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杨绢野螟和黄杨粕片盾蚧的发生与防治

2017-02-03曹红霞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介壳黄杨体长

曹红霞

(郑州市森林公园 河南 郑州 450000)

黄杨绢野螟和黄杨粕片盾蚧的发生与防治

曹红霞

(郑州市森林公园 河南 郑州 450000)

小叶黄杨属于生长缓慢的植物,其耐寒性较弱,耐旱性很好,生长浅根性,根系密集发达,寿命较长,一般园林上作为绿篱,养护管理简单方便,但是往往容易受黄杨绢野螟和黄杨粕片盾蚧的危害,根据近几年的观察,总结如下。

1 分布及危害

1.1 黄杨绢野螟。

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黄杨野螟。主要分布北京、江苏、浙江、上海、湖南、湖北、四川、广东等地,该虫主要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科植物。

1.2 黄杨粕片盾蚧。

属于同翅目蚧科,别名黄杨片盾蚧、枣粕盾蚧、黄杨芝糠蚧。分布全国各地。主要危害小叶黄杨、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卫矛、枣、榆等。以若虫、成虫在寄主枝条及叶上危害,轻者植株生长衰弱,叶片发黄;重者叶片脱落,小枝干枯甚至整株死亡,尤其在绿篱上造成“天窗”或成片死亡。

2 形态特征

2.1 黄杨绢野螟。

成虫体长20~25 mm,翅展42~50 mm。体翅灰白色。前翅前缘、外缘、后缘有紫褐色宽带,前缘紫褐色带上有两个白斑,鳞毛有光泽,紫红色闪光。雄蛾腹部末端有黑褐色毛丛。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42 mm。头部黑色,胴部黄绿色。背线、亚背线及气门上线深绿至墨绿色,气门线橙黄色。各体节亚背线及气门线上具黑褐色毛瘤。腹足端部红褐色。

2.2 黄杨粕片盾蚧。

成虫雌介壳长0.9~1.1 mm,宽0.5~0.6 mm。卵形,介壳灰白色,壳点黑色,位于头端,占介壳之主要部分,呈长椭圆形,第一壳点椭圆形,在头端边缘。雌成虫体长0.3~0.5 mm,宽0.2~0.4 mm,体膜质,灰白色至浅紫色;臀板硬化;缘腺管口具硬化半环;触角瘤状,着生一根长毛;臀叶4对,中臀叶最大,向前臀叶依次变小,各叶外缘均有2~3凹缺。臀前1~2腹节侧亦有少数腺刺;肛门大,圆形。雄介壳长0.5~0.6 mm,宽0.3~0.4 mm,长棒形,壳点在头端呈黑色,介壳大部分为灰白色。雄成虫体长0.3~0.4 mm,翅展0.6~0.65 mm,触角环毛状,长约与体长相等;中胸发达;腹末交配器占虫体长的2/5。卵长0.15 mm,椭圆形,淡黄色。若虫1龄若虫体长0.2 mm,椭圆形,灰白色;触角5节,端节粗长,有螺旋状斑纹;足发达。2龄若虫体长0.25 mm,触角、眼、足均退化;此龄雌雄开始分化,可从背介壳加以区别。

3 发生规律

3.1 黄杨绢野螟。

在北京1年发生2代,其他地区1年发生3代,以2~3龄幼虫在虫苞中结薄茧越冬。虫苞中常有1片枯叶。翌年3月陆续出蛰危害。出蛰盛期在4月上旬。5月上、中旬陆续化蛹。蛹期14 d左右。5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成虫产卵前期3 d左右。卵成块产于叶背,成鱼鳞状排列,每雌产卵200~300粒。卵期4~5 d。幼虫6龄。3龄前吐丝缀连嫩枝、叶片,取食叶肉,致使新梢叶残损枯萎。4龄后进入暴食期,严重时可将叶片食尽。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老熟,在被害枝叶间吐丝结虫苞,在其中化蛹。第l代幼虫危害期主要在7月中、下旬。第3代幼虫危害期8月下旬至9月。9月中、下旬以2~3龄幼虫结虫苞,并在虫苞内越冬。绢野螟是一种喜光性害虫,其在林内的发生和为害情况,常随外界环境条件为转移。其中寄主植物立地条件的好坏、生长势强弱及郁闭度大小等,是影响成虫在林内的栖息活动及其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一般说来,绢野螟多喜欢栖息在生境较为干燥、树木生长势较弱或林下杂草丛生的疏林地内。

