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家校协同策略研究

2017-02-04李梅

甘肃农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家校心理健康

李梅

(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家校协同策略研究

李梅

(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因家校合作的缺失而造成的各种问题,并在研究适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家校协同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策略

“家校合作”概念诞生于美国,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其核心宗旨是依靠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大社会单元家庭和学校共同在学生教育中发挥作用[1]。强调在学校教育中,家庭要有更多的支持和配合。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家校合作正式起步,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也表现出很多优势和不足。利用家校合作模式,解决我国基础教育中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一教育顽疾,能够有效克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各种现实问题,还能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家庭的依赖性比较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正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位造成的。因此,处在这一环境下学生,需要更加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但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许多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家庭与学校沟通内容狭窄

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等各个方面。从留守儿童的角度来看,家校合作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养成,提升留守儿童的品德素质和学习成绩,促进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发育,并进一步深入发掘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从家庭的角度来讲,家校合作可以弥补因父母外出造成的亲子关系疏远问题,在实践中提升教育的能力。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家校合作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经验素养,带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家校合作可以全面增强教师与留守儿童家庭交流合作的能力。家校合作是多层次的实践性合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内容来达到目的。但是,从目前家校合作的内容来看,渠道和方式过于狭窄,合作的内容局限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面,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这样的家校合作,不但不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反而会带来副作用,引发留守儿童的抵触情绪[2]。

(二)家庭与学校联系途径单一

传统的家庭与学校的连续途径,包括家长会、家庭访问等形式。但是,这些途径对留守儿童家庭来说并不适用。留守儿童家庭往往是爷爷奶奶代替开家长会,不能达到和学校的有效沟通。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途径已经变得非常广泛,电话、微信、QQ群、视频等多种方式,都可以达到和家长的有效沟通[3]。对留守儿童而言,只有根据沟通内容及目标确定的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途径,才能被留守儿童所接受。通常来讲,家校联系沟通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常规性沟通、研究性沟通及探索性沟通[3]。涉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时,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需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不能仅仅停留在常规性沟通上,家庭与学校需要全方位、多渠道的沟通。常规性联系不能实现的条件下,要积极尝试开展研究性联系和探索性的联系,过于单一的联系方式,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三)家庭与学校信息交流欠缺

因为父母的缺位,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父母掌握的较少,加上父母因不能陪伴造成的悔罪感,造成留守儿童家庭与学校的交流缺少互动性。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双向活动,是一种交互式的交流。现实教育中,对留守儿

童家庭来说,作为父母家庭教育核心的父母缺位,丧失了家庭教育的发言权,很容易导致在学校的沟通中丧失平等的合作伙伴地位。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农村的家庭与学校信息交流的方式仍是简单的家长会,而且一学期只开1-2次,时间一般选在每学期的期初和期末。更为令人担心的是,家长会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是教师单方面向家长传递信息的渠道。这种交流是单向的,家长缺少表达的机会,不能有效向学校传达留守儿童的信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协作策略

(一)家庭和学校的角色定位

先进的家校协作理念,能够极大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反地,落后的理念则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巨大的阻碍。在新的家校协作理念中,最重要的标志是家庭与学校地位的平等,要各自确定正确的角色定位,尤其是学校,要充分尊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因此,学校必须进行观念革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建设性作用[4]。

学校在家校协作模式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位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更需要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应该认识到,学校是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作平等、双向交流的平台,学校在家校协作中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应当充当重分发挥自己的服务功能,为家庭参与留守儿童教育提供便利,把家长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和得力的助手,接受家长的监督和管理。这样,学校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二)充分保障家校信息畅通

家长只有了解学校、信任学校、支持学校,才能重分参与学校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与学校教育同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不在学生身边,家长有强烈的参与学校教育的意愿,但因为时空距离的影响,不能及时到位,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父母的特殊因素,建立不受时空影响的沟通机制。

(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对于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来说,不仅仅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协作,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因此,首先要在舆论导向方面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好社会舆论,使家校协作成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整个社会所认可的规范和模式。对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来说,要保持积极与留守儿童家长对等交流的意愿和氛围,充分了解留守家庭背景下不同家庭的现实需要,促使教师建立一种良好的心态,同留守儿童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促进家校协作在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挥更大的作用。

[1]罗永忠,祁小芹.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5,(1).

[2]李春玉,陶齐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5).

[3]臧书起.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4,(29).

[4]胡永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4,(2).

(编辑:魏翔)

G610

A

1673-9019(2017)02-0024-01

2016-12-14

李梅(1980-),女,甘肃渭源人,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与咨询研究。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家校心理健康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