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转型期制造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2017-02-04孙天会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经济转型优化对策制造业

孙天会

摘要:虽然现行经济在不断在转型,但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随着企业重组、资源整合和战略转型的推进,传统的被动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代制造业,而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不规范、资本结构不合理、内部资金链断裂、风险预警误差大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所以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新经济常态下的财务管理转型,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本文对新经济常态下制造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经济转型 制造业 财务管理 优化对策

一、制造业面临的整体经济环境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获取资金方式受限

目前,由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再加上资金结构的不科学,使得企业负债率高达115%,与发达国家、OCED成员国家平均90%的负债率相比明显过高,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运营的资金无法保障,企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二)研发及创新投入不高,无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对于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投入较少,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上90%以上的发明专利,而研发投入也高达86%,我国研发投入明显较低。一般发达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为30%以下,而我国却高达50%以上,再加上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基础薄弱,从而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

(三)成本持续上升,利润大幅下降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大环境,国内整体经济转型加快,制造业面临各项成本持续上升、竞争日益激烈的具大压力。导致制造业面临投入相对较高、产出却日益下降的现实,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利润、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二、现行经济条件下制造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体系缺乏,预算成本与实际开支差较大

目前,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都缺乏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很多企业没有真正的将长期预算与短期预算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也就没有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和关联性,再加上企业对财务预算管控、监督的薄弱,预算管理水平低、范围仅限于生产周期,又缺乏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得开支模糊和人力资源、公共资源、资金成本大量流失等问题暴露出来,从而出现实际经营所得与成本预算之间出现差距,甚至导致高成本支出。而财务预算作为财务管理最基础的环节,企业在做出任何重大决定之前都要先开展财务预算工作,如果没有科学的预算管理,将会很在程度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

(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严重缺乏,规避财务风险能力较低

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能够使财务管理的风险降低,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益。而要实现高效的风险管理就必须具备高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并设置相应的预警指标,从而通过指标的变化来判断、预警和实时监控潜在财务风险,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能够降低到最小。而事实上,目前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方面非常不完善,从而导致无法明确企业的现金流情况,预警信号有很大的误差、执行效果差,也就无法从资金流通情况、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关财务信息数据准确判断出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使得财务风险预警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导致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较低,无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从而造成巨大财务损失。

(三)内部财务链管控严重缺乏,资金周转困难

在我国,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属于重工业型产业,而这些企业往往资产规模较大,资金量较多,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难度相对要大,从而企业往往需要在做出任何一项财务管理决策时非常慎重,保障企业资金链能够正常运转。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周转不顺利,内部财务链脱节,从而导致经济效益较低,再加上企业管理者隐瞒企业实际财务情况,使得会计方面账实不符的情况非常严重,最终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例如以制造业为主的广东省东莞,东莞作为“世界制造名城”,却有很多的制造业尤其是电子行业、服装企业倒闭,而由于大批工厂资金周转困难,制造业将再一次面临“倒闭潮”的命运。事实上,这些企业往往就是因为没有严格财务链管控措施,资金周转面临巨大压力,从而导致企业在陷入困境时资金无法周转,所以只能在生产环节以较低水平获得较高的利润,而这样一来产品质量就受到很大影响,残次品层出不穷,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降低,造成负债累累的局面,最终走上倒闭之路。

(四)融资方式受限,融资渠道较少

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融资,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大部分的企业只能选择向银行借贷或借债筹资,从而满足资金的需求,但是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得到更多的资金在财会方面弄虚作假,违反了我国法律规定,不仅没有进行有效融资,还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新经济条件下制造业财务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预算管理、强化成本管理,将预算管理和生产经营实现有机结合,有效控制成本,节约资源

预算管理是企业做出重大决策之前的重要基础环境,而高效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完善财务预算,所以企业必须落实预算目标,通过遵守法律法规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和控制,将中长期预算与企业短期预算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短期预算的实现,进而实现长期预算,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从而实现预算管理与实际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不断缩小预算与实际开支误差,使得预算管理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预算能力。新经济常态下对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更加严格,所以企业必须严格生产过程管理,将生产中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并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保障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节约能耗,并通过数据库的构建对产品生产环节的成本支出进行实时记录,不断降低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成本,实现“零库存”管理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库存维修和存货积压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实现更加规范化的财务管理。

(二)搭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提高财务风险预防能力

企业应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算体系,并将新经济条件下的风险管理、价值管理、税金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决策、资本管理等财务管理内容纳入预警体系之中,设置科学的预警指标,同时企业需要站在市场环境、资源分配、市场营销和扩张状态等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系统性的评估财务预算,不断提高风险预算体系预警信号的准确性,明确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在风险潜伏期对风险控制财务有限措施,使其对企业财务损失的影响能够降到最低,避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有效的规避各种风险,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三)抓住机遇合理融资,保障资金链正常运转,提高企业竞争力

新经济常态下,随着大量国际资本不断涌进我国市场,制造业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管理创新观念,持续拓宽融资渠道,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合理融资,摆脱高成本的资金成本,通过外资合作实现资本多元化,为企业生产经营提高大量资金作为保障,保障企业无论在任何时候资金都能够正常运转,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定额管理制度,持续使企业资本运营水平提高,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益。

(四)加强财务管理职能,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规范高效的财务管理

随着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制造业企业必须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开来,各岗位的职能和责任必须明确,从而不断强化财务管理职能,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有效、规范。而新经济常态下的财务管理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取代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从而使得管理层能够及时、准确、快速的获取财务、生产和产品质量等信息,了解企业内部工作进度和财务状况,使得管理者能够做出最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决策。

四、结束语

新经济常态下,制造业企业要想加强财务管理,强化预算管理是第一步,预算管理是做出重大决策的第一步,所以预算管理对财务管理的后续环节极其重要;其次,企业需要搭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减少预警信号的误差、提高预警效果,使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效的规避,减少财务损失;再次,企业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融资,使得企业的资本结构更加多元化,保障资金链的正常运转;最后,企业必须具备创新财务管理观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使得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构建高效的财务管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赵砚.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装备制造业绿色财务管理效率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12:40-45

[2]王芳远,马香品.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6,14:173-175

[3]工信部原材料司 潘爱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几点思考[N].中国建材报,2015-01-16003

猜你喜欢

经济转型优化对策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