3.2 黄杨粕片盾蚧。

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1代,河南省每年发生3代。发生3代的第一代初龄若虫出现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6月上旬为高峰期;6月中旬雄虫进入化蛹期,6月下旬第一代雄成虫大量羽化。第二代初龄若虫的高峰期在7月中旬,老熟雌虫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此时世代重叠现象较为严重,各虫态均有。第三代初龄若虫出现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此阶段雌虫产卵较为均匀,没有明显的高峰出现,11月中、下旬受精雌成虫在小枝或叶上越冬。初孵若虫喜在当年生小枝上的新叶固着危害,一但固定,立即分泌白色蜡质保护层,随后分泌背介壳。该蚧有较强的群集性,分布明显不均,密度大的常常许多介壳交错叠加在一起。越冬代雌成虫多集中在二、三年生枝条的缝隙中,叶片上较少。雌成虫一生平均可产卵90粒左右,产卵时间可持续30 d左右。常见天敌有跳小蜂、红点唇瓢虫、日本方头甲、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等。

4 防治措施

4.1 黄杨绢野螟的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杀,结合管护修剪。在危害期、越冬期摘除虫巢、虫苞,集中烧毁,或冬季在被害树的根际周围和树冠下,挖除虫茧或翻耕树冠下的土壤,消灭越冬虫茧。②利用、保护天敌。幼虫期有姬蜂、茧蜂、百僵菌以及寄蝇等多种天敌,注意区别正常茧和被寄生茧,使寄生蜂、寄生蝇正常羽化,扩大寄生作用。或进行人工饲养,在集中发生区域进行释放,可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危害。③灯光诱杀成虫。④药剂防治。做好虫情测报,适时用药,用药的关键期为越冬幼虫出蛰期和第1代幼虫低龄阶段。在幼虫大发生期用50%的杀螟松乳油1 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40%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或在幼虫下树入土期间以25%速灭威粉剂毒化干基附近的表土层,以毒杀入土结茧的幼虫。⑤微生物防治。还可推广使用一些低毒、无污染农药,如阿维菌素、BT乳剂等。用BT乳剂(苏云金杆菌制剂)500倍液喷雾,喷药应彻底,对下部叶片也不应漏喷。

4.2 黄杨粕片盾蚧的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严禁带虫苗木调出或调入,防止人为传播。②加强养护。绿化地、苗圃或温室内发生轻时,结合养护管理,剪除有虫枝,并及时烧毁,以消灭虫源。③对其防治的关键时期是1龄若虫活动期和雄成虫期。喷洒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洗衣粉500倍液防治1龄若虫及雄成虫,根施10%铁灭克、40%氧化乐果50倍液防治1龄若虫,虫口减退率可达90%以上。介壳形成后,农药不容易渗透虫体,应避免使用化学药剂。④保护利用跳小蜂、瓢虫、捕食螨等天敌。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北京林学院.森林昆虫学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3]辽宁省林学会.森林昆虫学 [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李水祥,辛国奇,刘风鱼.园林植物虫害发生与防治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5]迟德富,严善春.城市绿地植物虫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朱天辉,孙绪艮.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介壳黄杨体长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介壳虫防治须重视
秋葵患了“皮肤病”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山茶花介壳虫怎样防治
大白、长白达100 kg体重时体长校正公式的研究
黄杨木雕创作特点浅析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