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以茶文化的保护为例

2017-02-04朱格锋开封大学法制办河南开封475000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茶文化文化遗产茶叶

朱格锋(开封大学法制办,河南开封 475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以茶文化的保护为例

朱格锋
(开封大学法制办,河南开封 475000)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民族文化,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助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茶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样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基于此,本文以茶文化的保护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展开分析,希望对相关的文化保护工作者有所启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文化;保护

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文化呈现融合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对于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茶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但是目前无数民间茶俗、茶艺却少有传承,人们薄弱的茶文化保护意识,无形中减弱了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如何保护、如何传承传统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此时,必须从我国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入手,吸取其他文化领域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寻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见效迅速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之路。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分析

在现代文化领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一个与国家、民族紧密相关的宏观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具有相当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在国家的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特征性标志,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并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因素,是民族发展、国家建设的力量源泉。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广泛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重视。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自上而下的重视,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有效保护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逐渐销声匿迹的紧迫现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传统民族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面临的整体性危机,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瑰宝得以有效保存下来,对于我国现阶段文化的继续发展、着力创新都有着巨大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唤醒了人们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警觉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保护的队伍当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爱国主义思想的提升,并对年轻一代产生了很强的教育性、示范性作用,将有力提升我国新生代群体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对于我国文化在深厚的根基上的未来发展颇有裨益。

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是只有付出而没有回报的一项工作,在很多时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所取得的回报虽然无形,但却是巨大的,它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文化领域和文化事业乃至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建设领域的强力推动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必须坚持强烈的原则意识,即遵循科学的保护原则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而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预期的最佳效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放在国家战略的位置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庞大、内容厚实、影响力巨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宝贵的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由国家从宏观管理的层面进行全面统筹和全局带动,构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机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从而以国家战略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做好、做到位。二是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和其他领域的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的鲜明特征就是紧迫性,在传统民族文化内容随时可能消亡的情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行速度、实行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够保存下来的传统民族文化内容的多寡,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内容虽然种类繁多,但每一种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的消亡都是让人痛心疾首的,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三是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和概念,其复杂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其发展规律,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内容进行准确界定,对保护工作进行细致规划,采取科学的保护方式,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每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案立档,既重视有形的文化保护,也不遗漏无形的文化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全面留存下来,切忌采取有形无实、外强中干的保护方式。

2 茶文化保护的可行策略

我国是茶叶的起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茶文化根基,在从古至今的漫长发展历程中,茶文化已经于无形之中渗透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肉当中,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持续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整体性危机的情况下,对于茶文化的保护工作同样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结合当前茶文化的现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规律,在此,提出几点茶文化保护的可行策略供参考。

2.1 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无论茶文化的体系扩展得有多大,也无论茶文化的内涵有多深厚,茶文化的物质根基,永远都是有形的茶叶,而茶叶在现代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就是茶叶产业。可以说,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兴衰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茶文化的保护效果。因此,从茶叶产业入手,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推动茶叶产业的创新进步,无疑是保护茶文化的一个可靠策略。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一是要有效推广各地传统的制茶工艺,将制茶的特殊技艺通过产业发展的方式有效传承下来,保护我国制茶工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维持良好的国内茶叶生产生态,使制茶工艺在茶叶产业的土壤中得到继续发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先人留下的优秀制茶工艺带给人的独特享受。二是要有效推动茶叶企业的发展,茶叶企业在茶叶行业是重要的主体,其将茶叶的生产利益化,为茶叶生产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载体,并创造了无数的茶叶生产岗位,带动了数量众多的人参与到茶叶产业链当中,有效扩大了茶叶的影响力,通过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各地政府出台保障性政策的方式,推动茶叶企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发挥茶叶企业对于茶叶产业发展的贡献作用,营造更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对茶文化的保护极为有利。三是促进茶叶的出口外销。打造具有大范围影响力的我国茶叶品牌,让我国优质茶叶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既帮助茶叶行业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也让茶叶产业的发展更加强劲,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茶叶熟知、对茶叶热爱的氛围中,茶文化的保护工作将畅通无阻。

