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视野下海南儋州调声音乐形态研究

2017-02-04陈茜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音列宫调儋州

陈茜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茶文化视野下海南儋州调声音乐形态研究

陈茜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儋州方言区的居民,主要徙自广西、广东、福建等地,融合了戍边军人文化、客家文化、骆越文化、壮乡文化、闽南文化等。而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入儋州后,更将中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深深融入到儋州文化中。客家人长期以茶为伴,在采茶活动中,以茶为媒,通过歌唱来表达内心的愉悦,并融入大量民俗活动传承着茶文化,使儋州调声这种音乐形态,发展得更趋成熟而丰富。本文从茶文化视野下,对儋州调声这一优秀的民间音乐形态,包括曲调类型、调式结构作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做出有意义的铺垫。

茶文化;儋州调声;音乐形态

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主要体现在首先发现并利用茶叶这种植物,并由此演绎发展成独特的中华茶文化。

中华茶文化基本精神含有三大方面:首先是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其核心是主张天人的和谐有机统一;二是尚中贵和的基本精神,即不偏不倚,用宽容、和谐的心态待人处事;三是厚生爱民的人文传统,即强调丰富生活,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其中,最重要的内涵就是由此产生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茶文化的精髓在于物质美与精神美之相交相融,品茶的愉悦与清香所带来的意境之美即是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由此,自然而然地在茶文化的演绎中层出不穷地产生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并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断地融入到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如著名的赣南采茶戏便是如此。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独特的地理风光酝酿了独特的岛屿文化,其中就包括享誉中外的儋州调声。儋州调声最初是当地居民劳作时,即兴演唱用来缓解身心的一种方式。祖辈生活在碧海、蓝天、阳光下的居民,一面坐在大树下乘凉,一面品尝着美妙的茗茶,一面演绎着动人的儋州调声,这是一幅何其迷人的生活画卷。不难推测,悠久的海南茶文化历史与悠久的海南儋州调声必定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也是当地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 儋州调声的研究概况及其曲调框架的基本类型

1.1 儋州调声的研究概况

已流传千百年的儋州调声,现今依旧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广为传唱,经久不衰。当地居民在与家人、友人甚至谈情说爱中,少不了品茶助兴,即兴对歌,营造出诗意的氛围。每逢佳节时令,各村各地男女老少都不约而同聚到一起,品茶、对歌、聊天、交流感情和思想。这其中的对歌,大都便以儋州调声的形式出现。

1.2 儋州调声曲调框架的基本类型

目前,有关儋州调声学术型研究还比较少,尤其在申报非遗成功后,对儋州调声相关的音乐本体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主要从音乐结构学中的三音列入手,找出儋州调声旋律的基本框架及其曲调构成的基本规律。如能及时准确地找出儋州调声的三音列并置的基本框架,对传统儋州调声的研究、改编和调声创新均具有重要意义。从音乐结构的角度来看,儋州调声主要由近音列和窄音列为基础的三音列构成,采用大二度和小三度的上、下进行或环绕进行,偶尔使用宽音列或者超宽音列的模式,奠定了儋州调声流畅、自然、欢快的风格,所运用的主要三音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近音列:do、re、mi,sol、la、si,fa、sol、la;(2)小近音列:re、mi、fa;(3)窄音列:低音la、do、中音re,低音la、si、中音re、低音sol、la、中音do,mi、sol、la;(4)宽音列:re、sol、la;(5)超宽音列:do、sol、la,低音sol、中音re、mi

1.3 儋州调式三音列主要进行的方式

1.3.1 级进式进行乐节以以近音列、窄音列或近音乐和窄音列相结合的上行和下行进行为主,如re、mi、sol,re、mi、sol、la、高音do,高音mi、re、do,do、re、mi,la、so、mi等。

1.3.2 波浪式进行乐节以近音列、窄音列或近音列和窄音列相结合的环绕式进行为主。

定点式环绕:乐节以近音列、窄音列某一个音为定点,在此音的上、下邻音环绕进行。如mi、sol、mi、re、do、re、mi、re,so、la、so、mi,re、do、re、mi,sol、mi、re、mi、sol等。

加入同音重复式的环绕:重复近音列、窄音列其中一个音,构成波浪式的三音列进行。如re、re、re、re、mi、re、mi、do、re,so、mi、mi、re,re、do、do、低音la,mi、re、re、do等。

从上可看出,儋州调声的旋律主要采用近音乐和窄音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展,其中乐节多以近音列和窄音列交替进行、或单独以近音列或窄音列为主构成,与采茶戏所用音列有惊人的相似,是中国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常用的三音列。

2 调式音阶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古代汉族音律是五声音阶,在五声音阶中,分别以不同的各音作为主音时,可构成不同的调式,调式名称是以阶名命名的,下文所论各式即是如此,如第一级音“宫”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宫调式,以余类推之。儋州调声主要以五声音阶为主,以之也可以证明儋州调声的古老朴拙,偶尔也采用fa、si的偏音。但都附属在五声系统之内。调式分为单一调式和综合调式。单一调式最常见的为徵调式,其次为宫调式和商调式。角调式和羽调式几乎没有涉及。早期的采茶戏也多为五声音乐,偶用fa、si偏音而形成的六声或七声音阶。宫调式与徵调式用的比较多,商调式其次,角调式与羽调式用的极少。

