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2017-02-04陈伟俊杨佑强

甘肃农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农药主体农产品

陈伟俊,杨佑强

(甘肃省景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管理站,甘肃景泰 730400)

景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陈伟俊,杨佑强

(甘肃省景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管理站,甘肃景泰 730400)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更是落实责任追究的重要保障。为此,通过对景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下一步的发展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策;景泰县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自2014年景泰县落实《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以当地政府倡导加快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和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项目为支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初步完善

2014年成立了县级农产品质检站,近年建成全县11个乡镇农产品监管站,村级(基地)农产品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中。基本形成以县站为重点,乡镇站点为基础、村级(基地)设协管员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农业品牌化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当地政府制定“三品一标”认证奖补政策,通过对新获证企业、续展的生产经营主体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和项目扶持等诸多措施,为申报主体减负,以及组织“三品一标”参加各类展会进行宣传推介等,极大鼓励了涉农生产经营主体申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仅2016年全县多达8家生产经营主体15个产品申报绿色食品,8家生产经营主体8个农畜产品申报无公害产品,2个产品成功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品牌农业的快速发展,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托载体。

(三)农产品生产记录及档案制度推进顺利

自2014年以来,景泰县在“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了蔬菜水果为主的生产基地推行生产记录登记制度,已先后印发《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及各类宣传资料近5万册(份),90%蔬菜水果生产基地都做到了每一个生产单元(大棚或农户)生产过程记录。生产记录档案制度的推行,为追溯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形成

农牧部门出台《景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建成农业生产主体信息库、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管理等多个工作目标,制定了近三年实施计划和工作职责分工及保障措施,逐步完善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县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信息平台不统一、制度不完善、管理机制不成熟、实施力度不大等因素,制约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进度和成效。

(一)追溯信息平台不统一

目前,景泰县食药部门和农业部门分别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了不同的追溯信息平台,导致生产经营主体数据录入重复且工作量加大,致使农产品流通的各环节未有效对接、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等问题,无法实现农产品全程追溯,不仅不利于政府部门的动态监管,也增加了生产经营主体工作量,而且造成了各种资源的重复建设及严重浪费。

(二)农业投入品管理不够规范

虽然农牧部门对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拉网式排查,综合治理源头污染,严查违法违规经营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杜绝在蔬菜生产中使用禁限用的农药,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少数农药经营人员法律意识淡漠,自律能力较差,为了利益最大化,不负责任地向种植户推荐限用甚至禁用农药。部分违法行为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出现在市场上,如非法添加隐性成分,特别一些流动商贩私下向群众兜售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等行为加大了监管难度。

(三)追溯技术普及力度不大

由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分散农户为主,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加之部分生产经营主体认识上不够到位,在投入额外资金时,实施难度大。而且生产经营主体的质检岗位人员变动频繁,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以二维码为例,进入消费终端的产品加贴了标识,由于消费者认识及追溯习惯尚未形成,致使质量追溯的效应无法快速形成。

(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尚未有效衔接

目前景泰县农产品的经营和消费市场尚未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从农产品产地准出看,市场准入制度不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就无法实行,极大地阻碍了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进度;从市场准入看,严格的市场管理机制是前提,特别是农贸市场及分散农户自产自销产品,生产者不愿投入额外资金推进农产品追溯工作。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目前景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进度及现状,当地政府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创新模式、系统规划、突破瓶颈、统一协调、全面推进,应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追溯平台

食药与农牧部门积极解决追溯系统衔接问题,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基本要求,以二维码为产品标识,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信息化的手段,融合政府监管、主体生产、消费服务等功能,建立规模以上农业生产主体信息库,统一免费配发身份标识码,严格推行标准化生产记录,并逐步实现档案电子化管理,鼓励种养大户加入追溯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无缝隙监管。

(二)完善农药监管,将农资门店纳入追溯制度

在景泰县开展高毒农药的定点经营管理工作,按乡镇耕地面积和作物布局等情况,合理规划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数量和布局,颁发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许可证,切实落实高毒农药经营承诺制、进货备案制、贮存专区制、销售专柜制、购买实名制、流向记录制等6项制度。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集中力量统一行动,对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专项整治活动。

(三)树立典型,加大追溯应用宣传力度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消费者的认可及主动追溯的习惯。鼓励地方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追溯试点,将生猪和三品一标农产品纳入追溯试点范围,并依法加强农产品包装管理,发挥包装在品牌营销、防止污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对包装销售的产品进行明确标注。一方面,要结合项目建设打造追溯试点,以良好产品形象和先进的信息数据为基础,通过加大宣传,积极引导消费者认识追溯标识码,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习惯,从根本上激发生产者实施追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提升安全生产信息价值,促进产销对接,从而增强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追溯的原动力。

(四)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

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是实现全程追溯的关键,也是实施难度较大环节。明确食药与农业部门在各行其职的基础上,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合作会商与信息共享,及时处置突发事件与热点舆情,适时开展联合执法,巩固强化部门衔接,筑牢监管“全链条”。

(编辑:王骏杰)

F322文献识别码:A

1673-9019(2017)02-0039-02

2016-12-30

陈伟俊(1981-),男,甘肃景泰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工作。

猜你喜欢

农药主体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