2.2 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

从目前茶文化保护的实践来看,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与茶文化保护是相连相通的,茶文化旅游产业不仅能够有效宣传各地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满足人们对于地域茶文化的好奇感,也能充分展现茶文化的魅力,以此影响更多的爱茶人士,让茶文化的社会根基进一步扩大。因此,以发展茶文化旅游推动茶文化保护工作,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一是要由地方政府有效推动,科学构建。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制定公共政策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而茶文化旅游的开展是一项影响因素复杂且和地域发展紧密联系的工作,应当也必须由地方政府牵头进行,通过出台辅助性政策为地方茶文化旅游扫清制度障碍,并将茶文化旅游纳入到地方发展战略当中,合理规划旅游路线,深入挖掘茶文化旅游资源,有效拓展地方茶文化内涵,吸引各地游客的到来;二是要提供近距离的茶文化体验。在茶文化景点中,应当有多种形式的地方茶文化特色介绍,全面展示地方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茶叶种植的田间地头,要给予游客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让游客穿戴茶农的劳动装备,亲身体验采茶、摘茶的感受,让茶文化产生有形的质感,对游客产生更深的影响,在风景秀丽的地方,要设置饮茶赏景的亭台,让游客体会置身山水之间品味茗茶的乐趣,对茶文化产生更深的感情。三是要凸显茶文化旅游的地域魅力。不同地区茶文化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在茶文化旅游当中,主办方要深入贯彻凸显茶文化地域魅力的原则,将自身茶文化的特征凸显出来,与其他地区的茶文化区分开,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区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维持我国茶文化的多元现状。

2.3 建设茶文化博物馆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博物馆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机构,其能够发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茶文化保护过程中,建设茶文化博物馆的优势在于,可以对民间传统茶文化进行综合性的收藏和良好的保存,并基于博物馆的实体性,发挥茶文化的教育、宣传功能,让茶文化逐渐影响更多的人。建设茶文化博物馆,应当完成的工作包括:一是全面挖掘、寻找民间现存的传统茶文化内容,收集茶叶加工、传统茶俗茶艺表演的老照片,收集与民间茶文化息息相关的制茶工具、茶曲茶舞乐谱、老茶人回忆录等,收集并制作传统茶艺加工、手工炒茶等的光盘、录像、录音等,将这些内容在茶文化博物馆中进行陈列和展示,让人们近距离观看茶文化的宝贵资源,产生爱茶、敬茶的意识。二是尽可能恢复已经失传的民间传统茶文化内容,深入民间寻找失传的茶文化内容的珍贵资料,试图从境外和其他国家的影像、录音、文物中找寻已失传的民间茶俗、茶艺,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向国内外全面寻求帮助,尽最大能力恢复已经失传的民间茶文化内容。三是加强宣传,茶文化博物馆不仅要承担茶文化展示功能,更要承担茶文化宣传功能,通过多媒体、立体化、实物化的展示、宣传方式,带领人们了解茶文化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珍贵文化价值,唤醒人们保护茶文化的意识,构建良好的茶文化保护氛围。四是加强茶文化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其在茶文化博物馆中认知,发挥对茶文化保护的推动作用,茶文化保护专业人才应当掌握充足的茶文化知识,拥有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能够在茶文化保护一线承担起宣传茶文化、传承茶文化的责任。

3 结语

茶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个文化分支,从国家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对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谓意义重大。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是将茶文化从消亡的边缘挽救回来的同时,建立一套完善、可持续的茶文化传承机制,使茶文化在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支撑下,可以在现代中国社会继续传承,并将其影响力逐渐扩大。从当前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来看,对于茶文化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各地政府与茶叶企业都应当意识到保护茶文化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承担茶文化保护的艰巨责任,探索茶文化保护的可行路径,将茶文化的精髓提炼出来,影响更多的现代人,帮助各地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融入现代社会当中,使茶文化的保护逐渐成为常态化,重新建立茶文化保护坚实的社会阵地、群众阵地。

[1]黄永林.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文化遗产,2015(1):1-10+157.

[2]董鲜,戴陆园,徐福荣.云南11个特有少数民族的茶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初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16):278-284.

[3]梁成秀.《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与推进西藏茶文化的保护、创新与传播[J].农业考古,2015(2):329-334.

[4]邹怡情.有机演进的持续性文化景观保护策略———以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15(2):31-37.

[5]任洪昌,林贤彪,王纯,王维奇,闵庆文,张永勋,郑江闽.地方认同视角下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态度——以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为例[J].生态学报,2015(20):6806-6813.

[6]周婷婷.我国茶文化遗产景观的法律保护机制——以贵州省为例[J].福建茶叶,2016(3):342-343.

朱格锋(1979-),男,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法、民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

猜你喜欢

茶文化文化遗产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与文化遗产相遇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