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布局整市推进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
——公主岭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2017-02-02省新农村办

吉林农业 2017年19期
关键词:公主岭市镇区人居

合理布局整市推进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
——公主岭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公主岭市是一个以产粮为主的农业大市,幅员面积414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近30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街(道)、404个行政村、3109个自然屯,耕地面积31.7万公顷,总人口107万,其中农村人口77万人。

2013年公主岭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市以来,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生态吉林的战略部署,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统筹规划,高位运作,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强力推动整市推进工作。让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实现历史性的大改观、大突破,使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了金山银山。

一、高位运作,自上而下求突破

(一)工作重心抓转移。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要转移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上来,用“不抓环境是失职,抓不好环境不称职”的理念来考量各级干部,推动指导工作。市委坚持每周召开调度会、协调会,主要领导亲自调度,亲自协调,每月到各乡镇检查一遍。市里每季度组织一次拉练式大检查。经常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不间断地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及发通报。从而使全市上下的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上来。

(二)领导力量抓倾斜。为强化对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的领导,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和主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局长担任。各乡镇也分别成立镇村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从上到下完备的组织体系为抓好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顶层设计抓推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整市推进三年实施方案。以镇区和“三带”为建设重点,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思路,梯次推进,利用三年时间,全市404个村全部达到基本保障达标村以上标准,其中,44个村达到美丽宜居达标村标准、240个村达到环境整治达标村标准、120个村达到保障基本达标村标准。实现整市推进新农村的目标。以火炬村为典型打造环境整治型整体推进村,完成村内道路、边沟、围墙大门、亮化、休闲广场、绿化美化等高标准美丽乡村。到2017年末,所有镇区实现干净整洁、无乱搭乱建、车辆井然有序、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建设美丽宜居达标村10个,环境整治达标村80个,保障基本达标村45个。102线(延伸线公放线)、环长经济带要打造成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精品线路,成为全省典型。到2018年末,所有镇区卫生达到“六化”标准。再建设美丽宜居达标村15个,环境整治达标村80个,保障基本达标村40个。105线、公秦线要打造成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精品线路。到2019年末,镇区人居环境继续提档升级。再建设美丽宜居达标村19个,环境整治达标村80个,保障基本达标村35个。公玻线、公怀线打造成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精品线路。

二、全民动员,齐抓共管求突破

(一)强化农民主体责任。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完善村规民约等有效办法,引导村民自管自治,激发农民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市404个行政村都成立了保洁队,每个屯配备、个保洁员,并明确了村屯干部的保洁责任。每个屯设立2~3个固定垃圾点,明确定点定时倒垃圾,村里的垃圾车必保每天清运一次。

(二)上下联动合理推进。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各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建。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帮扶分工。每年确定135个村,分三年对404个村进行部门帮扶。包保部门要帮助包保村搞好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充分发挥包保部门职能、资源优势,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年末对帮扶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年终绩效。

(三)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在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开辟“特别关注”专题,在报纸和网络上开辟焦聚新农村建设专栏,并组织专门的记者队伍,对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情况常年巡回采访,效果好的及时表扬,差的及时曝光。各新闻媒体配合督导组,每月对环境整治排名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模式,在全市进行大范围推广,典型引路,典型带动。从而营造了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的良好氛围。

三、破解瓶颈,体制机制求突破

(一)创新执法体制。乡镇管理权限不足,执法权缺失是制约环境治理的瓶颈。积极抓住扩权强县改革、先行先试的有利契机,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全市24个乡镇全面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在各乡镇设立城管执法中队,整合工商、交通、环境、卫生、拆违等执法权,实行权力下放、队伍下延、执法下移,理顺了城镇管理体系,为农村环境整治规范化、常态化奠定扎实基础,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二)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全面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要整合好省级新农村建设资金(新农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住建局)、一事一议资金(财政局)、移民办资金、环保局资金及其他涉农项目资金。二是创新投融资模式。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政策性银行贷款、企业投资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融资。三是先建后补。市财政按预算列支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对市里没有重点投入的乡(镇)给一个村的建设指标。今年年初,乡(镇)对拟建设的村进行项目申报、规划设计。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划建设条件的村进行备案,建设完成后,检查验收,建设项目合格的由市财政给予不低于60%的补助。

(三)严肃奖惩机制。镇区:市财政每年列入预算270万元,用于镇区环境整治奖补,辖20个以上村的乡镇奖补15万元(含20个村),其他乡(镇)奖补10万元。村级:市财政每年列入财政预算161.6万元,用于村屯环境整治奖补,每个村奖补4000元。每年7月份市委督查室会同新农村办公室对全市24个乡镇、404个行政村进行联合检查,并按照考评标准打分,根据得分数给予拨付(所得分数百分比乘以全年拨款一半),年末按检查结果拨付剩余部分。

公主岭市以整市推进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县(市)的先进经验,不断研究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强化新举措,更加扎实稳健的抓好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作,努力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家园,为加快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省新农村办供稿)

猜你喜欢

公主岭市镇区人居
公主岭市大榆树镇中心小学校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公主岭市集中培训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助手试点校
公主岭市举办“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人居环境
老镇区道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研究