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值”背后的经济效应及其可持续性

2017-02-04康希荣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经济效应可持续性产业

康希荣

摘要:“颜值”一词诞生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大爆炸”时代,作为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新兴词汇之一,“颜值”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其背后的经济效应更是不容小觑。本文从人、商品、产业等角度出发,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论述的方法,浅析“颜值”热潮背后的经济效应,并得出该效应在未来发展中具有一定可持续性的结论。

关键词:颜值 经济效应 商品 产业 可持续性

“颜值”顾名思义,代表一个人容颜的数值和价值,通常指的是外貌、体型、皮肤、气质等身体特征的组合,这种组合不仅存在于人的层面,其同样适用于商品、产业乃至国家层面。如商品颜值、颜值产业都蕴藏巨大潜在价值,并通过各种媒介展现出其独特的吸引力。那么“颜值”吸引力最终产生了怎样的经济效应?“颜值经济”未来发展又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下面从人、商品、产业等层面进行简述和探究。

从古代的“容颜”,到今天的“颜值”,二字一直保持其特殊的吸引力。由于过去的世界相对封闭,人的“颜值”常以一种静态的形式存在,其自身的附带效应难以得到展现和传递,所以古人最多将“颜值”与“倾国倾城”相联系。但即便在缺乏传播媒介的环境下,“颜值”效应也未曾间断,仍然出现了“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红颜一笑”、“特洛伊之战”等红颜乱史,这便是“颜值”效应最初的表现形式之一。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直播平台、AI产业等飞速发展,“颜值”的附带效应也不再被封锁和局限,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其不仅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效应,而且带动了一整条产业链的发展,“颜值”经济应运而生。

一、人的“颜值”效应

首先,就人的层面而言,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高颜值”人群一直都是稀缺的,而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稀缺性和社会必须对其有效加以利用的学科,于是便有了“颜值经济”的研究基础。在当今社会,“颜值”直观表现为人的第一印象、初选衡量标准,甚至是个人在教育、职场、社交中快速获得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今年某社交APP发布了一项《陌生人社交的报告》,报告的分析基础来源于4500万用户中占比较高的95后用户大数据与客服调查样本,同时选取了90后数据作参考对比。数据显示,62%的90后选择社交主要看“颜值”,而95后选择该项所占比例更是达到了81%!由此可见,“颜值”效应已开始左右新一代人群对事物的价值评判和选择,而随着95后、00后人群的思维愈渐开放,该效应很可能会更持续地影响未来人群的价值观,从而对个人产生间接的经济效应。

当然,“颜值”效应不仅出现在社交,其与求职创业、升职加薪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经济联系。美国经济学家Daniel S. Hamermesh和Jeff Biddle曾提出“颜值”影响着个人的薪酬和价值实现,二人研究表明一个“颜值”低于平均值和一个高于平均值的人每小时分别少赚9%和多赚5%的薪水,而以一生为基数乘以14%,可想而知其收入相差之大。此外,拥有“高颜值”的陈欧曾以“我为自己代言”掀起一阵“高颜值CEO”热潮,并借力其附带效应迅速扩大了聚美优品的品牌影响力,使他成为美国上市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国CEO。又如估值极高的直播行业,敢问哪一个直播平台不是以“高颜值”主播作为盈利招牌?今年某“高颜值”女主播更是以1亿的身价与虎牙签约三年,获利颇丰。就连《经济学人》也发文称,“权力属于颜值更高的领导人,不管在大猩猩社群还是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要达到职业生涯的最高点,长相(包括身高、肌肉、语音、语调等)和成就一样重要。”而自带“高颜值”光环的贾斯廷·特鲁多仅仅从政八年便以绝对优势获选为加拿大总理,再次印证了此言论。显然,“颜值”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在常规事物中对资源的获取,并通过相关媒介将该种获取能力放大为经济效应,从而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活乃至命运。

