才能够取本舍末、去伪存真,从教材内容中选取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18课《莫高窟》,所在的学段是第三学段。我们对照《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从中我们仔细分析:“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关于识字写字的,因此必须有识字写字的目标。识字写字是贯穿小学阶段始终的目标,在各个学段都不能少,只是各个学段的要求有所不同。

关于阅读目标,结合本课的文体,“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都可以选择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所以我们可以初步选择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佛”,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2 视文体的特点定基点

文体是文章作品的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不同的文体具有自己所独特的功能和语体特点,不同的文体也就有不同的教学价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就要了解文体的特点,抓住文体的特点进行教学,达到学一篇到会学一类的效果。

《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要求学生能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而阅读说明性文章,学生则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所以说,不同的文体,其教学目标是不同。

在阅读中使学生掌握文体特点,是必要的也是科学的。李景阳主编的《语文教学论》中这样描述:“以文体分类进行读文教学突出了易于识别和把握的文章共性和特色,实践证明,它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不必弃之如敝屣。”

教师只有自己读通读透文本,成为文本的“知音”,做文本的正确解读者。把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的情感态度,自己的价值判断融合到一篇文章中去,那么在分析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他就能轻而易举的知道这篇课文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这篇文章的价值在哪里。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第18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文中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文章叙述具体,文质兼美。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从文体的特点考虑:可以选择的教学目标为:

1.学习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习作中。

2.学习文中运用排比、比喻手法描写彩塑、壁画,并能够积累。

3 寻编者的意图为落足点

教学内容隐藏在一篇篇课文里,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听说读写等各个角度,我们可以发掘许多可供教学的内容,但这不意味着这些内容都是需要教给学生,都能确定为目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们必须把发掘的目光投射到文本“独特的这一个”当中,停留在那些最能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上。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要与教科书编者对话,教师就要揣摩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在课程整体的角度上考虑,这篇课文安排在本学段、本册、本单元的价值是什么?它和前后的文章有关联在哪?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价值何在?还有课本中的一些细节,如插图、注释、课后的习题,这些有什么作用,目的又是什么?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关注的。

所以要研读教材,和教材的编者对话。

我们还来看看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18课《莫高窟》这课的教材。

如下图:这是课文的三页。

课文所在的单元是第五单元“祖国各地”。这单元教材是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体会文中优美语句蕴含的意境,学会写景状物类文章的谋篇布局和表达方法。看看课文中,有两幅插图,这是学习资源,可以让学生配合文本感受文本中描述景物的美丽。课文后面四道题目,分别是“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用钢笔描红临写”、“读读下面的词语”、“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这些习题,要教师根据课后习题来设计活动,站在学生的视角,把编者的意图变成学生的学习活动,用教材来教,而不再是单纯完成课后练习题。这就是编者的意图。

我们可以选择的教学目标为:

1.指导书写七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给课文编写提纲。

4 以学生的认知选目标

学生的学习,不是你想教什么就可以教什么的,也不是你教什么学生就能够学什么的,这里关系到个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理解能力等因素。我们应该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往外延伸,进行循序提高,这样学生才可以进行学习活动。所以语文教学目标的选取要以儿童的已知点为原点,探寻儿童的智力发展线,契合儿童的成长规律,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能够很好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还要要分清主次、分出轻重、区别难易地把教学目标有计划地逐步实施。我们还要从儿童的认知出发,以儿童的悟性确定目标的深浅,以儿童的耐性确定目标的多少,以儿童的知性确定目标先后,对教学目标进行通盘考量,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合理取舍,科学整合,从而达到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

如我们要选择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18课《莫高窟》这课的目标,就要调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通过了解知道学生在三年级学过《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通过朗读和背诵增加了语言及文化积累,学会在读中感受描写画面的美丽、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初步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在四年级学习了《九寨沟》《泉城》《田园诗情》,掌握了领悟课文内容、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认识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和写作方法。并学会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片段描写。在这单元的前两篇课文中又学习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领略了大自然的秀美,学习了总分的写法、点面结合的写法、移步换景等写法,还积累了一些描写景物的语句。

另外,这时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

这样,可以确定这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佛”,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够借助文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编写提纲。了解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4.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彩塑、壁画的魅力,了解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作为教师,选择教学目标是一件很重要的教学前期准备工作,目标确定,才可以开展教学。从课程标准到文体特点,与教材编者对话,体会编者意图,了解学生认知,寻求最佳起点,这样的目标选择贴近学生,符合实际,一定会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九诠,李铁安,朱家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S].小学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

[2] 李景阳.语文教学论[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8.6.

猜你喜欢

莫高窟编者文体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编者语
莫高窟,走过千年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编者语
编者语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