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校园霸凌,荷兰的做法

2017-02-05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转学霸凌专家

我家外甥女Femke六岁那年,在学校遭到了霸凌。身为荷兰和意大利混血儿的她被认为长得像中国人而受到讥讽。有几个同学只要见到她,就用编好的儿歌对其嘲弄,那些孩子撕扯她的头发、推搡她,踢她的肚子,严重时,会把她刚吃的早饭踢得呕吐出来。有时在校园里,趁老师不注意,那伙孩子会把Femke一个人反锁在阴暗的储物间长达半个多小时。

荷兰的每个学校都有一个针对孩子被霸凌的应对方案,包含对霸凌程度的分级评估、详细预警通报规定和具体的处理流程。 一旦遭受到霸凌,孩子和家长就应向校方报告,启动霸凌处理方案,对被欺负的孩子进行保护。

Femke的状况被定为中级霸凌,对身心都已造成伤害。老师直接介入,召开三方家长会,由老师、霸凌实施者的家长和被霸凌孩子的家长参与,声明处理办法。对欺负Femke的那些孩子,老师和他们的家长会教育他们,严令其不能如此。

在学校,各位老师也会对Femke的行踪状况进行密切监控,她不能离开老师的视线太长时间,否则必须要找到孩子,以防她又被关起来;与同学互动时,老师也会特别关照,避免有人刻意孤立她。

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和对方家长,与心理学家沟通找到根源。但是,这只是处理孩子被霸凌的其中一个环节而已,不能完全依赖。

首先,欺负人的孩子不是被教育一下就能改正的;而他们的父母就算觉得抱歉,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错并批评了他们,也不可能随时跟在孩子身边制止孩子欺负别人。还有,这个学校的霸凌方案只能在校内和老师有意识的监控下使用,如果在上下学的途中或是老师一个疏忽,学校没办法管到,孩子依然会被欺负。校方也意识到难有万全之策,所以会给家长推荐儿童行为心理学家和处理霸凌问题的专家,家长和孩子向其咨商,找到具体办法,疗愈孩子的创伤并走出被霸凌的状态。

第一次去心理专家那里,专家让Femke讲述一下被欺负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

专家问Femke:“他们打你,你会应对吗?”

Femke平静地回答:“我不做应对。我任他们打,因为我打不过他们。他们打累了就不打了。”

Femke继续说:“其实我不怕被打,习惯了也不觉得疼。但是我最怕被关起来,黑黑的,没人理我。”

看着一个才六岁的孩子,小小的身影,弱弱的声音,那么认命地诉说她的遭遇,我们都心疼得发紧。比起身体上的伤害,孩子更难接受的是被同侪孤立和隔离的冷暴力。我都不敢想象,她被关在黑漆漆的储物室里,那种孤立无援,度日如年。半个小时,每分每秒,对于她是多么漫长可怕,孩子要承受多大的心理恐惧和折磨啊。

我希望孩子早日脱离这种局面,建议能否告诉那些欺负Femke的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家长,Femke没有中国血统。我过于简单地认为,既然笑你是中国人,你申明你不是就完了,况且你本来就不是中国人啊。

该想法马上被心理专家否决了,因为这治标不治本。霸凌有很多深层复杂的原因,要处理它并且重建孩子的信心,需要时间、耐心和正确的方法,不能为了杜绝某一因素,用偏颇的方式处理。澄清其血统和种族,并不是问题症结所在。还有,就算Femke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孩子,难道中国人就该被歧视和霸凌吗?

专家分析,Femke被欺负的最大原因,应该是因为她是空降的留级生。小孩子五六岁时,身高和体能在半年一年间的生理变化是很大的。Femke比现在班里的同学年长了整整一岁,相较看起来,是个大块头。Femke与自己的同龄人断代,与目前班里的同学都不熟悉,没有朋友,大家就把她当成个异类。在孩子的世界里,表达的方式有时会很直接而残酷,对跟自己不一样的,就排斥欺负。

陪孩子走出低谷的三个原则——

原则一:绝对不能以暴制暴。

儿童行为专家说,以暴制暴的方式是最不好,也是最无效的。

很多家长有个误区,一见到孩子被欺负,就让他们去学搏击,希望孩子能打回来,并且提高身体素质不再挨打。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以暴制暴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杜绝不了被霸凌的源头,反而会造成更多的伤害。武力和反击并不意味着强大,只是饮鸩止渴。况且很多体格健壮的人,一样会被欺负。终结霸凌的方式,是从自身和心理层面入手,站起来,建立自信。最后,我们确立了用申斥立场的方式,这是一种友好但坚定的有效方法。

原则二:绝对不能用爱和保护把孩子孤立。

专家不太建议转学或者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密集保护办法。孩子已经被欺负了,我们做家长的不保驾护航,难道让孩子暴露在欺负中吗?

但专家的解释,说服了我。

1)Femke这种状况没有严重到不能自己应对。

2)转学的话,也是在这个片区,抬头不见低头见,依然会在路上和公共场所遇到欺负她的人。

3)转学是一种逃避,没有解决问题。孩子本来就是因为空降到一个班级,没被接纳而受到排挤,难道能保证孩子去了新的学校和班级不会有同等的遭遇吗?

专家建议我们依然保持现状,不要每天接送孩子,但可以远远跟随,观察状况,切忌让孩子发觉。

借来的强大,不是自己的强大。做家长的,一旦发现孩子遭遇不好的事情,就陪在她身边保护,那她自己永远无法在别人打她或是对她叫嚣时,培养起应对的态度。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自我保护的能力,一辈子都有可能暴露在处理不了的危险中,甚至在长大后还会重复遭受不公平的对待。

原则三:培养孩子赢得人心的能力。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除了有亲人的爱之外,还能有爱别人和赢得爱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赢得人心的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孩子找到存在感、建立自信心。

有了这些原则,帮助Femke走出霸凌的措施有四个。

措施一:建立自信。

措施二:理解被霸凌的原因并用抗议表明立场。

措施三:建立属于自己的朋友圈。

措施四:化敌为友。

我们就这样“四管其下”,效果显著。但是,处理霸凌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会有反复,要做好打长久战的准备。

猜你喜欢

转学霸凌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逆转人生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转学的烦恼
请叫我专家
从外国转学来的老史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