2.1 单一调式-徵调式、宫调式、商调式

徵调式和宫调式在儋州调声使用非常普遍,《哥见叶青哥念侬》的每一句结尾落音在sol,为单一的徵调式。另一首《得哥交侬花和月》采用的是宫调式。徵调式和宫调式的抒情色彩非常浓烈,音乐节奏非常明亮,常给人以激动的心情,具有振奋人心的音乐力量。常用于男女青年大型集会对歌等场景。

除了徵调式和宫调式,其次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商调式。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与徵调式和宫调式不同,商调式具有委婉、含蓄、流畅的特点,故常常用来表达人民劳作心中的喜悦之情,以及青年男女用于表达对对方的爱慕之情。

3 儋州调声的主要节奏型

儋州调声原始形态为青年男女在大型集会上对歌所唱的曲调,因此,节奏都比较欢快,以烘托集会热闹的气氛和表达内心的爱慕之情。儋州调声的节拍多采用2/4拍,以及2/4和3/4的复拍子。节奏多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连续进行为主,儋州调声的主要节奏型主要有八分音符的连续进行、并加入前十六、后十六、和十六分音符的穿插进行、并贯穿全曲,以此来烘托热烈欢快的对歌场面。而采茶戏多是劳动人民在从事采茶工作时吟唱的歌曲,节奏类型多以欢快居多,旋律多采用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后十六的穿插进行。儋州调声与采茶戏类似,主要以当地的方言演唱,且不断地更新和流传,慢慢发展成热情、幽默的儋州独有的美妙音乐。

4 儋州调声词曲形态的特征

按照中国音乐学界通用的汉族民歌分类体系,调声与受茶文化影响的采茶戏一样,应属于类似中国南方的民间小调。虽然曲调不同,但仍然可以寻绎出与南方小调、与茶文化相关的采茶戏相似的词曲形态,如旋律多以级进、重复为主,歌词创作中各类衬词的频繁运用、旋律纯朴、曲式简短、所用音阶五声七声都有,但基本都属于五声系统中的运用。

4.1 重复吟唱重点词

儋州调声在茶文化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儋州调式的歌词也摸索出了自己的特色。儋州调声歌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重复以及变化重复的手法,除了南方小调常用的变奏、加衬、加垛等方式,儋州调声大部分歌曲为了进一步围绕中心,渲染主体,常采用反复吟唱重点词的手法,以达到一唱三叹的效果,如《哥哥有心做千年水》总共两句歌词:“哥哥有心做千年水”、“妹妹定要做万年鱼”,整首曲调就是这两句歌词的变化重复。

4.2 衬腔长于正腔的形式

汉族民歌中的衬词形态主要包括语气词、象声词、助词、称谓词、个别字词的重复以及某些表义性的词组或者短句。运唱衬词的歌腔称为“衬腔”,以正词构成的唱腔称为“正腔”,绝大多数情况下,歌曲的主体有正腔构成,衬腔并不喧宾夺主。但在儋州调声中,衬腔往往都长于正腔,有时候衬腔甚至占用一句或多乐句的篇幅。如《哥侬莲花配鲤鱼》有两段歌词,每段正腔只有两句歌词,第一句:天上日月换(阿)路走,/独凤存心共(阿)侬行(啊),第四句:哥(阿)与侬当做莲花配(阿)配鲤鱼。其中的第二句的后半部为常用衬词组合而成的衬腔,应该说调声在一般衬词的运用上要比南方民间小调更为灵活多样。

5 结语

音乐与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几千年以前,音乐与品茗都是通过精神内涵以及文化底蕴来传播的,这两个审美主体,通过综合交融等方式更好地展现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儋州调声作为土生土长的传统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音色、音质和演奏形式,从而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之美;饮茶作为古老流传的传统文化,它的口感、种类和茶艺茶道的形式,通过审美主体的欣赏和表演,与儋州调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得两种精神之花开得尤为灿烂,二者都带有艺术审美意识和特征,在主观的艺术形式和主体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都有着发展、流传和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在茶文化影响下儋州调声的发展做个初探,深入探讨茶文化下儋州调声这种音乐形态所受的影响。

海南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儋州调声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深入挖掘出儋州调声的音乐文化特征和内涵,以此来保护、传承发展儋州调声,与茶文化相结合,并借用茶文化来传播海南的音乐文化,这对于保护、继承和发展海南儋州调声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1]龚永新,张耀武.论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精神[C].2009年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2009,596-601.

[2]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

[3]黄兹信主编.奇葩-儋州调声[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

[4]杨沐.儋州调声研究[J].中央音乐学报.1993(4):3-13.

2015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从民间艺术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变——儋州调声的传承与发展”成果之一,项目编号:No. HNSK(QN)15-101项目主持人:陈茜。

陈茜(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研究、音乐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音列宫调儋州
论宫调系统
先秦组合编钟的音列组合
核心三音列及其发展与织体形态
——史蒂芬·哈特克《列队》的音高组织方法之一
“宫调声情说”流传考
再议诸宫调之“韵”与“宫调”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儋州宣言——2017年12月16日“苏东坡与文化儋州”全国专题学术报告会通过
苏轼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
宋词元曲宫调浅谈(节选)
儋州调声: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