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有感

2017-02-05成荣蕾

戏剧之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牡丹亭昆曲

【摘 要】观白先勇先生主持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后,至今仍回味无穷,整场剧完全沉浸在充溢着青春的气息、美与雅共存的时空中,青春、靓丽、美轮美奂,回响着生命的律动;一种意境,一种风格,一种高品位的艺术色调及审美气韵,随着“牡丹”还魂享受了一场心灵盛宴。

【关键词】昆曲;青春版;《牡丹亭》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44-01

一、戏曲剧本再创作 原剧还魂再现青春

《牡丹亭》是明清传奇中的代表作,原作者是明代的汤显祖。历演四百余年,至今不衰。青春版《牡丹亭》,是由台湾作家白先勇牵头制作,张淑香、华玮等多名学者共同创作,集两岸三地作家、学者共同打造完成的,创作团队在原作基础上有了新的解读,在剧本的再创作上颇费一番功夫,在传承了前辈昆曲艺术家的艺术经验和表演形式上,用现代人的表达方式阐述和呈现,旨在使古代经典步入现代舞台,古戏今演,为经典古戏的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古剧新演,经典古戏剧本改编成新戏剧本难度更大,青春版《牡丹亭》以呈现全貌为主要精神,以保持剧情基本完整为宗旨,用现代轻快的方式陈述了杜丽娘因情而死,因情而生的传奇故事。因演出时间的限制,剧本必须压缩,编剧以汤翁原著为基础,不是改编而是整理。白先勇认同原著的“情至”理念,在创作中坚守这份理念。剧本中的一些经典折子戏均依原样保留。如《闺塾》《惊梦》《写真》等。为了拓宽角色的表演空间,突出戏中的矛盾冲突,保留了《虏谍》《折寇》等折子戏。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凸显爱情篇章的同时也揭露宋、金民族矛盾,令新剧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纵观戏剧改编史,若要保留原著的基本精神,忠实原著,在保证原著古典精神的前提下,非常重要且行之有效的原则就是“只删不改”。当然只删不改也迎合了当今社会观众快节奏的审美需求,本剧主题是突出爱情,阐述人性真、善、美,剧中尊重原著的唱词、对白,保留了原剧的经典对白和精彩唱段,没有任意添加故事情节、虚构人物。全剧沉浸在至美、至善的情感世界里,大小花神、出道的仙姑、阴间判官都支持两人的爱情。至纯的爱情与当今复杂的感情世界相比,更让观众向往,引人入剧,在剧中寻求一种对纯正爱情的渴求。

二、牡丹盛放舞美呈现

白先勇说:“昆曲是唯美艺术,追求美是我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就是要叫中国的古典美还魂,以美唤醒观众心中的浪漫和憧憬。”

青春版的舞台呈现是古典与现代表现手法的完美结合。其妆容、身段、声腔、道具都延续了昆曲“原汁原味”的古典美;在服装刺绣工艺、舞台灯光设计、集体舞蹈编导、导演时空调度等方面又融入了现代的理念和意识。如《离魂》一折里,杜丽娘诀别母亲时,在花神们的簇拥下,舞台灯光全部暗下来,一束追光留在杜丽娘身上,她披着红色大斗篷,手拈一枝梅花向舞台深处走去,舞台呈现黑红颜色的衬托对比,给人一种“月落重生灯再红”的隐意,杜丽娘最后却又蓦然回首阐述了“不信青春唤不回”的象征,整个画面表述了杜丽娘对人间无限的依恋。《回生》一折的结尾应用既古典又现代的手法呼应了《离魂》,黑幕缓缓拉开,杜丽娘慢慢醒来,在舞台灯光格外明亮的辉映下重返人间。

视觉的盛宴来自简约中体现高雅的舞台设计,来自淡雅中凸显华美的演出服饰,而简约和雅致也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领域追求的设计概念。舞美的设计风格写意简约,尊属于中国戏曲的美学风格,舞台背景使用布景画面,根据剧情需要转换场景。布景吸收了苏州古典园林的艺术要素,以水墨画的表现形式设计了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画面作舞台背景;舞台地板没有采用昆曲传统使用的地毯,而是直接使用舞台原有的地板;道具简单使用“一桌二椅”,但并不是随意堆砌,舞台空间大胆留白,拓宽了昆曲表演中的虚拟空间。舞台在融入传统元素的基础上,使用现代的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在不失古典韵味的同时,又展现了现代设计时尚理念。

剧中演出服饰的精美令笔者至今记忆犹新,白先勇在《昆曲·序》中说:“青春版,则是要用精美、漂亮、青春来表现《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青春爱情,以吸引年轻观众。”剧中服饰色彩搭配运用得出神入化,如:杜丽娘的服饰随着故事情节的演绎,颜色由鹅黄色、蓝色、紫色、青色、白色、粉红、深红逐渐变化。舞台空间以冷色为主,人物服饰与舞台背景搭配协调,给人美的享受。据统计,该剧演员服装共有两百多套,戏服制作在采用传统苏绣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吸纳了西方戏剧服饰的美学理论,新戏服款式新、用料奇、颜色雅,符合时尚的创新。

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使现代观众有幸领略到中国昆曲的“兰韵幽香”,感受中国古典雅韵,“不到园林,怎知这春色如许”,不赏牡丹,怎知青春撩人。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白先勇.圆梦: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3]白先勇.姹紫嫣红牡丹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吴新雷,朱栋霖.中国昆曲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成荣蕾(1982-),女,布依族,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民族戏剧。

猜你喜欢

牡丹亭昆曲
单雯 昆曲国家一级演员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牡丹亭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补园和昆曲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读《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