二、“商品颜值”的经济效应

既然人的“颜值”能为个人在各个环节带来或多或少的经济效益,那么商品“颜值”是否也能产生相同或者类似的经济效应呢?答案是肯定的,一是因为人在劳动力市场同样属于商品,二者的属性在某种角度上是一致的;二是在“颜值”盛行的当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颜值”也更加关注和挑剔。纵观几千年的商品市场,从最初以色彩绚丽的贝壳为货币,到各国以精美工艺品作为主要进出口货物,再到如今琳琅满目的各类消费品,“颜值”一直都是商品最主要的竞争力之一。而随着新老人群的时代更替,中老年人对商品“品质第一”的观念也将逐渐被新一代“主要看颜值”的思维所取代。据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表明,2016年第三季度OPPO以中国市场份额16.6%高居榜首,销量同比增长82%,一举超越华为成为中国最大市场智能手机厂商。其中,前三季度OPPO R9系列智能手机线下销量甚至超过iPhone,成为史上最畅销的国产智能机。但将OPPO与小米、魅族等手机厂商对比分析便可发现,后者主打性价比,而OPPO则更注重设计美感和颜值呈现,显然“颜值”赢得了销量。直观来看,OPPO对手机设计(颜值)更下功夫,R9采用了时尚的凝光腰线设计,虎口型球形刀精细勾勒的腰线不仅美,更兼具手感,这与其主打的“美颜”照相功能完美结合,打造出手机市场上“双高颜值”组合,自然迅速占领了女性市场。而从侧面分析,R9的营销定位亦为“高颜值化”模式,其通过李易峰、杨洋等具有“高颜值”的明星代言,意在“垄断式”地“俘获”各个年龄层的“粉丝”一族,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最终以其综合的“颜值”经济效应作为盈利模式。

从长远来看,商品的“眼球经济”的确越来越朝向“颜值经济”进行发展,似乎一切可以从视觉上动手脚的产品,都能通过提升“颜值”来吸引消费者,汽车也不例外。联合启辰在清华大学针对消费者购车要素进行了调研,数据比例最高的要素依旧被“颜值”夺得,汽车安全、性能等要素均排其后。而在手游行业,多数手游开发团队甚至甘愿花大量精力设计小小的游戏图标,以提高它的初次吸引力和装机量,最近大热的手游《阴阳师》也因其高级的美术品质:“高颜值”游戏人物、服饰及场景,而吸引无数玩家。就连传统的酒类,也开始在酒瓶的“颜值”上做研究,如酒鬼酒设计来自中国画院院士黄永玉,水井坊设计来自获得莫比乌斯金奖杯的艺术家陈小林。因此,不论是生活中的电子产品和娱乐消费,还是价格不菲的交通工具,“颜值”已然成为市场中最有价值的属性,也许它并不代表产品最佳的发展方向,但它实现了产品创新,也无疑证明了“颜值经济”逐年走强的持续影响力。

三、宏观上的“颜值经济”

微观“颜值”的经济效应已悄然漫延,那宏观层面的“颜值经济”会以何种形式表现呢?其实,“颜值”产业链也早已形成。从与“颜值”直接关联的医美、化妆品行业,到健身、塑形等“颜值”服务行业,再到仅次于微信装机量的美颜APP和秀场行业风生水起,毋庸置疑这些都是“颜值经济”下的产物,而经过互联网的催化,它们之间又产生了更直接的化学反应和循环效应。据中国香化协会数据表明,2015 年我国化妆品行业规模高达2650 亿元,并保持每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预计到2019 年将突破4000亿元的规模。此外,清科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大约有5000家活跃的医疗美容机构,医美市场规模500-1000亿,近几年行业增速达到20%-30%,高于传统医疗行业平均增速。一系列数据显示出“颜值”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同时其巨大的市场空间也预示着“颜值经济”未来发展的可观和可持续性。

从国家产业发展来看,“颜值经济”已开始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据韩贸协数据表明,2015 年韩国化妆品出口总额达到27.53 亿美元,同比增长53.6%,其中对华出口额已达到10.88 亿美元,同比增长一倍,创下历史新高。同时韩国化妆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据的份额已超过20%,而其医美行业、娱乐行业更是遥遥领先,韩国已成为亚洲“颜值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显然,“颜值经济”产业为韩国在国际贸易市场带来了巨量性的经济效益,而我国作为全球消费品需求量最大的国家,“颜值经济”产业在未来发展中自然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在价值。

总而言之,“颜值经济”一词虽然对大多数人而言是陌生而疑惑的,但其背后的经济效应却已在无形之中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衡量标准,革新了产业市场的发展模式,甚至影响了国家消费经济发展。所以说,“颜值”的引力是巨大的,其经济效应也是难以估量的,只有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对“颜值”的评判标准,不断借鉴国外“颜值产业”的发展经验,才能走上那条“颜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发挥“颜值”效应最经济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安仲文.投资新风口:颜值经济[N].上海证券报,2016(4):1-2

[2]赵新星.下一个“美丽中心”在中国?[N].南方日报,2016日5月13日

[3]谢金萍.风口上的颜值经济[J].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2016(8):63-64

猜你喜欢

经济效应可持续性产业
北京冬奥会的“六有”可持续性管理经验
企业可持续性的表征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成立
论会计的经济效应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效应分析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间途径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中国超高层建筑发展及经济效应分析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