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PS在高层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2017-02-05申启飞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变形监测高层建筑

摘 要:当前,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被刷新,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作也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变形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GPS以其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作业、自动化程度高、测站间无需通视、可同时测定三维坐标等诸多优点使其在各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在论述GPS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例阐述了GPS应用于高层建筑物的监测,根据一系列外业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一些较为实用的结论。

关键词:GPS 变形监测 高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56-02

1 引言

GPS之所以能够在各领域中得以广泛使用还得归功于其具备全球性、全天候性和连续且精密的三维导航及定位能力,同时还具有相对良好的抗干扰性与保密性等,具体有:(1)点位之间无需通视;(2)定位精度高;(3)观测时间短;(4)提供三维坐标;(5)操作简便;(6)全天候作业。

总之,GPS技术不仅能满足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变形监测要求,还有利于实现变形监测工作的实时化和自动化。因此,GPS定位技术已逐步成为变形监测的新方法和有效手段,尤其在建筑物变成观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高层建筑物整体形变的检测与分析

2.1工程概况

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特征,如沉降、倾斜、水平位移等,可通过监测面的空间姿态变化表现出来,因此应用刻画监测面的刚性运动状态的模型,可全面客观地表达出建筑物的整体形变状态,为变形分析与预测提供重要数据和科学依据。本工程要进行监测的大厦为南通中南集团开发的金石国际大酒店,主楼地面44层,地上总高度179.7m,酒店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场地南面为宽35m的大街,其它三面多为2~4层建筑物。按要求,在酒店竣工后需要进行两年的变形监测。

2.2 监测方案

2.2.1 基准点的建立

基准点在点位布设上,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具备一定的检核条件和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离金石国际大酒店场地约450m的位置有一个三等水准点,以此作为基准点,在马路南边的空地上,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指标测设了一个水准点S,作为基础监测面的高程基准。根据沉降观测的要求,基准点S应在金石国际大酒店变形影响范围以之外,且易于观测、便于保存。监测工作共进行3次,分别在金石国际大酒店施工的初期、中期和竣工后。因缺少原有平面控制点,故利用GPS网在金石国际大酒店附近观测条件较好的地方(马路边上和一座2层沿街楼上)建立了两个基准点A、B,它们的高程由水准测量确定。

2.2.2 设置监测点

监测点应选在能直观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等。在金石国际大酒店地面上第一层的各主要柱上,按一定间距和密度布设了18个监测点,组成基础监测面I;由于周围的遮挡物较多,影响GPS信号的接收,故采用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的方法确定监测点的坐标和高程。在该酒店主体工程竣工后,在金石国际大酒店的第44层布设2个GPS监测点,组成楼体监测面II。具体监测方案见图1。

2.2.3 观测方案

该酒店每上升两层就对监测面I进行一期的监测工作,酒店主体工程竣工后,在做第一期监测面II的监测工作时,已做了23期监测面I的监测同第一期监督面II监测为同一时间。酒店竣工后对监测面I、II又进行了17期监测,前期每月做一次监测工作,以后每半年检测一次,观测时间选在一天的同一时间段。表1列出了基础监测面的I的18个监测点第23期到第40期间的坐标变化值,表2列出了整体形变监测面II的2个点第1、12、17的坐标值。

2.3 数据处理

若基础监测面I的中心坐标差较大,采用变形模型计算转轴矢量和转角绘图时,应充分考虑基础监测面几何中心的位置。根据监测数据,基础监测面I第23期与40期时间段内的重心坐标差为:

计算结果表明,基础监测面(酒店底部)的几何中心在这期只有约-3.3mm(为和的平均值)的水平位移和约-11.55mm的沉降,因此基础监测面重心的微小变化在绘图时可忽略不计。

根据监测面II上各监测点的观测数据,计算监测面II的转动矢量和转角:1-12期,α1=0.030,α2=0.027,α3=0.971,

σ1=-1.23;1-17期α1=0.033,α2=0.021,α3=0.973,σ1=-1.31。由这些数据直接绘得图2。I1、II 12、II17,分别表示第l、12、17期监测面II上的位置。

3 结论

将GPS技术用于高层建筑物的形变监测,并开展形变监测模型和监测方案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本算例针对高层建筑物特征及其形变监测的新要求,建立了建筑物整体形变模型,讨论了适合形变模型的监测方案。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对于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来说,形变模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通过变形分析和预测,对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基本保障。

(2)该监测方案在兼顾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克服了观测数据量大、变形监测精度要求高等众多难题,充分发挥了GPS定位的技术优势。

(3)可以直观方便的绘制出高层建筑物整体形变位置图,特别当GPS做连续观测时,可以利用多期数据反映高层建筑物的形变动态。

总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作正向着信息采集自动化、变形分析综合化以及内外业处理一体化等方向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基余.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3.

[2] 岳建平,田林亚.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3] 邓清平.变形监测中的GPS技术及数据处理研究[D].西安: 西南交通大学,2011.

作者简介:申启飞,男,本科,研究生学历,讲师、工程师、技师,获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测量技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施工与测量。

猜你喜欢

变形监测高层建筑
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监测与预警
GPS在变形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