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新品种毕薯7号(0501-15)选育报告

2017-02-05张绍荣聂绍科曾亚红陈春艳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年4期
关键词:晚疫病毕节市薯块

张绍荣,聂绍科,龙 国,曾亚红,陈春艳*

(1.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 551700;2.贵州恒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毕节 551700)

毕节市是全国马铃薯四大产区之一,气候凉爽,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马铃薯栽培,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位,马铃薯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品种是一个农业产业发展的根本,解决马铃薯生产上品种更新换代问题是农业科研部门长期以来的主要任务。项目组以“优质、丰产、抗病”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马铃薯新品种用于生产,不断丰富马铃薯品种类型。本研究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出的马铃薯新品系毕薯7号(0501-15),产量高、商品性状好,符合当前我市马铃薯育种目标。

1 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

细皮红和大西洋均为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存的种质资源材料。0501-15系毕节市农科所2005年用马铃薯品种细皮红作母本,大西洋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实生籽,2006年培育实生苗生产实生薯,每株收获一粒实生薯,2007年播种实生薯单株鉴选圃,2008年株行圃、2009年株系圃、2010年预备试验鉴定,2011~2012年品比鉴定,2013年扩繁种薯。2014~2015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贵州省马铃薯新品种生产试验鉴定育成。鉴选过程中,省区试、生产试验按统一方案在省内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实生苗、株系、株行和品比试验在毕节市农科所科研基地进行。其世代图谱如下:

2 产量表现

2.1 品比试验

2011年品比试验产量1 744.4kg/667m2,比对照增产33.3%,2012年品比试验产量 1 834.04kg/667m2,比对照增产59.09%。2014、2015年参加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14年平均产量1 547.73kg/667m2,比对照威芋3号增产65.97%,差异极显著;2015年平均产量1 780.50kg/667m2,比对照威芋3号增产90.12%,差异极显著。两年总平均667m2产量为1 664.12kg/667m2,比两年所有品种平均亩产量增产11.82%,居参试品种(系)第4位,增产点率100%。2015年参加贵州省生产试验,总平产量1 408.85kg//667m2,比对照威芋3号增产37.11%,占七个参试品种第四位。

表1 0501-15在各区试点产量结果 单位:kg、%

2.2 贵州省马铃薯区试

2014~2015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在海拔531~2 490m之间的沿河、黔东南、威宁、毕节、安顺、贵阳、风冈、六盘水和盘县不同生态条件下试验,产量结果分析表明,0501-15两年均比对照品种极显著增产。其中,2014年8个试点平均,产量为1 547.73kg/667m2,比对照威芋3号(932.52kg/667m2)增产65.97%;2015年9个试点平均,产量为1 780.5kg,比对照威芋3号(936.5kg/667m2)增产90.12%;两年总平产量为1 670.96kg/667m2,比威芋3号(934.63kg/667m2)增产78.78%(见附表1)。

2.3 贵州省马铃薯生产试验

2015年马铃薯新品系生产试验分别设在贵州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威宁县农科所、遵义凤冈县农推站和六盘水市农科所4个试点进行,试验结果,平均产量1 408.85kg/667m2,比对照威芋3号增产37.11%,商品薯率72.12%,干物质含量19.15%,在8个参试品种中产量位居第4位。

3 品质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分析化验,0501-15块茎淀粉含量9.34%,干物质含量为19.7%,维生素C含量为27.99mg/100g,还原糖含量为0.27%,蛋白质含量为2.45%。

4 抗病性

0501-15区试结果,植株田间病害的最高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分别是:未发生花叶病和卷叶病;环腐病2.00%;早疫病46.70%、11.70;晚疫病100.00%、100.00。经省植保站检测,晚疫病平均病情指数为35.66,抗性水平为S。二次生长最高发生率4.30%,裂薯1.20%,未发生空心。

5 主要特征特性

0501-15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86天左右。株型直立,生长势较强,株高74.03cm左右。绿色茎杆及叶子、白色花冠、少花量、天然结实率低、块茎椭圆形、黄皮黄肉、大小整齐、薯皮光滑;单株主茎数3.12个,单株结薯数8.39块,平均单薯重48.55g。商品薯率72.12%。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整地

该品种为中晚熟品种,喜高水肥。应选择肥力中上、阳光充足、前作非马铃薯的地块。播种前应清除田间杂草和前作残渣,松土碎土、翻犁耙平。

6.2 播种

播种前应剔除烂、病、杂薯和衰老薯块,选择生理状态好的健康种薯;种植密度单作以4 000~4 500窝/667m2、套作2 600窝/667m2为宜,播种到苗期容易干旱的地区播种深度宜深,易涝地区高厢浅播。播种时间在3月低4月初。

6.3 施肥

施底肥为农家肥2 000~2 500kg/667m2,尿素15~20kg/667m2,普钙50~60kg/667m2,硫酸钾15~20kg/667m2,或马铃薯专用复合肥50~60kg/667m2。

6.4 适时中耕培土

出苗后一周左右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以利结薯层次的增加,现雷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以降低结薯层的土壤温度,改善通气条件,利于薯块增长膨大。拔除病株和防治晚疫病。

6.5 收获

在马铃薯全株茎叶变黄,匍匐茎开始萎缩,提起茎杆抖动薯块易落,用手指轻擦薯块,表皮易剥离时选睛天收获,剔除烂薯后入库,食用薯块贮藏要避光黑暗条件下贮藏,避免薯皮发绿。因该品种在生育后期不抗晚疫病,因此,应适当早收,并在通风透气环境条件下贮藏。

[1]李荫藩,王春珍,陈云,等.国审马铃薯新品种“同薯23号”选育报告[J].中国马铃薯,2005,19(4):254.

猜你喜欢

晚疫病毕节市薯块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红薯开裂原因分析
山西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