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乡村教书的日子

2017-02-04苏延清

甘肃农业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教书鸡汤鸡肉

■苏延清

难忘乡村教书的日子

■苏延清

初为人师,我被分配到离家二十里之外的一个乡村八年制学校任教。

学校坐落在一个交通极为不便的小山村,周围群山环围。村子里有千把口人,也就两百来个学生。学校真正是个无路(只有狭窄的小路)、无电、无水(学校没有水池,只有一眼水窖)的“三无学校”。

简陋的教室、陈旧的讲台、布满“皱纹”的长条黑板是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留给我的第一印象。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首那段日子,还是会有很多温馨、感人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校长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瘦老头,他热情地接待了我,抱着我的铺盖把我带到了办公室,因为其他老师离家近,我成了唯一独享一间办公室的教师。当时老校长似乎很激动,说了许多我爱听的话,说是很荣幸盼来了第一位师范毕业生到咱们学校……学校条件差了一点……有什么困难直接找他……临走时,他还帮我铺好了床。

老校长刚一走,我仔细地环视了一下这个我编制了多年梦想的“家”:墙壁上早已熏得发亮,挂满了灰尘;报纸打的顶棚早已破烂不堪;唯一的一个三屉办公桌的面上开着两个窟窿……半天的经历和目睹的这一切,让我的心凉了大半截,我觉得很累。刚躺倒在床上,床底下钻出了两个肥大的老鼠追逐打闹,发出刺耳的尖叫,现在想它们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热烈欢迎”我这个新来的“邻居”。

第二天,我从老校长那儿找来了一些旧报纸,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买了些白纸,几个学生帮了一下手,没过三天,办公室的墙糊白了,顶棚换成新的了,打点出一个漂亮的新家。

第一次上讲台,说真的心里还真有几分紧张与胆怯,但是没想到孩子们却给了我真诚和信任的掌声!面对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面孔和一双双满含期待与信任的眼睛,我一下子感到了初为人师的自豪与神圣。课堂上,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看着学生甜甜的笑脸在崭新的课本映衬下显得愈加可爱。我为孩子们讲故事,同他们一起做游戏,让他们尽情发挥孩子的天性。我用真心换得了孩子们的真情,我用心智换取了孩子们的笑容。

春天来临的时候,教室里窗台上的瓶子里插着孩子们从山坡上摘下的山杏花,夏天到来时孩子们从家中带来的牡丹花,秋天,有我和孩子们一块从山上摘回的野菊花……一年四季,简陋的教室却被孩子们装扮得诗意而又绚丽。

时间一长,不知不觉中我早已融入了这个饱含淳朴民风、拥有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的小山村里,我暗暗对自己说:有此,足矣!

就这样和孩子们在游戏中欢乐,在欢乐中学习,我们常常把笑声盛满整个校园,我们常常让歌声随着云朵飞扬……

那些年,学校里有一个集体煤炉,供教师烧水,轮流做饭。据说这个条件在当时全乡十余所学校也是唯一的。每天天蒙蒙亮时,年龄稍大一点的男老师都会围在火炉旁,一边喝着灌灌茶,一边天南海北地神侃。我很少和他们一起喝茶,一来我没有喝茶的习惯,二来我经不住白面油馍馍的诱惑。再者,我离家远,自己不会做馍馍,即使去了也是白蹭人家的,我的自尊心告诉我不要去。

那时,我每天都是白开水煮面,吃肉吃菜的机会很少,要是同事中哪家偶有荤餐,整个校园就会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甚是让人垂涎……

于我来说,唯能“奢侈”的要数我过生日的那天。每逢我生日,要好的几个同学总会远道而来,顺便捎来山外的蔬菜。而我也会破天荒拿出我多半月的工资,步行到村子里的小卖部里背来一箱廉价的红川大曲酒和两条兰州烟,放学后在学校的伙房里侍弄几个小菜,再邀请几个要好的同事来,把几张办公桌拼在一起,这样,一场“丰盛”的生日晚宴就开始了……吃着小菜,喝着白酒,谈天说地,不到天昏地暗决不罢休……

一个冬日的上午,学区和教育局一行五人来学校进行每学期一次的例行检查。管后勤的朱老师忙得不可开交,先是从村子里买来两只大公鸡,宰鸡时实在忙不过来,见我没课,便喊我去帮忙。不一阵功夫,两只大公鸡就光溜溜的睡在盆子里。瞅着盆子里肥美的生鸡肉,我着实感慨了良久……

那些年,学校经费紧张,肉自然是与普通教师们无缘的,但鸡汤是大家可以分享的:第二天,一人端一碗,美美吃顿鸡汤面。我这个人独守着一种到现在还说不清的“骨气”,对别人喝鸡汤总是“嗤之以鼻”!

下午,我去灶房提水,还未进门,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灶房里只有大师傅一人,我厚着脸皮问:“鸡肉现在能吃吗?”“还生着哩!”她说。想到我是唯一一个常年住校的,同事们平日里都对我这个外乡人很同情,大师傅平时待我也不错,我便鼓足了勇气,吐出了几次到嗓门眼但又被自尊心强压下去的祈求:“我拿点鸡肉自己去煮着吃,行吗?”她微微踌躇之后终于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急忙跑到宿舍拿了一个小碗,盛了半碗鸡肉。临出门时她再三嘱咐我,别让朱老师和校长看见!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真是幸运: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差!

酒,大家可以共享。晚饭后,大家聚到会议室里给领导们争着敬酒,不免还很幸福地和领导们“热情”地握一次手。那时,我年轻,酒量又大,自然成了学校领导敬酒时的得力助手。那晚,由于一开始喝得太猛,酒场未散,我已是头晕眼花。踉踉跄跄走进宿舍时,猛然想起自己碗中待炖的鸡肉,似醉非醉中把肉放到锅里,加足了煤,便呼呼大睡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感觉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房子似乎也转起来了,顾不上拉灯、光着脚向门外冲去,不料正巧撞到炉子上,顾不得炉倒锅翻,跑到宿舍外,一阵呕吐,回来后躺倒在床上,又不省人事了!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悄无声息地清理了现场,心里默默抱怨自己:没有吃肉的命!

后来,我离开了那个令人留恋的山村。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时时会想起那些乡下教书的点点滴滴,甚至在梦中依稀出现。犹如一首优雅的小诗,在我困顿、孤寂的时候给我带来一丝安慰和温暖,它像一首逐渐远去的老歌,不经意间回响在我的心头,也像一瓶沉年的老酒,越久越醇香……

乡下教书的日子已成了我记忆里一笔宝贵的财富。

(编辑:魏 翔)

猜你喜欢

教书鸡汤鸡肉
我的教书生涯
“走”着教书,点亮孩子的心灵
厨房料理小妙招
下半年鸡肉市场看好
在山里教书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粮
DIY鸡汤
天热了,吃点鸡肉吧
不吃鸡肉
秀才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